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山》的教学反思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410451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月的天山》的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七月的天山》的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七月的天山》的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七月的天山》的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七月的天山》的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月的天山》的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月的天山》的教学反思(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迎阅读七月的天山的教学反思七月的天山的教学反思1教学要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川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阅读天山的见闻所流露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沉感情.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3,体会课文精炼华美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教学难点: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2,体会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的

2、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燎原广阔的草原真是如画!你能向大家介绍你从课本上理解到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吗 (学生介绍)今天我们伴随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在出发之前,我想把我搜集到的一些天山风景图片展示大家,大家想看吗 (播放图片)问:美吗 七月的天山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让我们一起翻开课文,共同去感受吧!(出示课题)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2,检查词语(课件出示):个别读开火车齐读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同学们再读课文时注意抓住作者观察点的变化,画出地点变换的句子.2,老师明确,

3、学生交流.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3,在天山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景象也是各不一样的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细细地读一读,看看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自己喜欢的局部.(1)老师发放学习目的卡表(课件出示)(2)小组合作学习5,交流.(课件出示)四、有感情朗读喜欢的段落五、小结:课文按照从外到里的阅读顺序,采用比喻和衬托,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描绘出了天山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天山文字的赞美,喜欢之情。六、作业: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的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风光,如校园的早晨,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七月的天山读后感

4、为什么天山在七月比其它地方要凉快?我为什么要喜欢这篇课文呢读一下我的文章你就知道了!让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吧!天山是一个,是一个很长的山脉,它(天山)一年四季,也可以说是常年积雪。“啊!真凉快!真美啊!”是去天山的旅客经常说的一句话。天山在七月的时候,的是去山上骑马,来到山上的“花海”。是多么美妙!啊!七月的天山是多么美妙!哦,对了,我还没说我为啥喜欢这篇课文呢!嘿嘿,天山如此美丽,可是作者把天山写的比现实还要美!比方:“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和其它我带来了凉快,愉快的天山,我爱你。七月的天山根底字词词语解释:戈壁滩:是蒙古语译音,意为“难生草木的地”。为粗砂,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

5、形,无土壤发育,植物稀少,按成因可分风化的砾质戈壁,水成的砾质戈壁和风化的沙质戈壁。主要分布在蒙古南部,我国内蒙古北部。塔里木、柴达木等盆地山麓,也有砾质戈壁带分布。山涧:山间的水沟。洄水涡:水流盘旋。【词语积累】锦缎 幽静 萦绕 绵延 绚烂 矫健 白皑皑 高悬的山涧 闪耀的银链清澈的水底 闪闪的鳞光 寂静的天 五彩斑斓 无限活力 蜿蜒无尽重重叠叠 斑斑点点 五彩缤纷七月的天山教学探究集“学然后知困,教然后知缺乏”,在教学探究过程中,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借鉴别人的成功经历,对我们自身的进步,对教学手段的优化,是很好的补充。七月的天山的教学反思2一、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

6、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沉感情。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3、体会课文精当、华美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二、教学重点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三、教学难点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四、课前准备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搜集相关资料,初步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老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

7、课文朗读。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学习过程:(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宏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宏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伴随七月

8、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小结: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此古称“瑶

9、池”。如今这里已成为的旅游胜地。2、解题,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假如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3、提出学习方法(演示)(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2、引导阅读:(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挪动,由山外到山里。)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

10、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2)学生朗读(或配乐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泼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引导学生考虑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明确: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阔。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

11、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读)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展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学生边交流,老师演示。(“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像织绵彩霞长虹”-绘其艳;“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

12、之处。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五)拓展训练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展小练笔:(1)非常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敏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大、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2、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风光,如校园的早晨

13、、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七月的天山的教学反思3一、教学目的:1、认识生字新词。2、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描写了那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3、能联络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4、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5、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2、分配好上课学生的任务。五、教学过程:(一

14、)、直接揭题: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度语。(二)、师导入课“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这是出自诗人李白的诗句,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伴随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去游一游吧!板书课题4_七月的天山,齐读课题。(三)、通过学生的互问互答检查预习情况1、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字词句的理解,朗读情况的检查等。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笔下的天山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3、速读课文,理清写作的顺序和课文内容。4、默读课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在文中找出有关地点变换的句子。5、课文主要描写的哪些景物?听范读,并小组交流。小组交流、汇报出示:七月,骑马上天山,“我”-第一小组可以根据课文

15、内容答复。第二、三小组可以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连起来答复。第四小组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四)、讲读课文(由五个学生分别逐段讲解)(五)、 师做总结1、轻声读2-4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再细细地游览一遍,在文中找出认为写得美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并写下感受。2、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汇报并指导朗读。师:这就是七月的天山,生齐读最后一段:出示: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3、指名个别读、比赛读、男女分读4、齐读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你能给最后一段换种说法吗?(改为陈述句)5、通过我们深化的理解,这时天山给你怎样的印象?(六)、指导背诵。第一组选择喜欢的一段话背诵。第二、三组选择喜欢的两段话背诵。第四组背背诵2、3、4段。(七)、拓展延伸: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八)、作业,拓展训练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抓住景物的特征,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