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昼夜节律与夜班安全.docx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440023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的昼夜节律与夜班安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的昼夜节律与夜班安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的昼夜节律与夜班安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的昼夜节律与夜班安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的昼夜节律与夜班安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的昼夜节律与夜班安全.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的昼夜节律与夜班安全 企业生产,常见昼、夜班转换,港口生产更需昼夜连续运转,昼航与夜航频繁转换,人的昼夜节律也须频繁颠倒。而夜间人体的机能水平降低,环境自然光度大幅度下降,工作中的光照条件也远不及昼间,发生事故的危急性增大。据美国学者的讨论,夜班工人的严峻过失比昼班工人大五倍,严峻事故发生率大40%。广州港区一些较大海事大多发生于夜间。据某港航单位近十年来对海事发生时间的统计,夜间占70%以上。因此,正确和充分熟悉夜间人体机能水平降低的根本规律,才能进一步做好夜间的安全生产工作。 人的昼夜节律,即昼间人体的机能较好,各种生理活动增加,消失体力、记忆力最正确状态,有利于人的学习、工作。夜间人

2、体的机能变差,各种生理活动水平下降,有利于促进人体进入休眠状态,消退疲惫。据学者的测定,人的昼夜节律每天只能推迟一小时,一般约须一星期左右人的昼夜节律才能颠倒过来。又据英国学者的试验,约有38%的人的昼夜节律不能颠倒,即这局部人较难适应夜间工作。人体转变睡眠习惯本身也足以引起疲惫。据学者的测定,昼间的睡眠效果仅及夜间的26%。 夜间人体机能水平降低,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视力下降。 人的夜间视力比昼间下降50%以上,识别物标的视角显著增大,在昼间一般只需0.5-1即可看清物标,而夜间的最小视角则到达10-30。从明处走向暗处,人的视力的恢复,一般约须2-3分钟,发觉和识别物标的距离大为

3、缩短,其精确性和牢靠性也大为降低。 二是体力下降。 夜间人体消化功能放慢,食欲减退。这也是很多人在夜间未养成加餐、进食习惯的一个缘由。假如夜间工作,极易造成人体热量补充缺乏,能量储藏削减,导致动用体内“生理储藏”,使血糖降低,血管收缩,体力下降。 体力下降,也影响人体的爆发力和协调性。人体良好的爆发力是应变操作所必需,所谓“眼到、心到、手到”。否则,难免顾此失彼,“心有余而力缺乏”。而夜间人的空间知觉下降,而且参照物暗隐,也影响人体的协调性,一旦遇到意外,易失去重心而失控。在港口夜间作业中一些因“失足”落水的淹溺死亡事故,也大多与此有关。人体协调力量的降低,也直接影响人的反响系列、思维系列和动

4、作系列三者的协调性。这也是夜间人体易发生过失的一个重要缘由。 三是脑力下降。 夜间人的脑力下降的一个重要缘由是睡眠缺乏。昼间的睡眠条件和环境远不及夜间,难以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质量。人体一天体能的补充,还必要通过睡眠去补偿,一旦睡眠缺乏,人的脑力下降是比拟明显的。而夜间视力负荷增大,也加大了脑力的消耗,加上夜幕覆盖,假如调整不当或缺乏阅历,人的心情也难以兴奋、活泼起来,这也是导致人的脑力缺乏的另一个缘由。 现代科学提醒了人的疲惫,起源于大脑皮层细胞的疲惫。人的生命运动与活动,都是在大脑皮层中枢神经细胞的调控下进展的。人的脑力一旦缺乏,势必影响人的记忆力,导致在人体的反响系列中消失动作失调,行

5、为失准等。人的脑力、体力消耗到肯定的限度,大脑皮层便转入抑制状态,产生“疲惫感”一系列病症,继而消失困倦、瞌睡。当瞌睡降落时又会消失一股舒适感,使人不知不觉地瞌睡过去,因而在工作中消失失误、事故。 以上三条,是夜间人体体能水平降低的主要标志,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夜间人体较易发生过失的一些内在缘由。为确保夜间作业安全,根本的对策措施主要有以下三条: 一、坚固树立“循序渐进”的指导思想。在作业打算、节奏的安排上要稳妥牢靠,备有“两手”。保持适中的工作节奏,做到松紧有度。发觉状况要先“慢”下来,以利于判明环境动态,把握住“机动余地”。一些在昼间所谓“得心应手”的高难度动作(操作),到了夜间会变样,切防因种种“自信”而失足。 二、遵守人体的昼夜节律。这里最重要的一条,要确保有足够的睡眠时间,结合自己的条件和习惯,要学会睡得快、睡得“香”(指熟睡)。要补充分够的养分素,保持人体有较多能量,严防带着疲惫的身体作业。在作业过程中,应依据本工种特点和实践阅历,把握一些有效、可行的生理调整和心理调整的方法,确保人体处于“觉醒”状态,思路清楚,思维灵敏,布满活力与信念。 三、提高协同作业的效率与牢靠性。诸如分工明确,各岗位人员和各种部署到位并进入“临场状态”,信息的传递与反应处于畅通状态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