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成纤复合材料现状.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0389649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位成纤复合材料现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原位成纤复合材料现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原位成纤复合材料现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原位成纤复合材料现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原位成纤复合材料现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位成纤复合材料现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位成纤复合材料现状.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聚丙烯基原位成纤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http:/发布日期: 2009-08-19 阅读: 1275 字体:大 中 小双击鼠标滚屏 对聚丙烯(PP)这一大品种通用塑料进行改性,使其能够作为工程塑料使用,是研制开发新型工程塑料的热门课题。常用的改性方法主要是一般的共混改性和用玻璃纤维(GF)等填充改性。改性的效果往往是大幅度提高了PP的冲击强度,却显著降低了其刚性(弯曲弹性模量、拉伸屈服应力),或呈现相反的情况。用GF等填充改性还易造成加工粘度急剧增大、加速设备磨损、废旧料回收利用时因纤维断裂使材料性能急剧劣化等问题。而原位成纤复合技术有望能够较好地克服以上缺点。 原位成纤复合材料川是指其中的纤维不

2、是在加工之前就有的,而是由分散在基体中的易成纤聚合物由于受到剪切、拉伸作用发生变形、取向“就地”微纤化形成的。与用宏观纤维制备的复合材料相比,具有如下特点:从形态结构上来讲,纤维直径小得多、长径比更大、在基体中有较好的分散性;从力学性能上来讲,较大的比表面积更有利于在基体与微纤间传递应力,能更有效地发挥强韧性好的微纤的改性效果;从加工性能上来讲,较低的粘度和微纤较小的硬度减轻了对设备的磨损,成型出的制品表面光滑;从经济角度来讲,纤维不需事先纺制,减少了复合材料制备工序;废旧料回收利用时微纤依然可以“就地”形成,材料性能保留率较高等。与一般的共混改性相比,由于易成纤聚合物的微纤化,复合材料的形态

3、结构发生极大变化,受到外力作用时,复合材料中的应力状态也必将发生极大的变化,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因此,PP原位成纤复合改性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 最初使用的成纤聚合物是热致液晶聚合物(TLGP)。近年来,某些柔性分子链的普通热塑性树脂因较TLCP价格更便宜、来源更广泛、品种更丰富,而且可填充功能粒子制备导电、导磁、导热等功能性原位成纤复合材料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这些成纤聚合物主要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尼龙(PA)66、FA6、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FE)、聚苯硫PPS)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等。1 原位成纤复合体系1.1 PP/PET体系 Huang Wen

4、yi等用挤出-拉伸-注塑法制得PP/PE7原位成纤复合材料,研究了PET含量对PET成纤性和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T质量分数由0增至20%时,PET纤维数量增多,纤维直径以15%为界先减小后增大;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在PET质量分数为15%时最大,分别比纯PP提高约20%和70%。Huang认为横穿晶层的形成使基体与微纤之间的界面结合比球晶好,有利于应力从基体向纤维的传递,削弱由界面空穴引起应力集中、引发裂纹的效应,从而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陈鸣才等先将PP和PET经单螺杆挤出机挤出,在塑炼机中熔融拉片,然后用平板硫化机热压制得原位成纤复合材料。在所研究的PE

5、T含量范围内,PET形成了直径在210m的纤维,在较低的二次加工温度下可以保持纤维的形态;PP/PET质量比为90:10时,试样缺口冲击强度比纯PP提高了22%,但拉伸强度却下降到纯PP的80%。 K.Jayanarayanana等研究了拉伸比与PP/PET(85/15)原位成纤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关系。当拉伸比为5时,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和冲击强度分别是纯PP的1.11倍、1.45倍、1.59倍、1.37倍和1.17倍;当拉伸比增大到8时,冲击强度最高,是纯PP的1.41倍。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PET形成了直径大约14m的微纤,无规分布在PP基体中。对其非等温

