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最苦与最乐2.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0408472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 最苦与最乐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5 最苦与最乐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5 最苦与最乐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5 最苦与最乐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5 最苦与最乐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5 最苦与最乐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 最苦与最乐2.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都区城关中学备课课时教案主讲教师: 龙惠兰 备课时间:2017年 3 月 28 日科目语 文课题15最苦与最乐班级七年级( 11 )班授课教师龙惠兰课型讲 授课时安排2授课时间第4周 星期二教具仪器 多 媒 体 课 件 白板教学目的 1积累重点生字词。 2本文重点学习略读。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思路。 3从小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对自己的责任感。 4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5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辨证性和严密性。重点难点1.本文重点学习略读。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思路2.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以及本文的语言特点。 教法 略读 细读 讲析 拓展延伸课后

2、反思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但学习缺乏自觉性,对生活缺少体验。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审阅2017年 3月 28 日 15* 最苦与最乐梁启超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经常听同学们抱怨:上学真苦啊!难道不上学就不苦吗?又有多少人因为上不了学而痛苦。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曾沐浴幸福和快乐,也会历经坎坷和挫折。快乐和痛苦本来就是双胞胎。上帝是公平的,快乐与痛苦是相依相存的。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认识也有不同。那么究竟什么事情最痛苦、什么事情最快乐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梁启超先生的一篇文章最苦与最乐,看看他是怎么认为

3、的。 二、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给加点字注音。契约( ) 揽( ) 悲天悯人( )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1)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契约)(2) 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达观) (3) 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海阔天空)(4)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心安理得)(5)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任重道远)(6)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死而后已)(7)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仁人志士) 3.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

4、新会人,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4.背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统治腐败,人民过着痛苦不堪的生活。一个有良知的致力于中国改革的维新运动领袖,希望唤起更多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5.回顾文体知识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三、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略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并思考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的论题是什么? 最苦与最乐。 2.从文章标题可以看出,本文主要讲了三个问题,是哪三个问题? (1)人生什么事最苦?(2)什么事最快乐? (3)最苦与最乐之间有什么

5、关系? 3.从这三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三部分: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4);第三部分(56)。 (二)深层探究 1.细读第13段,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第1段)责任未了。 (2)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第2段)通过与贫穷、失意、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3)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第3段)不守诚信、欠钱没还、受恩未报、得罪人没有赔礼没责任的表现。责任的范围: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

6、、对自己。几个凡属:概括所有的责任。通过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得出本文的第一个论点:背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2.细读第4段,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从第一句这个设问句“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就可以看出,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完成了责任。这也就推出了本文的第二个论点: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3.从议论文的角度看,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往往是作者论述自己重要观点的部分,细读第5-6段,思考下列问题:(小组活动) 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

7、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引用孟子曾子名言,得出结论: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四、 小结: 由前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两个分论点和一个结论,即分论点一:背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分论点二: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结论: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五、主题思想本文围绕苦与乐来谈人生的责任问题,然后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有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六、作业布置1.请大家写一篇读后心得体会。2.继续预习:探究本文的论证过程和语言特点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内容。 二、写法探究

8、 1.通读全文,探讨本文的论证过程。(小组活动,找出每部分的论据) (1)事实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2、3段) (2)道理论据:通过讲道理来说明一个问题,支持作者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它也可以是对问题的分析解释说明的过程。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 (如名人名言等)、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4、5、6段)。 (3)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引用了古语、俗语以及孔子、孟子、曾子等名言论证 (第4、5、6段)。 举例论证:举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等例子(第4、5段)。 对比论证:

9、最苦之事与最乐之事进行对比论证。 (4)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通常的写法:总论分论结论。 本文结构有所不同: 第一部分(1-3)分论:最苦。 第二部分(4)分论:最乐。 第三部分(5-6)结论: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2.品味语言特点。 (1)既凝重又轻灵,既流畅又简洁:没有堆砌过多华丽的词藻,而是用比较轻松的语气娓娓道来。如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形容尽责任之后的快乐。“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这些句子及语气极具口语化,让严肃的问题亲切化,易于接受。 (2)运用修辞:设问:特点主要是自问自答(第1

10、段)。排比:最鲜明的符号就是分号,特点是句式相同或相近(第2、3段)。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第6段)。运用修辞使文章条理清晰,问题鲜明,有趣味性。 三、体验与反思 文中,作者提出把万事当责任来尽,便得苦中真乐,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的观点。请据此谈谈你的责任是什么?你从尽责中体会到快乐了吗?作为学生,我们就应当把学习当作责任来尽,于尽责中得乐趣。 学习是为了让我们更睿智、更有益于国家和社会。如果把学习当做一件责任,觉得它漫无边际,无法完成,就会感觉像背了千斤重担,自然感觉痛苦万分;如果把学习当作一个兴趣、

11、一份责任来完成,每学到一点知识就感觉有所进步,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就感觉尽到了一份责任,你就会感到快乐的,也会真正获益的。四、拓展延伸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名言警句。 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罗曼罗兰:最难忍受的痛苦,也许是想干一件事情而又不去干。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财富或荣誉,而是来自于做了一些值得做的事情。 五、作业布置:预习最后一课板书设计 分论点: 最苦负责任 (1-3) 分 最苦与最乐 分论点: 最乐尽责任 (4) 结论:人生应尽责而不应避责 (5-6) 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