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系列文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0399189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系列文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系列文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系列文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系列文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系列文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系列文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系列文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系列文档 可行性研究报告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文档处理单角色姓名日期说明起草人陈双利2013年4月20日修订人方雄武2013年4月30日校对人陶红燕2013年12月5日审核人王海华2013年12月10日审定人刘云玲2013年12月11日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系列文档 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1.引言21.1.项目立项的政策性依据21.2.项目背景22.现状分析42.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42.1.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情况42.1.2.涉农科研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现状42.1.3.涉农企业的科技成果转

2、化现状82.2.存在问题123.系统分析143.1.建设指导思想143.2.建设原则153.3.建设目标163.4.建设内容163.4.1.平台功能163.4.2.网站内容174.效益分析205.结论20II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1. 引言1.1. 项目立项的政策性依据2012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快农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稳步发展农业技术交易市场。”在同年7月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加快农业科技创

3、新,发展关系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技术,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和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政策措施,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对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出的具体要求中提及“真正的企业研发中心,应当具备足够能力把握创新机会,选择创新方向和技术路线,组织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利用和转化科技成果。”2013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不断提升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

4、、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继续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不断改善推广条件。鼓励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对于农业科技成果的创新和转化高度重视,并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1.2. 项目背景当前,世界各国都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手段。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农业大国,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

5、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是科研部门和农户(企)之间以农业科技成果为媒介建立的需求和供给关系的应用过程,它以多种形式渗透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态环境建设的各个环节,既服从、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为农业增产增收、生态保护等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科技成果自身价值的实现过程和促进我国“三农”发展的关键。然而,对比发达国家高达近80%的农业成果转化率,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维持在30-40%左右。转化率低的原因除了转化过程两端的主体和受体之间存在体制不顺和机制不协调等制约因素外,科技中介的对接桥梁功能不畅也是关键。为了落实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政府

6、有关部门和一些发达省市地区尝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改善农业的行业弱势,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力度,促进农业技术的量化集成和转化推广速度,研究和建立了一批国家级(国科网http:/ 现状分析2.1.2.2.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2.1.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情况2012 年中共中央1 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将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培养了一批农业科技人才,取得了一批重大理论和知识创新成果。自2001 年开始,中央财政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元,引导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140多亿元,共支持3700多项成果转化,

7、开发各类动植物新品种约9000个,植物新品种推广面积2000多万公顷,带动5200多万农民增收致富,这些转化的科技成果满足了农村与农业生产的需求,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由“十五”末的48%提高到53.5%,粮食单产增加对总产提高的贡献率为85.8%,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8%,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功不可没。然而,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转化要完成两个组合:一是技术组合,即将技术转化成产品,实现技术的产品化;二是资源组合,即将技术与资金、装备、材料等生产资源进行有效组合,把产品变成商品、变成产业。当前我国

8、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着一种矛盾现象: 一方面,农业科技成果的总量很大,据统计,中国每年产生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另一方面,真正运用于农业生产,产生实际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又很少。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65%-85%,而中国仅为30%-40%;中国2012年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3.5%,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0%-80%差距甚远。近年来,为了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从体制上、政策上均做了种种努力,如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农业技术市场建立等,但仍未彻底摆脱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尴尬局面,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仍

9、步履维艰。2.1.2. 涉农科研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以下数据来源于一项针对865家涉农科研单位“十一五”时期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的调查。涉农科研单位样本包括了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所辖所有涉农科研机构、涉农高校的下属“所”或“院(系)”,以及各省(区、市)所有省级涉农科研机构、涉农高校所属的“所”或“院(系)”;同时,也包括了从各省随机抽取的2家地级市涉农科研单位,以及2家涉农民营科研单位。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据调查,“十一五”期间,涉农科研单位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平均项目投入约93. 90万元,民营科研机构在这方面投入最高,为177. 45 万元。涉农科研单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投入中政府支

10、持比例接近60%,东部地区的成果转化投入获得政府支持的比例是最高,科研机构获得支持比例要高于高校。在获得资助项目中,主要来自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星火计划和其他计划,其他计划主要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部科技计划、星火富民项目和地区的科技支持项目等。尽管有大量科研单位获得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支持,但是这与大量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需求差距仍旧很大。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形式涉农科研单位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形式如表2-1、图2-1所示。可以看出,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方式主要是产学研合作。自己投资和入股方式相对较少。科研机构一方面成为企业大公司的科研基地,为公司提供科学技术支持,同时也把

11、一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成了生产力,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从对科研机构转化形式意愿的调查数据也可以看到,在产学研合作、自己投资、入股和出让四种转化方式中,首选产学研方式的单位占比高达80.37,这表明科研机构非常期望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表2- 1涉农科研单位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形式分类产学研合作自己投资入股出让目前转化形式69.05%8.66%5.89%15.01%科研机构认为最佳转化形式80.37%5.77%6.00%10.74% (1)目前转化形式 (2)科研机构认为最佳转化形式(3)各种转化形式比较图2- 1涉农科研单位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形式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根据调研相

12、关数据,十一五期间我国涉农科研单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如表2-2、图2-2所示。从调查的全部样本来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4l,这一数据与“十五”期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相比而言,至少提高了10个百分点,但是目前转化率与国外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从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最高,为44;西部地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最低,为4l。从不同机构性质来看,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率最高,为42,而涉农高校成果转化率为37。其中原因可能来自两个方面:第一,高校仍旧承担着重要的教学任务;第二,高校更加面向基础研究,部分应用成果也缺少转化平台。在一些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实地调研发现,科研院所往往建立了中试基地和

13、中试线,说明科研院所产学研体系处于进一步完善中。但是与科研机构相比,学校普遍缺少中试场所,条件制约以及风险影响,使得产业化变得更加困难。值得指出的是,薄弱的成果转化环节使得大量科技成果因为缺乏资金支持无法转化,同时也使得上游的应用开发研究与下游推广应用环节缺乏必要的联系,农业科技成果供给与需求被割断,严重影响着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应用推广。此外,我国大部分涉农企业属于生产型,缺乏持续创新和应用开发的能力,只能接受非常成熟的技术或吸纳新技术能力有限,尤其是当前产学研契约不够完善,信息沟通缺乏导致产学研系统各自独立、科技与生产脱节。表2- 2涉农科研单位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情况统计分类转化率正在转化率未转化率全部41%23%36%按地区划分东部44%23%33%中部41%23%36%西部39%24%37%按机构性质划分部委科研机构36%22%42%科研院所42%24%34%大学37%20%43%按研究方向划分种植业44%24%32%畜牧业38%28%34%水产业42%26%32%林业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