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0406629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高中历史必修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课标: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1分封制 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古帝王后代。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扩大统治区域。诸侯享有相当大独立权,易导致分裂割据。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标:知道皇帝制度的创立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中央集权制度

2、的形成:(1)皇帝制度的创立: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皇位世袭 (2)三公九卿制: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百官)、太尉(全国军务)(3)郡县制的推行: 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命。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第3课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标:了解从汉到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演变和选官制度变化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专制加强: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

3、(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 尚书省(执行政令,下设六部)。三省的长官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宋朝: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相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职权与唐朝的尚书省和宋朝的中书门下相同)选官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隋炀帝时期形成,唐朝武则天首创弄举和殿试。作用是打破特权垄断、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标:了解明朝内阁、

4、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废丞相,权归六部(明太祖时期),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制度达到新高度。(2)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成了内阁的下属机构。清朝设置军机处: (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军国机要;康熙时设南书房形成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局面。(2)雍正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最初目的:办理西北军务。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5、和文化繁荣。 (2)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 (3)明清之际,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课标: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与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生,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多山、多港、多岛雅典民主政治: (1)城邦特点: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公民条件:祖籍本邦;拥有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成年男子。(2)梭伦改革 内容:按财产划分居民为四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可

6、入选;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务奴隶制。 (3)克里斯提尼改革 内容:划定10个地区部落;设立五百人议事会;成立十将军委员会;陶片放逐法。 (4)伯利克里改革(古雅典民主政治黄金时代):官职向男性公民开放;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为公民担任公职和参政发工资,发观剧津贴(5)实质:妇女、外邦人、奴隶不享有民主权利;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当家作主(少数人的民主)。课标: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罗马法主要内容: (1)罗马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五世纪中期)审判量刑有法可依,平民利益得到一定保护;保留一些野蛮习惯法,本质上是维护奴隶主

7、贵族利益。(2)公民法:在罗马共和国时期,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的法律。 万民法:(公元3世纪时,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区别不复存在),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所有自由民的法律(国际法)。罗马法作用: 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缓和社会矛盾,维系帝国的统治。 为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奠定基础,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武器。地位:欧洲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课标: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权利法案: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

8、法案,实施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权力;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世纪20年代,第一任首相是沃尔波尔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但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作为国家的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课标: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有一定自治权。意义是既能维护国家

9、统一,又能发挥地方积极性。实行三权分立:国会(参议院众议院)掌握立法权;总统(元首、军、政首脑)掌握行政权,选民间接选举产生,4年一届;联邦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2/3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总统有权提名最高法院大法官,但须参议院批准。比较项目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国家元首国王总统国家元首产生方式世袭民选(任期四年,可连任两届)国家元首任期终身制任期制国家元首有无实权无有政府首脑内阁首相总统政府产生方式首相组阁总统任命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总统行政权内阁首相总统政府首脑与议会关系首相与内阁对议会负责,由内阁协调首相与议会的关系总统与议会互相制约立法机构议会国

10、会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内容:立法权属于参、众两院组成的国会,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议案;总统由参、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掌握行政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总统命令须经部长副署。 (2)从法律上正式确立共和政体;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基础。4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宪法) (1)内容: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解散议会;宰相主持内阁,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各邦代表组成)和帝国议会(民选产生)组成;实行联邦制。 (2)评价: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专制主义色彩浓厚;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11、。第四单元 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潮流课标:列举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概述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等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史实:战争时间侵略国结果主要事件鸦片战争1840-1842英国签订 南京条约 林则徐、海龄等民族英雄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俄美英法天津条约英法北京条约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日本马关条约黄海海战与邓世昌殉国、威海卫战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12、1901年辛丑条约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赔款2100万银元, 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打开了中国沿海门户;协定关税。1843年在南京条约附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中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地居留等特权。影响: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了旧

13、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关条约: 主要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免收内地税。影响:反映帝国主义时代瓜分世界、资本输出的侵略特点;加重人民负担、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内地;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加深。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赔款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

14、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位居六部之上。影响:使馆界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课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与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广西桂平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1856年上半年经北伐西征后进入全盛时期;1856年秋天京事变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陷落运动失败。运动后期提拔领导人有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沉重打击了

15、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民地化的进程。 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太平天国革命也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震动了欧洲大陆。 局限性: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是小私有者,具有自私狭隘特性。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说明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时代局限性:当时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没有形成,先进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还未产生,因此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而失败第13课辛亥革命课标: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主要过程: 1894年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成立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