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0393901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 (2)了解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用途; (3) 认识乳浊液,了解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2、过程与方法:(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总结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2)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溶液的概念及溶液、溶质、溶剂的关系。(2)正确判断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四、教学方法演示实验、多媒体动画、分析讲解相结合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

2、意图【引入】展示图片在实验室中,我们会经常看见这些颜色各异的液体,它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那么什么是溶液?溶液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题1.溶液的形成观察、思考展示不同颜色的溶液,以激起学生探究欲,及掌握更多知识的积极性【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探究活动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药品:红糖、食盐、泥土、植物油。仪器:玻璃棒、100 mL小烧杯(4)、药匙。 红糖食盐泥土植物油现象 结论 【提问】1、 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小结】红糖和食盐消失在水中形成透明的液体,它们是溶液;而泥土和植物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浑浊的液体,我们形象的叫它们浊液。2、为什么红糖和食盐最终会

3、消失在水中?(观察蔗糖溶解的微观示意动画。)【小结】构成蔗糖的微粒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扩散到水分子中去,并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一种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将现象记录下来。讨论,观看动画听讲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全面观察实验能力。培养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说明物质在溶液中是以分子或者离子的形式存在。【过渡】刚才我们通过实验获得了两种溶液,请同学们结合下列问题思考,这几种溶液有什么共同特征?1.它们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2红糖溶液各部分颜色深浅是否一样?如果从小烧杯取出部分红糖溶液,与原来的溶液相比,它们的甜度、浓度、密度是否一样?3放置了这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

4、析出了固体?【概念】像这样,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小结】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 2.稳定性 3.混合物(解释均一性、稳定性)【投影】关于溶液的认识(1)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吗?(2)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提问】蔗糖溶液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其中哪种物质被溶解了?【概念】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板书】2、溶液的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物质的物质m(溶液) m(溶剂)+ m(溶质)V(溶液) V(溶剂)+ V(溶质)【投影】判断1.溶液是无色的液体。2.把食盐溶液倒掉一半后,变稀了。3.在温度不变

5、,水不蒸发的条件下,蔗糖溶液中的蔗糖会从水中分离出来。【练习】判断实验探究一中两种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发现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根据实验探究一所得溶液,边讨论,边总结出溶液的基本特征。P27划概念思考回答回答:由蔗糖和水两部分组成,其中蔗糖被水溶解了。P27划概念记录思考回答思考回答:溶质都是固体,溶剂都是水。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概念,学生更容易理解。通过对概念的分析对比,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从实验中总结出概念,便于理解【过渡】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水能溶解很多物质,因此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那么其它物质能不能作为溶剂呢?下面请大家完成探究活动二。【探究活动二

6、】序号溶剂溶质现象水碘水高锰酸钾汽油碘汽油高锰酸钾结论【提问】1、对比实验和、实验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2、对比实验和、实验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结论】1、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2、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讲解】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知道,水中并不能溶解所有物质。除了水以外,汽油、酒精等物质也可以做溶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应用】衣服上的油污可以用汽油洗去,其原理是什么?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将现象记录下来,思考学案中的问题。讨论、回答总结认真听讲思考、回答激起学生继续学习的求知欲望。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不仅激发了旺盛的求知欲望,又能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实验能

7、力。培养学生合作讨论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过渡】前面我们谈到的溶质大部分是固体,那溶质还能否是别的状态呢? 【探究活动三】乙醇溶于水药品:酒精、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显色)仪器:试管。溶剂溶质振荡静置结论前后水酒精【讲解】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知道溶质不只是固体,液体也可作为溶质。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那么,请问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讲解】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确定一般:固体、气体溶于液体,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时,量少的是溶质,量多的是溶剂,但如果有水,不管水多还是水少,水是溶剂。(用水作溶剂的溶液,叫做水溶液,通

8、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水溶液。)【练习】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高锰酸钾溶液、碘酒、稀盐酸、石灰水、75%10ml汽油和90ml豆油、80ml酒精和20ml水、仔细观察实验,记录现象回答:气体也可以做溶质,例如碳酸饮料中溶质为二氧化碳气体等。做好记录思考回答在交流发言中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及时训练、巩固所学知识,并在练习中寻找存在问题。【小结】1、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2、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3、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4、溶液中,溶质

9、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认真听讲、总结做好记录将零散的知识内容整理归纳,便于学生的有效记忆。【过渡】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大家仔细观看P27的三幅图片,联想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大家相互讨论谈谈溶液的用途。【板书】3、溶液的用途【小结】3、溶液的用途: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速率较快医疗上用的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农业上的无土栽培技术对动植物生理活动的重要意义自学课本总结归纳联系生活发言:从生活、医药、工业、农业等方面来叙述。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小结】本节课我们认识了溶液,知道了溶液的形成和组成,并且了解了溶液在生活的实际应用。【作业】(1)课本33页1-3题六、板书设计课题1 溶液的形成(1)(一)溶液 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2、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m(溶液) m(溶剂)+ m(溶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3、溶液的用途(二)浊液 1、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乳浊液:液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