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教案丝绸之路_人教新课标.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040362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丝绸之路_人教新课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丝绸之路_人教新课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丝绸之路_人教新课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丝绸之路_人教新课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丝绸之路_人教新课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丝绸之路_人教新课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语文教案丝绸之路_人教新课标.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课 丝绸之路 教案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学目标】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

2、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1.知识与技能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学会认读8个生字,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丝绸之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及价值。【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 师:我们祖国的西部不仅有美丽的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这首歌曲丝绸之路。(播放视频) 师:这条路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图片文字介绍) 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公元

4、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 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 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师: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呢?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 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 板书课题丝绸之路。二、初读感知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交流识字方法: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盾循、它驼、之芝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凹”独体字。共5笔,笔画是: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戎”独体字,共6笔,笔画是:横、横、撇、斜钩 、撇、点。“贸”为上下结

5、构,上小下大,下面是“贝”。(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2.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3. “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合适的语句来说明。 “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 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 轮美奂。

6、”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4. 理解词语。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出示词语: ch o rng xn tu b mo zh hun矗立 凹陷 戎装 循环 鸵鸟 匕首 贸易 芝麻 美仑美奂A. 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词语理解: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 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指中国赠送的绫罗绸缎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遐想:漫无边际地想象。三、精读领悟 1.全文的结构是什么,

7、共分几部分?总分总第一部分 (第 1段):概括介绍“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的样子及由此产生的遐想。第二部分(第2-13段)具体回忆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交流的生动一幕及介绍丝绸之路的作用。第三部分(第14段):写两千年后的今天,丝绸之路仍会引起人们的遐想。2.第一部分(1)品读第1自然段,朗读: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 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文中 的哪句话与此句相对应,本段与最后一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 化繁荣的遐想 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8、。 (2)朗读: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 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联想 “仿佛看到”“仿佛听到”,自然而然地遥想起丝绸之路两千年前辉煌的历史。这也 是作者写作此文的动机触点。 (3)作者为什么选择这座石雕? 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矗立在陕西省西安市玉祥门外,这里正是汉代古都长安,也是丝 绸之路的起点,这座群雕是历史的浓缩,是昔日繁华的见证。所以作者选择站在这里。 3.第二部分 (1)品读第2-13自然段,思考: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 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 (2)找出这个场景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9、时间:公元前115年。 地点:伊朗高原北部。 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 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3)安息国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场面是怎样的?隆重 热情(4)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场景隆重与热情? 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 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5)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是什么描写? 中国使者从骑着的骆驼上下来,右手高擎节杖,满面笑容,大步向前走去。 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 中国使者抱拳,作揖还礼 将军还礼表示感

10、谢。 安息国将军高兴地连连点头, 中国使者拱手致谢 动作、表情描写。(5) 朗读: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文中描写“ 我们”是怎样“联系”的? 点明中心 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献给了中国。 师:由于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从而,出现了中国的丝绸热效应。从此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而当时中国的丝绸,全部都是经过这一条道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就是著名的张骞。张骞:西汉著名探险家、外交家。他

11、曾两次出使西域,一次出使云南,两次随军出征匈奴。他官至大行(负责外交事务,位列九卿),随卫青出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6)思考: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哪里?你能举例说明吗?还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带到我国。 还是一条文化之路。 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师: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古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延绵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遗留下大量的文明

12、古迹,传达给人们的却是超越国界和民族差异的精神共鸣。5. 知识拓展: (1)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2)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的故事都与这条道路有关。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玄奘是唐代著名的高僧,杰出的翻译家,也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旅行家和最全面地记述古代丝绸之路沿途情况的著作家。他的大唐西域记记叙了沿途见闻,为我们了解西域、中亚、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历史情况,了解丝绸之路的面貌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是一部闻名世界的历史地理名著,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3)随着历史的变迁,古“丝绸之路”已失去昔日的辉煌。为了满足现代亚欧大陆经贸活动的需求,国际道路

13、联盟(IRF)提出了复兴“丝绸之路”的提议。新“丝绸之路”沿古“丝绸之路”延伸,东起中国的连云港、西至荷兰的鹿特丹,途径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贯穿亚欧大陆的一个公路网络。它由多条连接中国腹地与亚欧工业中心的现代化公路自称。全线贯通后,它将成为亚欧大陆上的一条重要的经济走廊,对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6. 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丝绸之路的图片资料。四、课堂总结 师: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教师总结: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各国的发展,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相信中国的未来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五、课堂练习1.我会写词语(悠悠)的驼铃声 (鲜红)的旗帜 (伟大)的路浩浩(荡荡) 五彩(缤纷) 崇山(峻岭)2.我会组词。匕(匕首) 戎(戎装) 循(遵循) 此(此时) 戒(戒律) 遁(遁去)六、作业布置1. 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2. 完成课后习题。【板书设计】 友谊之路:互赠礼品 丝绸之路 伟大之路 交流之路:经济、文化交流【教学反思】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在教学中,利用视频、课件展示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