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0398500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的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工程的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工程的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工程的可持续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的可持续发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姓名:程晓丽 班级:12 应用电子 学号:1227031110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的发 展。所谓“工程”,其定义有许多,在现代汉语大辞典中的解释为:指土木建筑及生产、 制造部门用比较大而复杂的设备来进行的工作,泛指某项需要投资巨大人力、物力的工作。所谓工程管理专业所指的“工程”主要是针对土木建筑工程与水利工程。这也是狭义的 工程的概念。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 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 陆上或水中 ,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

2、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 道路、铁路、运输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和 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水利工程是指为了控制、调节和利用自然界的地下水和地面水,以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 而兴建的各种工程。本文主要介绍水利工程: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的可再生和再利用,形成良性 的循环系统。随着社会知识化、科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人类世界将进入可持 续发展,综合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上占据优势,以便能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奠定更为牢靠的 基础与保障,创造更大的时空与机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将成为争取未来国际地位的重要 基础和为

3、人类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主要标志之一。工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它给人 们带来了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工程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一个值得 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土木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土木工程材料,对整个土木工程的安 全、实用、美观、耐久及造价有着重大的意义。生态建材是一个指导性的原则,其目的是防 止对生态环境的损害,促进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保证建筑材料具有更好的性 能等。生态建材是绿色建筑的基础。如果选用的建材不环保、不生态,建造的建筑也不可能是 绿色的。在生态建材的发展和过渡期,如何选择建筑材料很重要,归结起来有三类材料的选择, 即可再生循环的

4、材料、环保材料和过渡性材料,包括对的一些传统材料的类比和选用。发展生态建材,建设绿色建筑要在满足人居发展总量和居住品质提升的同时 ,加强建造 居住环境的建筑材料和建造方式转变。应用生态建材与生态工程技术可以延长建筑与人居环 境的生命周期,减少建筑垃圾,节约建筑材料;生态建材可以降低对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的污 染,有利于社会资产的合理递增。土木工程的绿色施工及可持续发展:所谓绿色施工技术是指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施工技 术,也可称为可持续施工技术。它不是和传统施工技术相对立的,而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观 念对传统施工技术进行重新的包装,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能够 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

5、不利影响。既然是绿色施工,就要在施工过程中利用绿色的概念进 行施工操作,要遵循循环经济原则和清洁生产原则。循环经济原则要求施工时做到使用能源 的再利用,从源头上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损害。清洁生产原则不仅要求建筑 过程无污染,而且要求建筑在使用和废气时也要降低对环境的危害。我国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现状: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推广,当前承包商以及建设单 位为了满足政府及大众对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及减少噪音的要求,一般均会采取一定的技术 来降低施工噪音、减少施工扰民、减少环境污染等。但是,大多数承包商在采取这些绿色施 工技术时是比较被动、消极的,对绿色施工的理解也是单一的,还不能够积极主动的

6、运用适 当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以系统的思维模式、规范的操作方式从事绿色施工。这是由于认 识不足,缺乏系统科学的制度体系,企业管理水平低、成本高等原因作用的结果。对土木工程未来发展的认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将 面临一个更大规模的建设高潮。可以说,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伴随着国民经济飞跃的土木工程 大发展的大好时期。而且这样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已经受到并将继续受到西方国家的急切关 注。作为跨世纪的一代,这一大好形势为我们提供了空前难得的施展才干、向国际水平冲击 的良好机遇。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 并存、“合作”与“竞 争”交织、“创新”与“循旧”相

7、争的时代,如何把握世纪之交时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 开创具有中国特色、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土木工程学科的新纪元,是对我们跨世纪一代人的 严峻挑战。在土木工程的各项专业活动中都应考虑可持续发展这些专业活动包括建筑物公路 铁路、桥梁、机场等工程的建设,海洋,水,能源的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等。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混凝土、钢铁和玻璃幕墙为代 表的现代城市建筑正在无节制地扩张,造成了环境破坏和人与自然的不协调。因此,建筑师 和土木工程师应努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推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自然通 风、节能技术、材料循环利用等的设计技术,实现现代建筑的建设以保障生态

