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艏盲距的三种方法.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404959 上传时间:2024-04-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艏盲距的三种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计算艏盲距的三种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计算艏盲距的三种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计算艏盲距的三种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计算艏盲距的三种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艏盲距的三种方法.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艏盲距的三种方法 内容提要:SOLAS公约对驾驶台视野(包括艏盲距)有明确的要求。本文对现有的两种计算艏盲距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介绍交叉直线解析法的计算方法及其优点,供同行们计算艏盲距时选用。关键词:艏盲距 相似三角形 图表 交叉直线艏盲距是指由于船艏、船舶设施或货物的阻挡,在驾驶台指挥位置视觉看不见的船艏前方海面区域的距离。SOLAS公约第V章对船舶驾驶台视野规定中的一条如下:“从船舶指挥操舵位置向前的海面视野,在任何吃水、纵倾及甲板装货的情况下,船艏向前方至左右各舷10度的区域内,被挡住的范围不应大于2倍船长或500m(取其小者)距离”。本文将此距离简称为艏盲距,它是驾驶台视

2、野中的一项重要数据,船长应当随时掌握本船艏盲距的确切数值,以便把它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计算艏盲距在预配货物阶段就要进行,要对预配方案进行符合艏盲距有关法规的校核。否则,等装好货发现不对再来纠正麻烦就大了。装完货还要再根据实载情况和吃水进行核算,发现有问题及早设法纠正。大型集装箱船甲板堆装较高,艏盲距最容易超过规定标准,因此必须特别注意。掌握艏盲距的准确数值,除了可以用来控制艏盲距,还可以作为船舶操纵的一项参考数据,供避让和靠离泊时参考。计算船舶艏盲距,有以下三种方法:l相似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是较常见的方法。其原理是:视点E、视线与前方阻挡视线的物体的切点T,以及视点E到水面的垂线与过T点的水面

3、平行线的交点C三点构成的三角形ETC;相似于T点、ET线延长线(下称视线ET)与水面线交点S,以及T点到水面的垂足C1点三点构成的三角形TSC1(见图1)。先算出直线EC、CT和TC1的长度,然后用相似三角形公式C1S=CTTC1/EC算出直线C1S的长度,C1S即艏盲距。在吃水差为零时,因为三角形ETC和TSC1为直角三角形,边长CT、TC1和EC的长度可从船舶图纸上量出或查出,所以相似三角形法计算较方便。但是吃水差不为零时,三角形变形,不再是直角三角形。这时求算边长CT、TC1和EC的长度需要用三角公式以及其它相关数据,因而比较麻烦。也有人采用先按吃水差为零计算,再按吃水差大小用一个估计数

4、值做修正,这种方法容易产生计算误差。2计算图表法造船厂按船舶不同装载情况,以吃水和吃水差为参数,计算出相应艏盲距并编制成计算图或计算表。船员根据船舶实际装载情况、吃水和吃水差,即可直接在图表上查出相应的艏盲距。例如艏盲距交叉曲线图,根据不同载货情况,以吃水为引数,垂直交于吃水差艏盲距曲线于一点,再经由该点水平交于艏盲距标尺,即可查出艏盲距。图表法计算简便,但是图表难以包含所有T点变化情况,例如集装箱船,甲板集装箱各排各列层数不一致,而且有高箱普箱混装情况,因此T点的位置有很多可能,图表法难以全部包括。而且图表法难以考虑各种不同眼高,所以图表计算法有其局限性,更何况,很多船没有配计算船舶艏盲距的

5、图表。3交叉直线解析法仔细观察图l可以看到,艏盲距其实可以看成是视线ET和船舶水面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S到船艏的水平距离,无论吃水差怎样变化都是如此。如果能算出S点的相对位置,就可以求出艏盲距。(1)交叉直线法的原理根据平面解析几何原理,平面上两条不平行的直线,必然有一个交叉点。换言之,驾驶台嘹望者向海面的一条视线,会和船舶水面线相交于一点。因此,通过建立平面坐标系,以船舶水面线为一直线,以视线ET为另一直线,通过数学运算可以求出两条直线的交点S的位置坐标,然后就能求算出艏盲距。这种方法,比相似三角形方法较直观、直接、简单。(2)坐标系的建立和坐标值求算如图1,以龙骨延长直线为X轴,以过船舯的垂

6、线为Y轴,两轴交点为原点O。画出水面线和视线ET,两条直线相交于S点。水面线与前后水尺各有一个交点:坐标为Q1(X1,Y1)和Q2(X2,Y2)。从总布置图上可以量出前后水尺距船中纵距,得到X1,X2。注意X的符号舯前为正数,舯后为负数(下同);读取前后吃水值可得到Y1,Y2。注意Y都是正数(下同)。由X1,X2,Y1,Y2可以求算出水面直线方程。视线ET的一点为视点E,坐标为E(X3,Y3),以驾驶人员通常嘹望时眼睛位置确定。X3为眼睛到船中纵距,Y3为眼睛距龙骨高度(Y3=驾驶台甲板距龙骨垂直高度+18m)。另一点为T,是视线与前方阻挡视线的物体的切点,坐标为T(X4,Y4)。对于散货船或

