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天游峰的扫路人17.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0425674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 天游峰的扫路人1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5 天游峰的扫路人1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5 天游峰的扫路人1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5 天游峰的扫路人1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5 天游峰的扫路人1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5 天游峰的扫路人1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 天游峰的扫路人17.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游峰的扫路人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朗读训练,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攀登不止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3、通过阅读课文中的我与老人的对话,品味老人话语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学习重点: 通过朗读训练,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攀登不止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学习难点:通过阅读课文中的我与老人的对话,品味老人话语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学习流程: 一、引入门(2分)1、 【课件出示】: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武夷山,认识天游峰的扫路人,齐读课题。二、 体验室(一)印象天游峰(4分)1、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天游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出示课件】

2、2、 看!【出示图片】这就是天游峰,能用课文中的语句描述一个它吗?【出示图片】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师评价:你可以把这根银丝读得更细一些吗?天游峰真是顶天立地!你能把天游峰读得更高些吗?相信你可以读得更得意些!好细的银丝啊!读得好像真的快断了!谁可以读得更得意洋洋些!3、 【出示图片】再看暮色中的天游峰依然顶天立地,那上山的游客却已累得4、 【出示文字】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

3、,半途而返。5、 让我们再来感受天游峰的高、险。【出示文字】6、 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仿佛身临其境,这么形象生动的描写,作者都用了哪些方法来突出天游峰的高和险呢?【出示课件】大家以后在描写事物时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三、学习窗(二)品悟扫路人(8分)1、在这样又高又险的天游峰上,作者为什么会对一位普普通通的扫路人情有独钟呢?请大家先仔细阅读自学要求再自主探究、小组交流。【课件出示】 你觉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请大家默读课文3-12自然段,静静地思考,细细地品味,用笔在语言文字的空白处写下你的感动。然后和你的小组成员交流、评价或质疑。提示:找出描写人物外貌、动作、

4、神态和语言的词句,圈点勾画,批注感悟。2、学生自学 3、小组交流四、体验室(二)畅谈扫路人(8分)过渡:大作家莎士比亚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请大家畅谈你心中的“天游峰的扫路人”吧!【出示课件】提示:同学们要学会倾听,要会学习,别人感悟到的而自己没有感悟到的要及时补充记录。外貌描写1、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抓住“精瘦”体会老人辛勤劳动;抓住“褪色”体会老人的节俭、朴实,长期在外劳动,风吹日晒才会褪色。2、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

5、眼睛炯炯有神。抓住“瘦削”“黝黑”体会老人的勤劳。抓住“慈善”体会老人的慈祥、善良。“炯炯有神”说明这位老人眼睛很亮,很有精神,很健康。动作描写 1、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抓住“引”“沏”体会热情好客。2、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这是一个自强不息的老人。文章不是无情物,一言一语总关情,一个标点也是有感情的,你读懂了这儿的省略号吗?引读:一个月三十天,这位老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这位老人几十年如一日,这位老人语言、神态描写 1、 “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 “不累,不累,

6、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微型辩论会:老人到底累不累?他不怕辛苦,把扫路当成乐趣。这叫以苦为乐。他把扫路当成了欣赏风景,一路扫来,风光无限,尽情欣赏,免费旅游。累在身上,乐在心里。多么乐观的老人,多么乐观的生活态度!2、 “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从这句话中体会到这位老人是一位热爱大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3、我紧紧地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1)

7、交流:作者为什么不说3年、5年,而说30年呢?因为这里的环境好,作者相信老人能够再活30年。作者衷心地祝愿老人能够长命百岁!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使作者相信他能活百岁。(2) 老人的话可以体会到老人的自信、豁达、开朗。(板书:自信、豁达、开朗) 师评价:“从一个引一个沏中你感受到了老人的热情好客,真了不起!”“从不累,不累中你体会到了老人的乐观开朗,你真会读书。你读出了一个有精神的老人,你也很有精神。质疑:大家感受到了老人这么多的特点,作者是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来突出的呢?既然是写人的文章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描写天游峰呢?(学生交流:对天游峰的高和险的描写也是为了突出老人这些特点、品质,这种写作方法

8、叫“反衬”。)总结:老人的乐观、自信、豁达开朗感动了作者,他的笑声不仅是伴随作者回到住地,我想一定是伴随了他一生,让作者永远记在了心里。请大家再读课文,让我们也来真真切切地感动一回。五、思考台(8分)过渡:正因为老人有这种豁达开朗的心胸,他才会在这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上风里来,雨里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品质影响了老人一生,也希望能够影响大家的一生。1、让我们一起来抒发一下情感。【课件出示】:在通往天游峰顶最艰难的途中,你迈着坚定的步伐,不急不缓,“哗哗”清扫着石阶。年过古稀的你,对石阶有义,对风光有情。噢,天游峰的扫路人,你没有许多,却有一颗独一无二的心,一颗自信、乐

9、观、豁达、开朗的心。六、连篇赏析:让我们带着这份情感走进冯骥才的挑山工,再次感受那平凡中的伟大。【课件出示】读一读:冯骥才的挑山工。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感悟人物品质。3、 同学们天游峰的扫路人、泰山上的挑山工,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课件出示】一位乐观豁达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齐读) 七、写一写 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写你熟悉的一个人。挑 山 工冯骥才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两头垂下几根绳子,挂着沉甸甸的物品。登山的时候,他们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垂着,伴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

10、甩,保持身体平衡。他们的路线是折尺形的先从台阶的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台阶,就到了台的右侧;便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次转身,扁担换一次肩。他们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担了重物,如果照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上直下,膝头是受不住的。但是路线曲折,就会使路线加长。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你轻快地从他们身边越过,以为把他们甩在后边很远了。你在什幺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他们就会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你的前头去

11、了。等你发现,你会大吃一惊,以为他们是像仙人那样腾云驾雾赶上来的。有一次,我同几个画友去泰山写生,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在山下买登山用的青竹杖,遇到一个挑山工,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他扁担一头拴着几张木凳子,另一头捆着五六个青皮西瓜。我们很快就越过了他。到了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我们累了,舒开身子躺在一块被山风吹得干干净净的大石头上歇歇脚。我们发现那个挑山工就坐在对面的草茵上抽烟。随后,我们跟他差不多同时起程,很快就把他甩在后边了,直到看不见他。我们爬上半山的五松亭,看见在那株姿态奇特的古松下整理挑儿的正是他,褂子脱掉了,光穿著红背

12、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我很惊异,走过去跟他攀谈起来,这个山民倒不拘束,挺爱说话。他告诉我,他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二十年,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他说:“你看我个子小吗?干挑山工的,给扁担压得长不高,都是又矮又粗的。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种活儿,走起路晃悠!”他浓眉一抬,裂开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山民们喝泉水,牙齿都很白。谈话更随便些了,我把心中那个不解之谜说了出来:“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你们有什么近道吗?”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他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13、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我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他就担起挑儿起程了。在前边的山道上,我们又几次超过了他;但是总在我们留连山色的时候,他又悄悄地超过了我们。在极顶的小卖部门前,我们又碰见了他,他已经在那里交货了。他憨厚地对我们点头一笑,好象在说;“瞧,我可又跑到你们前头来了!”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