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分宜建设规划(2021-2025年).docx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0390378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治分宜建设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法治分宜建设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法治分宜建设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法治分宜建设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法治分宜建设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治分宜建设规划(2021-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治分宜建设规划(2021-2025年).docx(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治分宜建设规划(20212025年)为全面落实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江西建设规划(2021-2025年)和法治新余建设规划(2021-2025年),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县各项工作,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分宜,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新时代分外宜人地,天工开物城,谱写“爱我工小美”分宜篇章提供有力法治保

2、障。 (二)总体目标。到2025年,党领导法治分宜建设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立足县情、特色鲜明的法规制度体系更加完备,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日益健全,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司法权运行机制更加科学有效,法治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党内法规制度更加完善,实现全面依法治县工作职能的上下贯通、高效协同,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领导法治分宜建设工作体系。二、重点内容(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宪法精神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在全县掀起大学习、大宣讲热潮,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遵循和自觉行动。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各级党委(党组)

3、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作为党校(行政学校)的重点课程,作为政法机关政治轮训的必选内容。各地各部门要组织党员、干部进行系统学习和培训。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做好进教材、进课程、进头脑工作。要充分运用新媒体融媒体和各类基层普法阵地,扩大宣传教育的影响力,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2.深入学习宣传和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各级党委(党组)要带头尊崇和执行宪法,县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在备案审查工作中,应当注重审查是否存在不符合宪法规定和宪法精神的内容。保障宪法法律的有效实施,扎实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认真落实宪法宣誓制度。把宪法法律学习纳入党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会

4、前学法计划,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内容,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范围,纳入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培训教育体系。加强青少年宪法法律教育。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基地建设。(二)深入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3.加快建设“五型”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着力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持续整治变相设置行政许可事项的违法违规行为。健全政府权责清单管理制度,大力推行清单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做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4.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贯彻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江西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

5、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重大行政决策中的作用。推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流程监控、立卷归档和卷宗评查制度,规范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提出、确定、调整、公布、备案等环节,推进重大行政决策草案和重大行政决策听证、论证、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实现节点管理、流程控制、规范运行。5.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整合行政执法队伍,继续探索实行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深化乡镇(街道)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加大执法人员、经费、资源、装备等向基层倾斜力度。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有效衔接、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协同配合工作机制。完善行政执法权协调机制。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

6、接机制。全面推进“两法衔接”信息平台应用。完善行政强制执行体制机制。6.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加大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劳动保障、野生动物保护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和证件管理制度,执行统一的行政执法文书基本标准。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全面推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完善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制度。改进和创新执法方式,加强行政指导、行政奖励、行政和解等非强制行政手段的运用。建立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建立健全行政执法风险防控机制。依法实施应急处置措

7、施,全面提高依法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水平。7.加强和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强化重点领域重点监管,探索信用监管、大数据监管、包容审慎监管等新型监管方式。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深化推进“一照含证”和简化审批,2021年底前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8.持续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入开展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专项清理行动,推动破除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及隐性壁垒,推动“非禁即入”落实落细。全面清理、废止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种形式不合理规定,坚决纠正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全面清理违法违规的涉及收费、

8、检查、摊派事项和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加强政务诚信建设,重点治理政府失信行为,加大惩处和曝光力度。实行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激励和保护科技创新。9.打造政务服务“新高地”。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以四端融合(PC端 、APP端、自助服务终端、线下窗口)不断促进政务服务网上能办更多事,逐步实现“一网通办”。不断深化“最多跑一次”“一链办理”“异地通办”“就近可办”“延时错时预约”“好差评”等改革举措,努力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持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推动中介超市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建设全省领先的中介服务超市。10.优化法院职能定位。完善民事再审程序,规范立案受理,

9、健全案件移送管辖和提级审理机制。加强环境资源、金融审判等专门性审判法庭建设。深化行政诉讼案件集中管辖改革,大力推进“府院联动、院院协作”,共建府院互动联系平台,助力跨区域行政审判工作。健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系,全面推行未成年的被害人“一站式救助”工作机制。11.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落实法官、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健全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由院庭长直接审理机制和担任领导职务的检察官直接办案制度。全面推进审判e管理,加强发改再案件监管。加强以法官、检察官为中心的办案团队建设,推动司法人员专业化分工、类案专业化办理。完善审委会、检委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业化法官会议、检察官联席会议作用,加强和完善指导性