6、结晶行为研究发现,PET可加速PP的结晶,取向长PET微纤较短PET微纤及球状PET粒子对PP具有更强的异相成核作用。 Li Zhongming等发现,制备的等规PP(iPP)/PET共混物经挤出-热拉伸-淬冷后原位成纤,ipp在PET微纤的诱导成核作用下形成了横晶,PET微纤质量分数为15%时横晶相互连接贯通形成横晶网络。iPP在挤出和热拉伸过程中,在热、力场及先期形成的PET微纤的共同作用下,形成shish-kebab晶体并在此品体表面沿与微纤径向成一定角度的方向生长形成大量取向的片晶层。PET微纤有较强的诱导iPp结晶的能力,PET含量增加,iPP结晶速度变快,但对起始和最大结品速度温度

7、影响不大。Li还发现原位成纤复合材料中有-iPP晶体生成,其含量随着PET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李忠明又研究了横晶对PP/PET原位成纤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呈横晶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模量较呈球晶的高,特别是拉伸强度,前者较后者提高近100%。而其断裂伸长率略低于后者。 侯静强等研究了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PP ( PP-g-MAH)含量对PP/PET原位成纤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当加人质量分数为3的PP-g-MAH时,PET以纤维状存在于PP中,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与未增容的相比分别提高了约27%、7%。当增容剂含量继续增加时,PET熔体液滴形变受阻难以原位成纤,复合体系

8、的拉伸强度变化很小,而弯曲强度在增容剂质量分数为3%-9%的范围内变不大,当超过9时,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他认为剂用量不同使PP施加在PET上的粘性力有差别,从而导致PET拟不同的形态分散在基体PP中。进行适当的热处理后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测试结果表明,PET的结晶度变化不大,PP的结晶度则由处理前的37.1%增加到处理后的52.1%。结晶结构的完善、结晶度的提高及热应力的消除使得PP/PET原位成纤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最大增幅分别达到13和33%。 来源:中国工程塑料应用 F.Leung等采用“熔融挤出-固相拉伸-退火处理”的方法制备了PP/PET原位成纤复合材料,主要研究了PE

9、T在不同阶段的结构变化。挤出物中PET的结晶度为10%,微晶无规取向;冷拉之后,PET分子链取向排列,结晶度提高到25;在200下进行退火处理后,结晶度进一步提高,但晶体结构无明显变化。 K. Frieddch等先将PP、回收PET(rPET)和增容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乙烯(E-GMA)在双螺杆挤出机上熔融共混挤出、冷却,然后在7580下进行拉伸,制备出了PP/rPET原位成纤复合材料,分别进行模压和注射成型。结果表明,注塑试样的弯曲弹性模量与纯PP和普通复合材料相比,提高了60%70%,E-GMA没有太大作用。未增容的模压试样中PET诱导PP形成横晶,增容后,E-CMA在PET上形成外壳

10、,阻碍了PET的成核作用。试样的弯曲弹性模量和强度均随着E-GMA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甚至比注塑试样PP/GF复合材料的还高当E-GMA质量分数为9%时,试样的弯曲强度比PP提高了3倍,比PP/GF复合材料提高20%。这主耍是由于PET微纤的高度取向。注塑试样的冲击吸收能随着增容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E-GMA质量分数为6时达到最大值,比纯PP提高了60%,但比PP/GF的低。而模压试样的冲击吸收能略高于PP/GF复合材料,比纯PP提高了3-4倍。 A.Apostolov等采用“熔融挤出-固相拉伸-退火处理”的方法制备了质量比分别为70:30、50:50、30:70的PP/PET原位成纤复合材料

