2022年高考生物基础知识综合复习优化集训18生物的进化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045318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7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生物基础知识综合复习优化集训18生物的进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高考生物基础知识综合复习优化集训18生物的进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年高考生物基础知识综合复习优化集训18生物的进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年高考生物基础知识综合复习优化集训18生物的进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年高考生物基础知识综合复习优化集训18生物的进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生物基础知识综合复习优化集训18生物的进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生物基础知识综合复习优化集训18生物的进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化集训18生物的进化1.(2021浙江金华东阳中学高二期中)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A.个体B.系统C.种群D.群落2.以下为生物的进化提供最直接证据的是()A.化石记录B.同源器官C.胚胎发育D.分子相似3.(2021浙北G2联盟高二期中)生物的进化性变化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是()A.自然选择B.可遗传变异C.生殖隔离D.人工选择4.人类对家鸡祖先经过数代的选育,获得了很多家鸡品种。这属于()A.人工选择B.自然选择C.定向变异D.生殖隔离5.鸟的翅膀和人的手臂在骨骼结构上非常相似。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A.多样性B.适应性C.统一性D.遗传性6.(2021浙江七彩阳光

2、联盟高二期中)下列关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选择是进化的动力和机制B.可遗传变异均可以通过被选择而保留下来C.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是进化的标志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型7.(2021浙江温州十五校高二期中)从某海岛一个昆虫种群中随机抽取100只,发现AA、Aa和aa的个体数分别为10、20和70,则显性基因的频率是()A.10%B.15%C.20%D.30%8.(2021浙江金色联盟联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B.种群中的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C.人工选择是进化最重要的动力和机制D.生物在主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进化9.(2021浙江

3、温州新力量联盟高二期中)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中存在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前提B.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自然选择是环境对不同基因的直接选择D.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10.某海岛上,因为经常有大风天气,昆虫中无翅的或翅特别发达的个体比翅普通(中间型)的个体更易生存,长此以往形成了现在的无翅或翅特别发达的昆虫类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昆虫翅的变异是多方向且可遗传的B.昆虫翅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C.大风在昆虫翅的进化过程中起选择作用D.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得到保留并逐渐积累11.在实验室里的一个果蝇种群中,10%的果蝇体色为黑色,体色为棕

4、色的果蝇中纯合子占1/3。该果蝇种群中黑色基因的频率为()A.10%B.20%C.40%D.60%12.(2021浙江宁波北仑中学期中)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形成的三倍体西瓜是新物种B.一般来说生物个体大部分的基因是纯合的C.无籽西瓜的无籽性状属于不遗传变异,不能作为进化的原材料D.通过人工选择,微小变异积累成显著变异,从而使生物发生适应性进化13.(2021浙江宁波余姚中学高二质检)下图为抗青霉素细菌的产生过程,表示死亡的个体,a、b表示两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阶段使用青霉素后少部分细菌产生抗药性B.经过ab阶段的人工选择,抗

5、药细菌的比例增大C.b阶段的细菌相比较a阶段发生了进化D.ab阶段细菌相关基因的突变率明显提高14.某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原为分趾型,以后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下图表示这两种性状与基因型比例变化的过程。对此图解释正确的是()A.小岛环境诱导蜥蜴基因发生定向突变B.上图两种性状比例变化表明两个物种的兴盛与衰退C.小岛上蜥蜴的基因库就是全部W和w基因之和D.至中基因w频率定向增大体现了进化的态势15.桦尺蠖的体色黑色(D)对灰色(d)为显性,体色与环境接近更能逃避鸟类的捕食。调查不同区域桦尺蠖的黑色的表型频率,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下图所示。下

6、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B.与非工业区相比,工业区1桦尺蠖杂合子频率低C.在工业区黑色桦尺蠖的表型频率增加属于适应性进化D.若工业区灰色等位基因频率逐代下降为零,则说明形成了新物种16.图中由于河道改变将种群隔离开来,使它们彼此不能往来接触,失去了交配的机会。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它们形成了两个新物种甲和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甲、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D.甲、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17.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的共识

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表述,正确的是()A.生物圈内所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多样性B.外来物种的引入能大幅度提高物种多样性C.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保护遗传、物种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高速路网的建设使大种群地理隔离为小种群,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18.生物学家运用生物进化理论,通过超级计算机,模拟和探究了3种生物可能形成的机制,绘制了物种形成的模型图。结合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机制1揭示了物种形成的过程中直接经过,造成了基因交流的阻断,再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并逐渐出现,最终形成了新物种。因此,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机制2揭示了物种形成除了机制1外还有的形式,即种群从一个地方迁到不同的地方,造成

