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0390266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 可能性教学内容:3年级上册第8单元。 教材分析: “可能性”是“统计与概率”领域内容。统计初步知识在低年段已经涉及,但“可能性”的内容对3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如果缺乏对不确定事件的丰富体验,学生较难建立这一概念。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需要大量的实验,通过猜测实验推理过程感悟不确定事件结果的可能性,在统计得出的实验数据基础上验证这些不确定事件的结果。将统计的知识与可能性的教学紧密结合是本单元的一个亮点。实验中,一些小概率事件的发生,更加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生分析: 3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对未来世界充满着更多的猜想

2、和探索欲望。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玩中学,通过亲身体会领悟,将不确定事件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我执教的学生身处农村,。他们接触的信息少,眼界不够开阔。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教学目标: 1.在摸棋子的游戏中,初步体验身边一些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语言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口头表达、逻辑推理、动手操作等能力,尝试进行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活动,体验有些事件的发

3、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教学难点:对一些可能性事件的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 【设计意图:根据教材与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以及我所执教的学生的特点,具体制订了以上的目标。】 教学用具:课件,盒子,黑、白棋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课件:主题情境是“抽签表演节目”) 师:他们为什么要通过这种方法选择场地呢?(在学生的回答中,板书课题:可能性。) 【设计意图:教材呈现的主题情境是“抽签表演节目”, 这样教材的主题情境学生就感觉到了熟悉。二、操作体验,探索新知 活动一:通过摸棋子(6白),体验“一定”“不可能”。 出示盒子,告知学生

4、里面装的是棋子,让学生摸棋子,并记录。(指学生读活动要求。) 汇报小组内统计出的数据,提问为什么摸出的都是白色的,为什么没有黑色的,为什么没有绿色的。请学生猜一猜,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可能会有学生猜到盒子里都是白棋子。最后把盒子中棋子颜色进行公示,表扬和肯定学生通过记录结果进行的大胆猜测。 (板书:一定不可能) 【设计意图:教材中例1是直接呈现了盒子里棋子的颜色,改变了呈现方式,在学生摸棋子前,没有预先告知棋子的颜色。教学中,学生兴趣浓厚,通过实验、猜测、推理、验证的过程,初步体验一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 活动二:通过摸棋子(3黑3白),体验“可能”。 继续活动,取出活动一中的棋子,重新向里面

5、放入3个黑色棋子3个白色棋子。小组合作完成,按照要求,组内同学一起猜测,轮流摸棋子,摸完棋子的同学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摸到这种颜色棋子的原因。教师巡视、参与各组操作,适时规范学生的描述语言。当组内成员都摸过棋子后,选取一组作汇报。 问题:任意摸一次会摸什么颜色的棋子?为什么会摸出白(黑)颜色的棋子,能否摸出绿颜色的棋子,为什么? 在这里可能会有小概率事件产生,即:摸了6次,都是同一种颜色,这时教师及时地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在矛盾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再进行多次实验。渗透虽然概率是建立在大量实验基础上的,但是实验的结果不等于就是概率。 (板书:可能。) 【设计意图:充分放手给学生,学生有了一定的操作经

6、验,也知道了盒子中的棋子颜色决定了摸出的颜色。这里采取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规范学生描述事物的语言,进一步巩固“不可能”。】 三、层次练习,拓展提升 基础部分: 我会选择:请选择“一定”“可能”“不可能”填空,并说一说你选择的依据。 地球每天( )都在转动。 10岁的小华,从出生到现在( )没吃过一点东西。 本地区3天后()会下雨。 太阳()从西边升起。 吃饭的时候,人()用左手使筷子。 人( )会长生不老。 【设计意图:此处练习是教材中的例二,由于前面两次活动学生已经体验到了生活中的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将例2调整为基础练习。通过学生生活中常遇到的事例,加深对上面知识的理

7、解。这里我替换了“每天都有人出生”,我执教的学生没办法作相应的调查。】 迅速裁断:利用本节课已学的知识判断对错。 公鸡不可能会下蛋。( ) 明天的拔河比赛我们班一定会赢。 ( ) 人不可能一辈子不睡觉。( ) 鱼不可能在天上飞。 ( ) 沙果树上长葡萄。 ( ) 【设计意图:列举的都是学生身边的事例,以基础性的练习巩固本课的新知,适合于全体学生。尤其是,通过本题让学生明白可能性事件的结果跟人的主观愿望无关。】 理论提升部分: 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你身边的例子,并告诉同学们你判断的依据。 【设计意图:教学中,为学生预留的时间不足,再授课时让学生充分地说,一方面鼓励学生完整地叙述,一