11、,研究发现,PP在非等温结晶过程中均有横品形成,横晶分子链与微纤分子链呈49。角取向。PP的含量对此并无大的影响。 C. Fuctia等为了验证Tsai-Hill方程对原位成纤复合材料的适用性,首先制备了微纤直径在13m、长径比在100左右的PP/rPET原位成纤复合材料。为提高粒子间的粘结,将其与双向拉仲PP(BOPP)一起模压制样,从与微纤取向呈不同角度方向裁切试样。随着夹角的增大,拉伸强度由70 MPa减小至20 MPa左右。侧试值均高于按照Tsai- Hill方程的计算值。他将此归因于随机分布的高长径比微纤,更主要的是此原位成纤复合材料较普通复合材料有更好的界面粘结。而含有增容剂E-C

12、MA的原位成纤复合材料的测试值低于按照Tsai-Hill方程的计算值,这主要是因为增容剂的存在阻碍了分散相的聚结成纤,降低了微纤的长径比。 S.Fakirov等在微纤化复合材料(MFC)的基础上提出了纳米级微纤复合材料(NFC)的概念,他将PP和PET在双螺杆挤出机上经熔融挤出-纺丝-编织-模压成型制备了PP/PET的NFC,PET在PP基体中形成了直径在50150nm、长径比高达7000的微纤,这种NFC的拉伸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与纯PP相比提高了30%-35%。 T.Pattama等对回收PET瓶片在PP中的成纤情况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rPET瓶片的大小对纤维的直径没有太大影

13、响。与纯PP相比,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有所下降,拉伸强度基本不变,弯曲弹性模量在PP/rPET/PP-g-MAH质量比为70:30:3时提高了40%。 刘俊等以PP、(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EPDM)、(苯乙烯丁二少希苯乙烯)共聚物(SBS)、GMA等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一类多功能界面活化剂(MFIAA),先将MFIAA与PET热机械反应性共混制备出“钉挂预埋”有MFIAA的PET(PET-MFIAA),将PET-MFIAA与PP在双螺杆挤出机上经热机械熔融共棍-挤出-拉伸-水冷,制备出PP/PET -MFIAA原位成纤复合材料,对比研究了PP/PET-MFIAA和不增容的PP/PET、增容一步法

14、的PP/MFIAA/PET原位成纤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P/PET及PP/MFIAA/PET复合材料中虽然PET能形成直径细小均匀、表面平滑的微纤,但力学性能差。如质量比为75: 25的PP/PET,拉伸屈服应力、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只有纯PP的89%、36%;PP/MFIAA/PET(质量比62.25:17.00:20.75)也只有纯PP的91%、72%。PP/PET-MFI从中的PET形成了直径粗细不匀、表面凹凸不平、有小分枝的异形微纤,PP与PET微纤间呈柔性界面,而且形成了强的界面结合,呈现出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如含质量分数为7的MFIAA的PP/PET-MFIAA,

15、其拉伸屈服应力、弯曲弹性模量和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分别达到了纯PP的1.04倍、1.23倍和1.79倍。1.2 PP/PA66体系 Shen Jingwei等用挤出-拉伸法制备出了PP/PA66原位成纤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表明,随分散相PA66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落步增大后减小,而拉伸弹性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逐渐提高,当PA66质量分数为15%时,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这表明原位成纤的PA66对PP/PA66起到了增强增韧的作用。 Huang Wenyi研究了拉伸比和增容剂含量对PP/PA66(85/15)原位成纤复合材料中PA66成纤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拉伸比人能

16、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在=6.6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比纯pp提高了10% 、33%和51。他将其归因于直径细小均匀的PA66纤维的高轴向强度和模量。PA66纤维诱导PP产生的横晶改善了两相之间的界面粘结也是重要的因素。加人增容剂PP-g-MAH不利于成纤,导致缺口冲击强度下降,但能改善界面粘结而使拉伸强度明显提高。当增容剂质量分数为4时,拉伸强度可由未增容时的34.0 MPa提高到38.6 MPa,比纯PP提高约25%,缺口冲击强度则由6.6 kJ/m2降至5.2kJ/m2,仍比纯pp提高约16%。 J.Zoldan等在稍低于PA66熔点的温度下用双螺杆挤出机共混制备了PP/PA66原位成纤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