8、了基因交流的阻断;在不同环境的选择下使发生了定向改变,最终形成了新物种。(3)机制3揭示了物种形成必须要有提供的原材料,再经过自然选择和隔离三个环节。参考答案优化集训18生物的进化1.C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2.A解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最直接证据的是化石记录。3.B4.A5.C6.B解析选择是进化的动力和机制,A项正确;可遗传变异中的有利变异通过被选择而保留下来,不利的变异会被淘汰,B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C项正确;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型,D项正确。7.C解析由题意知,AA=10个,Aa=20个,aa=70个,因此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

9、率是(102+20)200100%=20%。8.A解析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A项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项错误;自然选择是进化最重要的动力和机制,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项错误;生物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下不断进化,并表现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D项错误。9.C解析可遗传的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前提条件,A项正确;通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项正确;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型,C项错误;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D项正确。10.B解析分析题意,翅形的变异可以遗传,且具有多方向性,A项正确

10、;昆虫种群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B项错误;大风是昆虫翅形进化的选择因素,C项正确;自然选择使昆虫的有利变异积累和放大,适应环境,存活能力更强,D项正确。11.C解析在实验室里的一个果蝇种群中,10%的果蝇体色为黑色,则90%的果蝇体色为棕色,其中体色为棕色的果蝇中纯合子占1/3,杂合子占2/3,即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频率分别为30%、60%。因此,该果蝇种群中黑色基因的频率为10%+(1/2)60%=40%。12.B解析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繁殖的后代(三倍体)是不育的,故三倍体不是一个物种,也不是新物种,A项错误;一般来说生物个体大部分的基因是纯合的,B项正确;无籽西瓜虽然不可育,但其

11、遗传物质已经改变,所以无籽性状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能够作为进化的原材料,C项错误;人工选择是定向选择人类所需的性状,但该性状对于生物本身不一定有利,即人工选择不一定有利于生物适应环境,D项错误。13.C解析抗药性变异在使用青霉素之前就已经产生了,A项错误;经过ab阶段的青霉素的选择,抗药细菌的比例增大,B项错误;b阶段的细菌相比较a阶段发生了进化,C项正确;据图文信息不能确定ab阶段细菌相关基因的突变率是否明显提高,D项错误。14.D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A项错误;据图分析可知,同一种群个体在自然选择作用下联趾性状的个体增多,B项错误;基因库就是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之和,C

12、项错误;至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使联趾性状的个体增多,w基因频率定向增大,体现了进化的态势,D项正确。15.C解析依据题意可知,在非工业污染区,树干呈浅灰色,浅色的桦尺蠖能适应环境而生存,深色的桦尺蠖不适应环境而不能很好地生存;在工业污染区,树变黑,深色的桦尺蠖能适应环境,而浅色的桦尺蠖不能适应环境。图中可以看出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的重要影响,但并不能证明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A项错误。非工业区:D=0.1,d=0.9,则Dd=20.10.9=0.18;工业区1:D=0.7,d=0.3,则Dd=20.70.3=0.42,比非工业区频率高,B项错误。在工业区黑色桦尺蠖的表型频率增加更能逃避鸟类

13、的捕食,属于适应性进化,C项正确。若工业区灰色等位基因频率逐代下降为零,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发生了生物进化,但不能说明形成了新物种,D项错误。16.B解析由于长期地理隔离,甲、乙两种群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基因库间的差异逐渐增大,产生生殖隔离,形成两个新物种。17.C解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A项错误;外来物种引入可能危害生物多样性,也可能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但不能大幅度提高物种多样性,B项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C项正确;高速路网的建设使大种群地理隔离为小种群,阻断基因交流,不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D项错误。18.答案(1)地理隔离生殖隔离隔离(2)种群迁出基因频率(3)突变和基因重组解析(1)由图可知,机制1揭示的是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物种形成一般要经过地理隔离,导致基因不能交流,长时间的自然选择出现了生殖隔离,形成了新物种。(2)地理隔离直接把一个种群分为两个种群,还可通过种群的迁出形成多个种群,在不同环境的选择下使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出现了生殖隔离,形成了新物种。(3)物种的形成要有原材料、自然选择和隔离三个环节,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