7、油轮,通常T在船头挡浪板上缘,其坐标值X4,Y4可以在图纸上量取,是固定值。但对于集装箱船来说,由于甲板实际装载箱量和各BAY层数是经常变化的,并且高箱普箱混装,所以T点的坐标是不确定的,要按实际装载情况确定T点位置,求算X4,Y4。由X3,Y3,X4,Y4,可求出视线ET的直线方程。以两条直线的方程组再解算出水面线与视线ET交点S的坐标X5。X5是S点到船舯的距离,减去船艏距舯X6,就是艏盲距。集装箱船舶T点坐标的计算方法:先按照预配图或实际装货情况,确定T点相关BAY。x。为该BAY前沿距船中纵距,可在总布置图上量取。Y4要计算:将该BAY甲板上箱高、基座和钮锁高之和,加上舱盖距龙骨高,即

8、为Y4。各BAY前沿距船舯距离,以及舱盖距龙骨高,可以事先量好作为计算资料,便于计算。当然,有时甲板货少,T点也在船头挡浪板上缘。(附:原点可以选在不同位置,例如艏、艉水尺上。坐标系移动,各坐标值变化,但计算艏盲距结果不变)(3)直线方程的求算将X1、Y1和X2、Y2分别代入直线方程式Y=kX+6,得方程组:Y1=k1X1+b1Y2=k1X2+b1,(Yl-Y2)=kl(X1-X2)整理得:k1=(Yl-Y2)/(X1-X2);b1=Yl-k1X1,求出k1,b2的值。解出水面线方程式Y=k2X+b2。将X3、Y3和X4、Y4分别代人直线方程式y=kX+6,得方程组:Y3=k2X3+b2Y4=

9、k2X4+b2整理得:k2=(Y3-Y4)/(X3-X4);b2=Y3-k2X3。求出k2,b2的值。解出视线ET的方程式Y=k2X+b2对于散货船或油轮,视线ET通常是不变的,可以预先算好其方程,作为固定数据,不需要每次运算。(4)两条直线交点S点坐标(X5)的求解解直线方程组,得X5=(b1-b2)/(k2-k1)。(5)艏盲距的求算设船艏距船舯纵距为X6则:艏盲距=(X5-X6)/cosaX5-X6(a为纵倾角,纠通常很小,cosa1)。(6)实际运算为了说明道理,以上阐述略显繁琐,但实际只需其中几个公式。步骤如下表:表1 计算表格查首水尺距舯X2尾水尺距舯X2首吃水Y1尾吃水Y2算k1

10、=(Yl-Y2)/(X1-X2);b1=Yl-k1X1 查视点距龙骨高度Y3T点距龙骨高度Y4视点距舯X3T点距舯X4算k2=(Y3-Y4)/(X3-X4) b2=Y3-k2X3查 船艏距舯X6算 艏盲距=X5-X6说明除了Y1,Y2和T点坐标,其余各需查的数字都可以事先查好。注意各X的符号,舯前为正,舯后为负。(7)直线交叉法的特点是直观、简单、准确、适用性强。因此与相似三角形法相比,有计算简便,不受吃水差变化影响,计算误差小等优点。与图表法相比,无须制表,不受局限,各种装载、吃水、眼高情况的艏盲距都可以算。如果利用计算机EXCEL软件计算,则非常快捷。只要输入前后吃水和E点、T点坐标值,瞬

11、算出艏盲距。对于大型集装箱船舶而言,确实很实用。如果使用者用个人眼高数据计算,可以算出对的艏盲距,供操纵时参考。4计算实例:CH轮艏盲距计算资料:驾驶台指挥位置:舯后7175 m;船艏:舯前1415m:艏水尺:舯前1265m前艉水尺:舯后121 m:后艉水尺:舯后1319mBAY1前侧:舯前1165m舯艏柱1335 m;舯艉柱1335 m;艏柱船艏8m;驾驶台甲板距龙骨高438m驾驶台指挥位置眼高=438+18=456m舱盖上面距龙骨高2640 m4层普箱加底座加钮锁高=104+03 m;4层顶部距龙骨高=107+264=371m(1)艏盲距计算图表资料,满载状态:吃水F1403;A1403

12、m,T点在BAYl第4层,艏盲距486 m。(2)交叉直线法计算(参考表1),满载状态查得:Xl=1265 Yl=1403X2=-121 Y2=1403X3=-7175 Y3=456X4=1165 Y4=371X6=1415算出:kl=0 b1=1403k2=85/-18825=-0045 15b2=456-324=4236X5=-2833/-0045 15=6275 m艏盲距=6275-1415=486 m(3)三角形公式计算,满载状态:T(1 165;371),E(-7175;456)EC=456-371=85CT=1165+7175=18825TC1=371-1403=2307C1S=CTTC1/EC=18825230785=5109艏盲距=511-(1415-1165)=511-25=486m作者:王福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