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用具(陶瓷笔筒).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040532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8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房用具(陶瓷笔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文房用具(陶瓷笔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文房用具(陶瓷笔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文房用具(陶瓷笔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文房用具(陶瓷笔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房用具(陶瓷笔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房用具(陶瓷笔筒).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房用具陶瓷笔筒笔筒简介:文房用具,插放毛笔之用。流行于明清两代,器形似筒状,另外也有方形、束腰形、 竹节形等式样。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斗彩等品种。 青花飞蝠纹笔筒纹笔筒五彩竹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釉里三色山水纹笔筒洒蓝地五彩人物纹笔筒霁红釉笔筒乌金釉描金山水纹笔筒木纹墨彩山水图笔筒宜兴窑紫砂描金堆绘携琴访友宜兴窑紫砂描金堆绘打枣图大釉里红花蝶纹笔筒宜兴窑紫砂描金堆绘山水人物青花兰亭会笔筒仿石纹釉笔筒黄釉刻花仿竹雕笔筒乌金釉描金山水人物纹笔筒青花飞蝠纹笔筒青花飞蝠纹笔筒底部青花飞蝠纹笔筒,高16.5cm,口径12.1cm,足径12.1cm。笔筒呈圆筒状,口底径相若,底心微凹,青花蓝

2、中泛灰。笔筒外壁绘桃树一株,树枝上结有9个大寿桃,树下绘山石、翠竹纹,近底处绘江崖海水纹,空间绘5只蝙蝠,天上飘有流云。此种吉祥纹饰寓意“寿山福海”,是清代瓷器上常见的装饰题材。底中央青花双方栏内楷书“长春宫制”四字款。此器的纹饰画法具有典型的晚清风格。五彩竹纹笔筒,清康熙,高14.2cm,口径18.4cm,底径18cm。清宫旧藏。笔筒直口,筒形身,璧形底。器外壁一面绘墨竹两枝,透过茂盛的竹叶隐约可见嫩枝新发,生机勃勃。竹枝于黑彩外又润以绿彩和赭石色少许,风格苍劲潇洒。另一面题行书诗句:“终获万龙化,曾留彩凤吟”,末有红彩阳文篆书“西”“园”联珠方印。底施釉,无款。清康熙朝官窑瓷器的装饰画面有

3、许多出自当时名画师的手笔。此笔筒所绘的簇簇墨竹清秀挺拔,瘦劲有力,深浅相宜,富于层次感,有如画在白纸上的国画一般生动细腻,绝非一般工匠所能为。加之墨彩黑亮如漆,光滑浓艳,与纯白的底釉构成强烈的色彩对比,赋予此笔筒不同凡俗的审美意趣。此墨彩笔筒将诗、书、画、印结合于一体,为康熙朝五彩瓷文具中的精品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文笔筒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文笔筒底部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文笔筒,清康熙,高16.2cm,口径19.4cm,足径19.2cm。笔筒呈圆桶形,直壁,口足尺寸相若,玉璧形底足。内外施白釉,外壁的主题图案为青花楷书圣主得贤臣颂一篇。文章的结尾用书写的形式钤釉里红“康熙传古”

4、篆体印。文字笔画工整,娟秀清晰。底心施白釉,署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款。圣主得贤臣颂为汉代蜀人王褒应汉宣帝刘洵之诏所作。帝因其颂扬称旨,顷之擢谏大夫。此篇文章在康熙时期的笔筒上出现,体现出康熙皇帝对汉文化的重视。 釉里三色山水纹笔筒釉里三色山水纹笔筒底部釉里三色山水纹笔筒,清康熙,高15.5cm,口径18.8cm,足径15.5cm。笔筒圆口,直壁,玉璧形底。内外施白釉,外壁青花、釉里红、豆青三种釉下彩装饰。画面由远山、近水,堤岸、树木、人物组成。将青花、釉里红、豆青等不同色调组合在一起,同时又把青花分成不同的色阶,形成了色彩斑斓的画面。笔筒胎体厚重,釉面洁白,绘画笔触飘逸潇洒,给人以

5、朦胧的美感。釉里三色创烧于清代康熙时期,它在青花釉里红的基础上增加了豆青色,使物象的表现力进一步增强。 洒蓝地五彩人物纹笔筒洒蓝地五彩人物纹笔筒底部洒蓝地五彩人物纹笔筒,清康熙,高14.3cm,口径18.3cm,底径18.3cm。笔筒呈圆筒形,圆口,直壁,玉璧形底。内施白釉。外壁洒蓝地五彩装饰。主题图案绘魁星右手执神笔,左手于胸前握一银锭,立在梅花树桩之上,作向前奔跑状。外底心施白釉。无款识。此笔筒所绘图案具有吉祥含义,“笔”与“必”谐音、“锭”与“定”谐音,魁星手执笔与银锭,当寓意“必定夺魁”。这种画面非常适合作为笔筒的装饰。 霁红釉笔筒霁红釉笔筒底部霁红釉笔筒,清康熙,高16.7cm,口径

