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0404733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静安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上海市静安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上海市静安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上海市静安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上海市静安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静安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静安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静安区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检测2014.01语文学科试卷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一律不得分。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错位,不要遗漏。3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 阅 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书与画的关系 启功书与画的关系问题。这是一个大马蜂窝,不可随便乱捅。因为稍稍一捅,即会引起无穷的争论。但又不能避而不谈,只好说说纯粹属于我个人的私见,并不想“执路人以强同”。我个人认为,“书画同源”这个成语最容易为“书画相关论”者所引用, 。我认为写出

2、的好字,是一个个富有弹力、血脉灵活、寓变化于规范中的图案,一行一篇又是成倍数、方数增加的复杂图案。写字的工具是毛笔,与作画的工具相同,在某些点划效果上有其共同之处。最明显的例如元代柯九思、吴镇,明清之间的龚贤、渐江等等,他们画的竹叶、树枝、山石轮廓和皴法,都几乎完全与字迹的笔划调子相同,但这不等于书画本身的相同。书与画,以艺术品种说,虽然殊途,但从审美欣赏的角度看,却有共同之处。一幅画供人欣赏,一幅字也无二致。我曾误认文化修养不深的人、不擅长写字的人必然只爱画不爱字,结果并不然。一幅好字吸引人,往往并不少于一幅好画。书法直到今天还在受国人爱好,必有它的特殊因素。而且越来越多地受到并不使用这种文

3、字的兄弟国家民族的艺术家们注意。为什么?这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我认为如果能找到书法艺术所以能起如此作用,能有如此影响的原因,把这个“因”和画类同样的“因”相比才能得出它们的真正关系。这种“因”是两者关系的内核,它深于、广于工具、点划、形象、风格等等外露的因素。所以我想与其说“书画同源”,不如说“书画同核”,似乎更能概括它们的关系。有人说,这个“核”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它包括哪些内容?甚至应该探讨一下它是如何形成的。现在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索。一、民族的习惯和工具:许多人长久共同生活在一块土地上,由于种种条件,使他们使用共同的工具;二、共同的好恶:无论是先天生理的或后天习染的,在交通不便时,久而蕴成

4、共同心理、情调以至共同的好恶,进而成为共同的道德标准、教育内容;三、共同表现方法:用某种语辞表达某些事物、情感,成为共同语言。用共同办法来表现某些形象,成为共同的艺术手法;四、共同的传统:以上各种习惯,日久成为共同的各方面的传统;五、以上这一切,合成了一种“信号”,它足以使人看到甲联想乙,如“对竹思鹤”,同时它又能支配生活和影响艺术创作。合乎这个信号的即被认为谐调,否则即被认为不谐调。所以我以为如果问诗书画的共同“内核”是什么,是否可以说即是这种多方面的共同习惯所合成的“信号”。一切好恶的标准,表现的手法,敏感而易融的联想,相对稳定甚至寓有排他性的传统,在本民族以外的人,可能原来无此感觉。但这

5、些“信号”是经久提炼而成的,它的感染力也绝不永久限于本土,它也会感染别人,或与别的信号相结合,而成新的文化艺术品种。当这个信号与另一民族的信号相遇而有所比较时,又会发现彼此的不足或多余。所谓不足、多余的范围,从广大到细微,从抽象到具体,并非片言可尽。姑从缩小范围的诗画题材和内容来看,如把某些诗歌中常用的词汇、所反映的生活,加以统计,它的雷同重复的程度,会使人吃惊甚至发笑。某些时代某些诗人、画家总有爱咏、爱画的某些事物,又常爱那样去咏、那样去画。彼此影响,互相补充,也常出现新的风格流派。这种彼此影响,互成增减的结果,当然各自有所变化,但在变化中又必然都带有其固有的传统特征。那些特征,也可算作“信

6、号”中的组成部份。它往往顽强地表现着,即使接受了乙方条件的甲方,还常能使人看出它是甲而不是乙。再总括来说,前文所谓的“核”,也就是一个民族文化艺术上 的一种“信号”。(选自启功全集第三卷论诗书画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版,略有改动)1解释第段加点词“马蜂窝”在文中的意思。(2分)2联系上下文,分析第段“书画同源”的含义。(3分)3. 第段说“信号”能“由甲联想乙”,如“对竹思鹤”,下列与此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A望梅止渴 B饮水思源 C见鞍思马 D见花思蝶4概括上文内容要点,填入第段空缺。(2分)5依据全文内容,填入第段横线处的句子,语意连贯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按神

7、话说,人类同出于亚当、夏娃,源相同了。可见“当流说流”是现实的态度。因此,源不等于流,也无法代替流。但同“源”之后,当前的“流”还同不同呢?为什么后世还有国与国的争端,为什么还有种族的差别,为什么还要语言的翻译呢?A B C D6分析本文的结构思路。(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1分)麻雀猫 布封先说麻雀。在荒漠或远离人群的地域内,几乎从来见不到麻雀的踪影。这些鸟同鼠类一样,总是眷恋人类的住所。它们不喜欢树林,也不愿生活在广袤的原野上。它们追寻有人群的地方生存,懒惰而且贪嘴,总是靠吃别人现成的东西生活:一切收藏或分发谷物的场所,如粮仓谷囤,鸡舍鸽楼,都是它们最喜欢光顾的地方。它