8、方面纠正因为主观意愿而产生的“可能性”。在充分的练习中,将身边感性的不确定事件,上升到理论层面,进一步巩固新知。】 发散提高部分: 按要求涂颜色。(要想任意摸出的球符合要求,盒子里的球是什么颜色?) 选取典型作展示,并说明自己的设计思路;其余的同学之间相互说涂色根据,并相互评价。 【设计意图:这里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再利用本课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教师在巡视中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巧助唐僧。 话说唐僧师徒4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非常高兴。在庆功宴上,唐僧对徒弟们说:“这漫长的取经路上,3位徒弟保护师父都很有功,为师准备了人参果、蟠桃和西瓜来奖赏你们。”这时,孙悟空说:“我最喜欢吃蟠桃了,我要

9、在我的袋子里任意拿一颗,都能拿到蟠桃。”沙和尚说:“我最不喜欢吃人参果了,其他的无所谓。”猪八戒说:“我最喜欢吃了,要求不高,只要能吃到西瓜就行了。”唐僧听到这里犯难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分了,小朋友们,你能帮帮唐僧分一分这些奖品吗?怎么才能使他的徒弟们都满意呢? 选取个别小组作汇报,说设计思路,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有一定的难度,须要把具体事例抽象出来,再作处理。本练习采取小组合作完成,在组内研究时,达到学生互助,锻炼学生相互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可能”事件的不同设计方案也为下节课学习“可能性大小”埋下伏笔。】 四、自我评价,总结全课 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谈谈自己的收获,也

10、可以评价自己在本堂课上的表现。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数学知识,只要认真留心,就会有新的发现。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小学数学课堂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预习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好方法,有助于学生扫清学习障碍,缩短学习新知的心理距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预习,把学生自己能看懂的问题,教

11、师在课堂上就少讲,甚至不讲,从而腾出时间集中精力功克重难点,使学生把重难点吃得更透。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给学生预留前置性作业,并要求学生把预习中遇到的疑问和不解带到课堂上,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学生预习后,一些简单的问题能从容、顺利地解决,增加了表现的机会;一些疑问、困惑等问题,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重点攻关,增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给了学生一定的自主尝试和探究的空间。教材分析:分数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初步认识的第四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包括: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同分母分数的减法。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

12、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加减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简单计算的理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分数的简单计算,即课本99页,例1、例2、例3。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2、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算理。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纸。分数的简单计算的前置性作业设计意图:我们已经对学生进行了近一年的预习能力的培养

13、和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预习意识和能力,他们在预习中能够比较准确的抓住学习的重点,并通过看书能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疑惑和不解。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给学生预留了前置性作业,并要求学生把预习中遇到的疑问和不解带到课堂上来。课上教师组织学生们集中精力深入探讨他们困惑的问题,进而学生也会对自己困惑的问题加倍关注。教学设计(红色字为第三次备课)一、汇报预习,引入新知。同学们,课前大家对分数的简单计算进行了预习,大家预习的怎么样啊,那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预习情况吧。(1、你学会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疑问在小组内说一说。)小组内交流。【设计意图】课上先让学生对课前的前置性作业进行回顾,把

14、预习中学会的知识和遇到的疑问、不解先带到小组内交流,有的疑问能在小组内解决的就不带到全班交流,解决不了的再放到课堂上进行深入的探讨。二、合作探究,深度思维(一)学生汇报预习情况:1、学生汇报预习收获:(预设)师:谁来给大家订正一下你们的预习作业啊?(订正预习题的答案。)师:你们做对了吗?通过预习,你们学会了什么?生1:通过预习,我学会了怎样计算分数的加减法。生2:通过预习,我知道了2个1/8加1个1/8,就是3个1/8,所以就是3/8。所以2/8+1/8=3/8。生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分子相加或相减,分母不变。小结: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呢!2、学生提出疑问。师:大家还有疑问吗?生1:为什么5分之2加5分之2等于5分之4呢?生2:分子可以相加,为什么分母不能相加呢?【设计意图】1、教师课前要先浏览学生的前置性作业,整理收集学生预习中的困惑,做到心中有数。因为教师认为的难点不一定是学生的难点,教师不认为的重点,有可能是学生的难点。2、学生提出的困惑,就是学生的难点,也就是这节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二)深入探究,解决疑问1、探究加法:师:我听出来了,同学们都是围绕着一个问题产生了疑惑,“为什么分母不能相加?”下面,我们就结合1/4+2/4=?这道题来研究一下。师:你可以用你手中的纸片折一折、涂一涂,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1)先把你的想法在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