6、18.5cm,足径16.3cm。笔筒撇口,斜壁,足微外撇,台阶底,浅圈足。通体施霁红釉,口沿处釉薄透出白色胎骨。近足处凸起两道弦纹,微透白色胎骨。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此件笔筒胎体坚硬细密,浓重的红釉与口、足部白色的胎骨相互衬托,避免了色彩的单一,别有一番情趣。笔筒形体上下均外撇,不同于一般的直筒形笔筒,反映出康熙时器物造型的多样性。康熙时期的高温铜红釉瓷器主要有郎窑红釉、豇豆红釉、霁红釉三种,其中霁红釉系仿明代宣德红釉的品种,但红釉色泽多泛黑红,个别的较为浅淡鲜亮,色调都很均匀。此时的霁红器胎体坚硬细密,有的釉面有细小橘皮皱纹,有的因釉层较厚而呈垂流状,足边往往因垂流积釉而呈黑褐色。常见器形

7、有僧帽壶、梅瓶、钵、盘、碗、高足碗等。或署官窑款,或无款。除用作祭器以外,也用作文房用具、日用瓷等。 乌金釉描金山水纹笔筒乌金釉描金山水纹笔筒底部乌金釉描金山水纹笔筒,清康熙,高15.8cm,口径18.5cm,足径18cm。笔筒口底相若,直壁,平底。里施白釉,外壁通体施乌金釉,釉面漆黑明亮。釉上以金彩描绘纹饰,金彩虽全部脱落,但迎光侧视,仍可见图案痕迹:一面有委角方形开光,开光内绘山水人物纹。另一面书苏轼后赤壁赋全文,文末书“己丑岁仲冬月右录赤壁赋”及两枚圆、方闲章款。外底施白釉,中间有一周玉璧形涩圈。无款识。使用整篇的著名辞赋来装饰笔筒在清代康熙朝达到了极盛,内容可见四景读书乐、前赤壁赋、后

8、赤壁赋、出师表、滕王阁序等。大多是在笔筒上书写通篇文字,没有纹饰。此件笔筒不仅以金彩书写后赤壁赋全文,而且配有相应的山水树石小景,图文并茂,精美难得。落款所署“己丑”干支纪年,系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此时恰逢工部虞衡司郎中臧应选在景德镇御窑厂督造,这对判断康熙时期乌金釉瓷器制作的具体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木纹釉墨彩山水图笔筒,清雍正,高14.2cm,口径18.4cm,底径18.6cm。清宫旧藏。笔筒直口,璧形底。器里及外壁上下沿施木纹釉,外壁中部以墨彩绘山水图,意境清逸典雅。墨彩是清雍正年间景德镇用国产料仿烧水墨珐琅之效果施于瓷器上的彩料,首先在白瓷器上以黑料绘画纹样,再经低温烘烤而成,

9、其效果犹如在白纸上以墨笔作画。而木纹釉则是清雍正、乾隆朝独具特色的釉色之一,装饰效果颇富自然生趣,且清雅怡人。此笔筒之墨彩山水与木纹釉相得益彰,为清雍正朝具有代表性风格的瓷质文具。 宜兴窑紫砂描金堆绘携琴访友图大笔筒宜兴窑紫砂描金堆绘携琴访友图大笔筒纹饰宜兴窑紫砂描金堆绘携琴访友图大笔筒,清雍正,高16.5cm,口径19cm,底径18.5cm。笔筒圆形,口底相若,宽圈足。口沿髹黑漆描金缠枝莲边饰一周,器底髹黑漆。附描金漆座,云头形三足。黄砂泥。通体描金堆绘携琴访友图:在烟波浩淼、奇山秀树的环境中,一高士执杖行于蜿蜒的小径,书童抱琴紧随其后。路的尽头是白墙所围的二层屋舍,摆放方桌的二楼轩敞明亮,

10、置身其中,远山近水、白帆点点、摆渡船夫、风吹芦苇尽收眼底。一幅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完美地复制于笔筒上。髹漆描金是清代宫廷紫砂特有的装饰手法,工艺繁复,富丽堂皇。除器身绘图外,笔筒的口边和器底也髹漆描金,做出讲究的边饰,更增添了宫廷气息。这种底髹黑漆的大笔筒是在宜兴烧好素胎以后由清宫造办处二次加工的御用文房用品。 宜兴窑紫砂描金堆绘打枣图大笔筒宜兴窑紫砂描金堆绘打枣图大笔筒底部宜兴窑紫砂描金堆绘打枣图大笔筒内宜兴窑紫砂描金堆绘打枣图大笔筒,清雍正,高16.5cm,口径19cm,底径18.5cm。笔筒圆形,口底相若,宽圈足。黄色砂泥。口沿髹黑漆描金彩回纹边饰,底髹黑漆。附描金红漆座,云头形三足。外壁描

