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方案范文5篇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方案模板范文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0400513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建设方案范文5篇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方案模板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项目建设方案范文5篇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方案模板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项目建设方案范文5篇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方案模板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项目建设方案范文5篇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方案模板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项目建设方案范文5篇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方案模板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建设方案范文5篇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方案模板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建设方案范文5篇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方案模板范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建设方案范文5篇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方案模板范文下面是我分享的项目建设方案范文5篇 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方案模板范文,以供参考。项目建设方案范文1为带动*产业原料基地建设项目,根据项目规划,公司将通过3年时间与股东单位合作建设20xx亩示范基地,为指导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根据公司及股东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一、建设总体规划20xx年完成500亩,20xx年再新建500亩基地,使示范基地总面积达1000亩;20xx年再新建1000亩,完成示范基地建设任务。根据公司下属工厂的分布区域及产业发展的历史背景,示范基地计划分布地为:*1000亩,*、*各250亩,*500亩。二、建设原则(一)因地制宜,科学规

2、划。选址既要考虑气候土壤符合速生丰产的要求,还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规划,确保示范基地成熟后可*,无政策限制。(二)集中连片,形成规模。选定的区域要形成片区,方便管理,要留有发展空间,具备发展潜力,便于以后拓展。(三)注重实效,分步实施。建设要求以质为主,兼顾数量,要能起到良好的示范和推广作用。建设过程要结合公司可持续发展规划和股东的*计划考虑,分阶段实施。三、建设方式采用公司投资、*承建、*科院提供技术指导的合作方式,充分利用*的*技术和管理经营优势,由*负责组织实施原料基地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公司负责安排资金投入,*科院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四、技术要求1.立地条件。示范基地选址应适合*生长,交

3、通便利,可供参观考察。2.良种来源。示范基地优先选育*良种。3.技术规程。采用通过鉴定的*技术规程,且符合政策补助条件。五、资金投入由公司提供*资金,含*、人工、基础设施建设等生产性费用。公司依据本方案向上级部门申请*补助和其它政策性扶持资金,*单位应予以配合,申请到的补助和资金归公司所有。*资金依据*年*投资标准计算(详见附件),考虑到人工及其它费用上涨,建设每亩*前三年投入*元,即建设20xx亩原料基地共需投入资金*万元。六、收益分配(一)*原料示范基地所产*归公司所有,由公司在符合技术规程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处置,公司在处置*时可委托*进行监管,费用由双方协商确定。(二)*收益除*外,合作建

4、设的示范基地所有收益归*所有,*有权处置。(三)对于已建并纳入本方案的示范基地,资金投入和收益分配可另行约定。(四)合作开发的科技项目,所申请的资金及产生的收益,归三方共同所有,按签订的协议执行。七、保障措施(一)成立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保障示范基地项目顺利开展。领导小组成员由公司和承建*具体实施建设的负责人担任,统筹协调项目开展,对示范基地建设进行具体指导。(二)签订协议,落实责任,确保成效。公司与承建*签订示范基地合作建设协议,明确合作建设的地块、面积、技术规程资金投入、监管验收等内容,理顺和落实各方责任,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达到预期效果。(三)广泛宣传。公司和*通过合作进行宣传,发挥示

5、范和推广作用,一是向上级申请国家、省级重点项目资格,申请项目补助;二是向社会宣传,扩大公司的影响力,为下一步原料基地合作建设造势。(四)积极开发*业科技项目。公司联合科研单位依托示范基地开发与*产业有关的科技项目,如*试验等,提高示范基地的利用效率。建议董事会批准实施该项目。项目建设方案范文2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xx6号)、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xx226号)以及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云教高20xx12号)精神,

6、为将云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建设成为云南乃至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生物科学基础教育示范基地,整体水平进入国内同等院校类似专业的先进行列,并带动和推进云南省绿色经济强省的“两强一堡”建设,为加快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做贡献。现将具体建设方案汇报如下:一、建设目标自1946年起,原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即现今云南师范大学已经开始培养生物科学的本专科学生,为云南省的基础教育和绿色经济建设做出了非常积极有效的、不可替代的贡献。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本专业建设拟以生物学科发展前沿为引领、学科和教师队伍建设为主导,抓住教学、科研两个重点,加强理论基础、实践环节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