8、们既贪得无厌又数最众多,干尽蠢事而且一钱不值,羽毛毫无用处,肉也不能作美味佳肴,叫声聒噪烦人,行为无所顾忌,十分令人讨厌。麻雀最招讨厌的地方不仅是它们数量多,而且在于它们诡计多端:狡狯多疑,冥顽不化,从不舍弃呆惯了的老地方。麻雀很狡猾,胆大不怕人,难以引诱它们上当;它们能轻而易举地逃避设下的陷阱,让捕捉者白费心机,磨掉耐心。麻雀窝外用干草,内铺羽毛,如果将其毁掉,一天之内它们就可以另搭一个。麻雀窝里的蛋通常是 5-6 枚,或者更多,一旦窝毁蛋打, 8 -10 天内还能再产一窝。假如它们在树上或屋槽下遭到袭击,便会更隐蔽地躲藏在粮仓的屋顶内。麻雀耗粮惊人,有人通过笼养的麻雀计算过,两只成年麻雀每

9、年需要消耗约二十斤谷物。每当农民耕地撤种,开镰收割,打谷入仓时,甚至当农妇撒食喂养家禽时,它们总是紧随其后,巧取豪夺。麻雀也吃蜜蜂,喜欢毁灭对我们唯一有益的昆虫。正因为麻雀如此作恶多端,无法无天,缺乏教养,所有的人皆想方设法消灭它们。一般来说麻雀栖息在舍瓦下,屋檐内,墙洞里。有时也常在枯井内或在有百叶窗护栏的窗台上做窝。有的麻雀还把窝搭在树上。麻雀把窝搭在树梢,同样外用干草,内铺羽毛。也有个别的麻雀窝比较特殊,其顶部加一个盖,用以遮风挡雨,盖子上留有一个出入口。但如果窝是搭在洞内或已有遮挡的地方,麻雀便不去费力做这个没用的窝盖。从这一点倒也可以看出麻雀有些理性:它会比较两种不同的情况。不难发现

10、,麻雀的习性多种多样,性情比其他鸟类更复杂完善,也许正是因为它们经常与人为伍,近似驯化却从未屈从或依赖人类。再说猫。猫是一种不忠的家畜。这种动物尽管挺可爱,尤其小的时候,但是天生就奸狡,性情虚假,本性邪恶,而且年龄越大越糟,进行教育只能促使其掩饰。这种动物本来是窃贼,接受良好的教育之后,只会像骗子那样变得曲意逢迎了。猫和骗子都同样机灵,同样精明,都具有同样作恶的爱好,同样搞小诈骗的倾向。猫也像骗子,善于掩饰自己的行为,隐藏自己的意图,窥探机会,等待并选择行动的时刻,然后逃避惩罚,跑开,在远处等待人们重新呼唤它们。它们很容易养成同人交往的习惯,但是绝不接受人的习俗。它们的依恋仅仅是表面现象:从它

11、们侧身行走的姿态、恍惚不定的眼神,就能看出这一点。猫从不正面看它所喜爱的人:不知是出于戒虑还是虚假,它总绕着弯接近人,寻求爱抚。它们喜欢窥伺,攻击、咬死弱小的动物也不在乎,像小鸟、小家兔、小野兔、老鼠、青蛙、壁虎和蛇,都是它们攻击的对象。猫不追赶已经看不见的动物,它们并不出猎,而是守候,再突然袭击。它们抓住小动物,耍戏好长时间,然后就咬死,即使毫无必要。它们吃得极好,根本不用吃这种猎物充饥。猫虽然住在我们家中,却不能说它们完全是家畜,甚至可以说,它们完全是自由的。它们随心所欲,若是想离开一个地方,怎么也留不住,多留一会儿也不行。不过,猫的样子好看,身子轻盈敏捷,爱清洁和享乐,喜爱舒适,总选择最

12、柔软的家具,在上面休息或者打闹。小猫活泼欢快,看着又可爱,如果爪子还不可怕的话,也非常适于逗孩子乐。猫喜欢晒太阳,总找最暖和的地方趴着,如壁炉后身,或者炉灶里面;它们也喜欢香味。猫的睡眠很轻,睡眠的时间也不像给人的印象那么多。它们走路脚步极轻,几乎总是悄无声息。它们到远处,躲藏起来排泄,并且用土盖上。它们爱洁净,皮毛总是干的,亮晶晶的。(选自布封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4月版,有改动)7第段列举了“麻雀最招讨厌”的原因,概括原文内容,填写下面空缺。(3分)第一,它们数量众多,诡计多端;第二,狡猾:胆大不怕人,不会轻易上当;第三, ;第四, 。8第段对麻雀做窝的细节描写,目的是什么?(3分

13、)9第段画线句的含意是 。(3分)10第段内容对刻画猫的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11对本文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段说麻雀吃蜜蜂毁灭了有益的昆虫,文中“有益”或“无用”是以人为核心的评判。B第段说对猫“进行教育只能促使其掩饰”,与后文说猫善于曲意逢迎的特点相印证。C第段说猫“寻求爱抚”,强调了猫内心对人的极不信任,即使接近人也只是为己所用。D布封本是博物学家,他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的细节描写,使他的文章成了优美的文学作品。12本文写动物渗入鲜明情感,后人对此褒贬不一,任选下面一句话,简析并进行评价。(6分)(1)它们既贪得无厌又数最众多,干尽蠢事而且一钱不值,羽毛毫无用处,肉也不能作美味

14、佳肴,叫声聒噪烦人,行为无所顾忌,十分令人讨厌。(见原文第段)(2)猫是一种不忠的家畜。天生就奸狡,性情虚假,本性邪恶,而且年龄越大越糟,进行教育只能促使其掩饰。(见原文第段)(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1)倩何人, ,揾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3)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师说)(4) ,清辉玉臂寒。 (杜甫月夜)(5)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6)青天有月来几时, 。 (李白把酒问月)(7) ,客有可人期不来 (陈师道绝句)(8)无情最是台城柳, 。 (韦庄台城)(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长沙过贾谊宅 唐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诗人因公务南至湘中,瞻仰贾谊故宅写下此诗;此前,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