10、案例制度,确保法律适用统一。12.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刑事案件繁简分流,进一步推进普案快审、简案速审,繁案精审、难案细审落地见效。健全侦查机关全面、规范调查收集证据工作机制。健全检察机关退回补充侦查、自行补充侦查和不起诉公开审查机制,规范撤回起诉工作。发挥审判对侦查起诉的制约引导作用,严格执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规范庭前会议、庭审调查和庭审量刑程序,落实证人、被害人、鉴定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完善技术侦查证据随案移送、审查、认定规则。全面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完善认罪认罚自愿性保障和合法性审查机制,规范量刑程序和量刑说理机制。改革刑事申诉制度,对不服司法机关生效裁判和

11、决定的申诉,逐步实行由律师代理制度。落实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对没有辩护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申请法律帮助的,指导律师依法及时提供有效法律帮助,实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法律帮助全覆盖。完善工作机制衔接,依法从严从快打击各类妨碍突发事件应对的违法犯罪行为。13.完善民事诉讼制度体系。加快推进跨域立案诉讼服务改革,完善以“收转发e中心”为核心的跨域服务体系。完善诉讼收退费工作机制。立足一站、集约、集成、在线和融合发展五个关键,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充分运用“分调裁审”机制不断强化案件流转质效。建立完善结案目标申报机制,努力提升案件审结率。14.深化执行体制改革。健全解决综合治理执行难

12、长效制度体系,完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信用承诺和信用修复制度,完善执行转破产机制。深化执行流程集约化改革,推进审执分离,落实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的执行工作机制。狠抓执行信息化建设,构建“互联网+”执行工作模式,进一步深化“一平台两系统”运用,强化机动车专线执行查控系统、不动产在线查控系统运行质效。健全社区矫正工作机制,深化无缝对接机制,开展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专项执法检查。15.加强和改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压实国家机关普法职责。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深入开展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活动,落实典型案例发布制度

13、。巩固做实提升“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将培养工程向社区拓展,实现培养工程全覆盖。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推动法治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推出一批地方特色法治文化品牌。扎实开展法治乡村示范创建。加强对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和突发事件应对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16.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公益性公共法律服务补偿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法律服务,持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供给能力,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法律服务需求。完善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三台融合”系统功能,推动律师、公证、调解、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公共法律服务与全县一体化在线服务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着力

14、打造“智慧法律服务”。深化供给侧改革,促进城市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向基层辐射,把公共法律服务纳入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和政府购买服务范围。适需拓展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保障困难、特殊群体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权益,实现“均等化”服务。17.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注重发挥基层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和综治中心的基础作用,使之成为基层政府行政决策的法律顾问点、村规民约的法治审核点、法律服务的协办点、行政复议的咨询点、执法意见的收集点、特殊人群教育管理的执行点。鼓励和引导各级工会、共青团

15、、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引领联系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结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升级法媒银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平台功能,完善失信惩戒机制,依法保护公民、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加强对产权的执法司法保护,健全涉产权错案甄别纠正机制。加大对暴力伤害医务人员犯罪行为打击力度。18.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调解、信访、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整合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和力量,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积极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作用,探索诉调对接、警调对接、访调对接新

16、模式。强化大数据运用,动态掌握社会矛盾纠纷变化发展趋势,科学预警社会矛盾风险点,为防范社会治理风险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积极开展律师参与调解工作。有序推进行政裁决工作,探索扩大行政裁决适用范围。(三)全面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19.加强对法治工作的全面监督。加强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形成法治监督合力,发挥整体监督效能。推进执纪执法贯通,加强和完善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拓宽人民监督员了解、参与检察工作的渠道,健全监督意见反馈机制。全面推进执法公开、司法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健全公开形式、畅通公开渠道,主动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县委政法委要指导、推动政法单位建立健全与执法司法权运行机制相适应的制约监督体系。20.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完善备案审查程序,明确审查范围、标准和纠正措施。强化各级政府和县政府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县监察委员会、法院和检察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以及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产业政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