7、体系;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精技能的教师”为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和学生的核心(就业)竞争能力,服务云南基础教育和绿色经济建设,为“两强一堡”建设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推动云南省跨越式发展。二、建设思路以生物学科发展前沿为引导、学科和教师队伍建设为主线、科研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基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内容更新为核心,加强理论基础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依托学院科研平台培养本科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着力研究课程设置及课程体系建设对学生学科专业的知识建构、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等方面的作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8、办学效益和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服务云南省及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生物科学基础教育和“两强一堡”的绿色经济社会建设,加快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三、建设内容(1)锤炼以高水平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为标志的高素质教学研究型教师队伍;(2)以云南省生物科学基础教育和绿色经济建设需求为依据、学科发展前沿为动力、教师教育为特色,将本专业建设为特色鲜明、在西南地区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有效带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生物科学基础教育的发展;(3)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将生物科学相关的学科、教育主干课程建设成为省级以上精品课程;为拓展学生跟踪生物科学发展前沿的能力,积极建设双语课程项目;(4)坚持

9、基础理论、实践实习和科学研究成果集成,构建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导的新型实验课程体系;(5)培养基础厚实、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专业发展潜力和拓展能力,服务于云南省基础生物教育、职业教育、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生物能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相关产(行)业的高素质教学、科研与管理专业人才。四、建设措施(1)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科学研究为后盾、社会需求为依据,聘请资深科学家、生物学相关产(行)业专家加盟教师队伍;(2)深入探讨以生物科学为基础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优化完善具有云南特色的生物科学师范类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和相应评价体系。本着“拓宽口径、夯实

10、基础、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原则,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教师教育”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近年的改革探索,人才培养基本框架和策略、培养方案等各个环节已经日趋完善。然而,随着生物学科的发展及其对教师教育内涵与标准的改革、云南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突显,“生物科学”专业的现行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过程中,针对云南的微生物资源利用、工业用酶开发、云南人群营养构成与基因组稳定性的关联、云南能源植物资源与生物能源开发、云南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产出了大量标志性科研成果,有效支撑了依托于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能源持续开发利

11、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环境生物学”云南省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云南省省级重点学科、云南省生物质能与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和“云南省生物质能与环境生物技术创新团队”的建设。借助以上科研项目的实施和学科和研究平台条件的建设,完善学院整体的学科布局,促进本科教学,将产业、科研方面的优势最终转化为学院教学上的强大推动力,实现教育和产业并重,产业、科研“反哺”教学的发展局面。如何将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成果更加有效地引入生物科学专业的课程改革,形成新的生物科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大纲,使本专业建设与云南省基础教育、科技和绿色经济建设更有效结合?如何使人才培养更

12、贴近云南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成为高强度、高潜力的“生物专业+生物教学”的双师型人才?将是本专业的重要特色,也是本专业建设的重点之一。(3)在课程建设中,对原有双语教学课程和精品课程进行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凝练,培育省级以上双语教学课程和精品课程;在本科教学中增设酶工程学、植物生物工程、医学分子遗传学、保护生物学、高等植物多样性、花卉学、生物伦理学、性健康教育学等与学科发展前沿和地方特色紧密结合的系列特色课程。(4)结合云南省生物科学基础教育现状、生物资源特色和开发利用潜力,加大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建设力度;(5)结合专业特色和教育技能的发展动态,深入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探索与

13、改革;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提倡体现不同学术风格、不同知识体系的教学方法改革和探索;(6)构建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导的新型实验课程体系;为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在本科实验教学中融入教师大量的科研手段和成果,20xx年,启动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研究项目。在发酵工程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动物学实验和遗传学实验等4门实验课程中设立了专项基金,在20xx、20xx级生物科学专业实施了“热激诱导的玉米幼苗的耐热性的现象观察及生理生化机制研究”、“特定产物工业生产菌种的筛选、发酵及应用性质研究”、“原生生物与环境的组合及动态规律研究”和“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发酵条件优化

14、及酶学性质研究”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已成为生命科学学院加强实践教学,全面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和特色。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20xx年我院的“生物科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然而,如何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有效地整合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之中?如何改革验证性实验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如何拓宽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范围及研究内容?亦是本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7)建立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野外实习、教育实习和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紧密结合相关产(行)业的发展趋势,发挥基地的资源优越条件,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植实践和创新能力;(

15、8)强化专业建设和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经济建设之间的衔接,拓展学生知识体系,构筑良好的发展潜力和适应能力。五、预期成果(1)形成学历、学缘、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由学者型、教育型、产业型专业人员构成的高素质教学研究型教师队伍;(2)建成云南省领先、西南地区具引领和示范效应的“生物科学”师范专业;(3)构建更适应生物科学发展、云南基础教育和生物产业发展需求的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大纲;(4)在原有课程建设基础上,建设一批具有地方和学科特色的特色课程和省校以上精品课程、双语示范课程;(5)构建科学管理、高效运转的基础实验平台、技术实验平台和综合实验平台;(6)建立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导的、基于生物科学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综合应用、设计与创新互动的新型实验课程体系;(7)建立10个以上稳定的教育实习和专业实习基地;(8)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学校-用人单位信息反馈机制。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