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0397354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试行)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精神,确保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计划。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

2、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二、课程设置的原则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关系,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

3、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不断丰富社会经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三至九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一至九年级设艺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国家通过设置供选择的分科或综合课程,提供各门课程课时的弹性比例和地方、学校自

4、主开发或选用课程的空间,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各地应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城市普通中学也要积极开设职业技术课程。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一: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年 级课程门类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或选择历史、地理)科学科学(或选择生物、物理、化学)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 外语外语外语外语外语外语外语体育体育体育体育体育体育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选择音乐、美术)

5、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 表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 年 级九年课时总计(比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课程门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思想品德79% 历史与社会(或选择历史、地理)34% 科学科学科学科学科学(或选择生物、物理、化学)79%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2022%数学教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1315% 外语外语外语外语外语外语外语68%体育体育体育体育体育体育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1011%艺术(或选择音乐、美术)911% 综合实践活动68%地方与学校课程1012%周总课时数(节)26263030303

6、0343434274学年总课时(节)91091010501050105010501190119011229522表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分科) 年级 周课时数课程 年 级九 年总课时(节)九 年课时总计(比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品德与生活332107408%品德与社会2233330思想品德222200语 文886666655196021%数 学444455555142514%外 语22224557608%历 史2222063464%地 理22140科 学33334208408%物 理23175化 学3105生 物22140体育(体育与健康)33333322284010%音 乐222211

7、1114539069%美 术222211111453综合实践活动446666755170518%地方与学校课程周课时总量(节)262630303030343434274学年总课时(节)91091010501050105010501190119011229522表四: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综合)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九年总课时(节)九年课时总计(比例)品德与生活33 7408%品德与社会 2233 思想品德 222历史与社会 3333153%科学 33334448408%语文886666655196021%数学444455555142514%外语 22224557608%体育333333 840

8、10%体育与健康 222艺术4444222229069%综合实践活动 6666666173619%地方与学校课程44周课时总量262630303030343434274学年总课时91091010501050105010561190119011229522四、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说明1表一为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的课程设置;表二为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周课时数、学年总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和各门课程课时比例;表三、表四是义务教育分科类和综合类的课程计划实施表,供学校选择。学校在制定课程计划实施方案时,应结合本地实际在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和课时比例范围内作调整。2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

9、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3综合实践活动及地方与学校课程共占课时总量的16%20%,综合实践活动一般安排68%,地方与学校课程一般安排1012%,可以整合使用。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可以分散安排、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散、集中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安排。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课程层次化、多样化的体现,学校要根据学生的需求,综合本地

10、人文、自然的优势和传统,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分利用各类的课程资源开发地方与学校课程。在课时的具体分配上要体现课程均衡性原则,其它学科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地方和学校课程的课时。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各学科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学校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小学、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研究性学习按每周安排2课时,可集中安排,也可分散安排。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每学年各一周,可集中安排,也可分散安排。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可在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安排“绿色证书”课程课时。4课程的设置既有分科课程,又有综合课程。学校依

11、据当地实际既可选择分科课程,也可选择综合课程,或部分选择综合课程;七至九年级学校若选择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自然地理的内容;若选择历史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参照有关课程标准安排自然地理的内容。进入新课程的县(市、区)应有部分学校开设综合课程,并逐年有所扩大。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5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各地根据我厅确定的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工作的目标和步骤,加快推进本地区小学英语教育。初中阶段的外语课程一般为英语。鼓励外国语学校或其他有条件的学校开设第二外语。6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专题教育的内容如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也可从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或班团队活动时间中安排。五、积极改进义务教育课程教学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坚决摒弃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提倡启发式,重视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大力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勤于动手,引导学生重视相互讨论,重视彼此交流,重视以合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