8、系统的良性循 环为原则,真正使绿色建筑走人们的生活。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在设计上更加追随自然,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 污染环境,高效、节能、节水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它是节能环保型的,注意对垃圾、污 水和油烟的无害化处理或再回收,充分考虑保护周边环境,包括施工中采用新的施工技术和 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尽量减少对建筑工地周围树木、植被、土地的破坏。当然,我们应特别 注意工程建设中土地的节约。土木工程,也必立足长远,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放眼世界,美国的现代化进程可 谓先进,而现今资料表明:未来美国要投入 16000 亿美元来解决已建工程的不安全状态, 譬如,氯离子所引发的建筑锈蚀等等

9、。在传承前人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必须多多吸取已出事 故的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创新改良,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高新技术,应用结构健康监测,土木工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 伤或性能退化,这将影响起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甚至引发严重的工程事故,带来重大的人员 伤亡和经济损失,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从建筑建成的一刻起,就要做好健康监测、 修复和加固的准备。随着现代传感技术、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及结构动力分析理论的迅 速发展,人们提出了结构健康监测的概念,给土木工程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结构健康 监测系统通过在结构上安装各种传感器,自动、实时地测量结构的环境、荷载、响应等

10、,对 结构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科学有效地提供结构养护管理的决策依据,确保结构安全运营, 延长结构使用寿命。近年来,大型土木工程特别是大跨度桥梁结构的健康监测技术成为国内 外工程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通过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 果。国内外近年新建的许多大型桥梁都安装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如我国的上海徐浦大桥、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东海大桥、香港地区的青马大桥,韩国Seohae桥和Youngjong桥、美 国 Commodore Barry 桥和加拿大 Confedration 桥等。像这样,通过发展结构健康监测与安 全预警,在第一时间发现建筑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复与加固

11、,既避免了可能出现的 建筑事故,也基本解决了建筑过快老化损坏,不得不拆去重修的尴尬局面,及由此造成的大 量经济、资源、时间上的浪费,实现建筑使用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我想注重谈一下我对苏通大桥的了解。苏通大桥连接苏州与南通两座古城,如今正 在显露雄姿。这座全长 324 公里的大桥,是在建中的世界第一大桥。据苏通大桥建设副总指 挥何平介绍,苏通大桥由跨江大桥工程和南、北岸接线工程三部分组成。全线采用双向六车 道高速公路标准。大桥总投资约64.5 亿元, 2008年底建成。苏通大桥的建设过程将攻克一 系列世界性难题,并创造四个世界之最。最大主跨。苏通大桥为斜拉桥。斜拉桥自上世纪 50 年代开始修建,世

12、界上已建成的各类斜拉桥有200 余座。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大跨径 斜拉桥为主跨890 米的日本多多罗大桥,在建的香港昂船洲大桥主跨1018米,苏通大桥跨 径 1088 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跨径斜拉桥。最深基础。苏通大桥主墩基础由131 根 长约120米、直径25米至28 米的钻孔灌注桩组成,承台长114米、宽 48米,面积有一个 足球场大,是世界规模最大、入土最深的桥梁桩基础。最高塔桥。目前已建最高桥塔为多多 罗大桥224 米钢塔,苏通大桥塔为高30.4 米的混凝土塔,比在建的香港昂船洲大桥桥塔高 6 米,为世界最高的桥塔。最长拉索。苏通大桥最长拉索为 577 米,最大重量为 59 吨,比 多多罗大桥斜拉索长100 米,为世界上最长的斜拉索。交通部总工程师凤懋润说,苏通大桥 是世界第一跨度斜拉桥,将成为中国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转变的第一个标志性建筑。总而言之,在土木工程的各项专业活动中,都应考虑可持续发展。这些专业活动包括: 建筑物、公路、铁路、桥梁、机场等工程的建设,海洋、水、能源的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 等等。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手段是减少能源的消耗。在设计和使用建筑物过程中,应尽量寻 求节约能源的方案,多利用风能、太阳能和再生能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