11、金堆绘打枣图。枝叶繁茂的枣树枝干粗壮,硕果累累,枣子已经鲜红熟透。一持长竿的老翁正哄着小孙孙打枣玩耍。老翁着深色衣衫,与小童的粉衫对比鲜明。小童的表情顽皮可爱,老翁深受感染。远景为坡地、树木,使画面具有辽阔感。紫砂胎上的髹漆描金装饰在清雍正时期做得最好。此笔筒的口沿使用黑漆描金修饰,底部用黑漆包罩,正如吴梅鼎的阳羡茗壶赋所称赞:“或青坚在骨,涂髹汁兮生光。” 釉里红花蝶纹笔筒釉里红花蝶纹笔筒底部釉里红花蝶纹笔筒,清雍正,高15.6cm,口径18.3cm,底径18.3cm。笔筒呈圆筒形,直壁,玉璧形底。内施白釉。外壁釉里红装饰。主题图案有两组,一组绘洞石、菊花、牡丹以及飞舞的3只蝴蝶;另外一组绘

12、喜鹊登梅。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此笔筒胎坚、釉润。釉里红的发色稍微不足,但正是这种缺陷所形成的层次,为画面平添几分情趣。笔筒上两幅画面的喻意是“探花及第”和“喜上眉梢”。用这种图案装饰笔筒,可谓恰到好处。 宜兴窑紫砂描金堆绘山水人物纹大笔筒宜兴窑紫砂描金堆绘山水人物纹大笔筒另面宜兴窑紫砂描金堆绘山水人物纹大笔筒山水宜兴窑紫砂描金堆绘山水人物纹大笔筒渡舟宜兴窑紫砂描金堆绘山水人物纹大笔筒候渡宜兴窑紫砂描金堆绘山水人物纹大笔筒赶路宜兴窑紫砂描金堆绘山水人物纹大笔筒,清雍正,高16cm,口径19cm,底径19cm。笔筒圆形,口底相若,宽圈足。口沿为髹

13、黑漆地描金回纹,底髹黑漆。附描金红漆座,云头形三足。黄色砂泥。外壁描金堆绘山水人物图。画面展示了江南渡口的生活场景,江水辽阔,微起波澜,船老大正奋力驾驭一叶坐满船客的扁舟向岸边靠近。岸边渡口有人在等候渡船的到来,通往渡口的途中一骑驴的高士正匆忙赶路,家仆肩挑行囊紧随其后,他们的前方有人推着装满行李的独轮车,有人轻装荷伞急步前行。两岸草木葱茏,风光绮丽。作者如同纸上作画,利用大面积的留白表现水天一色的江面。人物的画法无比精妙,小如米粒的众多船客姿态不同,表情各异。画面具有雍正宫廷绘画清疏雅致的特色。青花兰亭会笔筒,清雍正,口径19.8cm,底径19.2cm,高21cm。仿石纹釉笔筒,清乾隆,高9

14、.7cm,口径8.2cm,足径8.1cm。笔筒口底相若,筒形腹,圈足。里外均施仿石釉。无款识。清乾隆时期,仿制各种工艺品类的像生瓷制作颇盛,几近无所不仿。仿石纹釉瓷器是在烧制好的白瓷胎上用近似于石质的彩釉勾绘出石头的纹理,入窑二次高温烧制而成。此件笔筒仿制效果逼真,玉石质感极强。黄釉刻花仿竹雕笔筒黄釉刻花仿竹雕笔筒底部黄釉刻花仿竹雕笔筒,清道光,高10.5cm,口径16.3cm,足径16cm。笔筒呈竹节状,通体及圈足内均施淡黄釉。外壁刻划兰、菊、梅花纹。底署阴刻篆书“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款。这款笔筒的形状与颜色与竹制品逼肖,雕刻纹饰清新流畅,釉色光润,赏心悦目。清乌金釉描金山水人物纹笔筒 清康熙,高15、口径17.6厘米。敞口,筒状,玉璧式底,内壁施白釉,器身通体以黑釉作地,釉色晶莹,纯黑色,称为乌金釉。釉面用金彩绘山水人物图。由于年长日久,金彩大部分脱落。底无款。为康熙时烧造。此笔筒造型规整,稳重大方,质地坚细,釉面光滑滋润,是乌金釉的代表作品。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