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材《雾凇》的研读.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038817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教材《雾凇》的研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教材《雾凇》的研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教材《雾凇》的研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教材《雾凇》的研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教材《雾凇》的研读.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雾凇的研读感悟雾凇一课时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简洁恰当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洁白晶莹的特点,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本课名为雾凇,但是文本中直接描写雾凇景色的句子并不多。全文只有三个自然段(这在苏教版中段教材中是不多见的),开头直接点明雾凇之美;接着写到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最后作者对自己所见发出赞叹。从文本的段落构成看,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寥寥数语感悟到吉林雾凇之美,而难点就是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为什么我要把感悟吉林雾凇之美作为教学的重点呢?因为我个人认为,只有当学生能充分感受到吉林雾凇的与众不

2、同之美时,他们才会有探究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的欲望。所以说,本课教学突出重点是基础,学生才会有探究吉林雾凇是“精品中的精品”的原因!作为教师在研读教材时,首先不是考虑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有多深,而应该确定“教什么”的问题!因为精确而恰当的课时任务是一堂课成功的保证。(以往我们的公开课教学总是上的“头轻脚重”,很多老师更青睐于第二课时的教学,因为不能很好的研读“教什么”,要么上的来去匆匆,要么不敢关注学生,要么就是在“走教案”这些现象我们教师都或多或少的遇到过,可见为每一课时划分出科学的教学内容是我们公开课教学成功的基础,更能显示出教师对文本的研读能力。)因此,我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就以疏通课文基础,以

3、感悟雾凇之美为教学重点,注重一课一得,体现出“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教育思想。在文本中描写雾凇之美的词句少而分散。(在第一段中有一句“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而第三段中也出现了“千姿百态”、“琼枝玉树”等这样描写雾凇奇观的词语。)针对文本的这种构成特点,我大胆打破了段的顺序,没有采用逐段讲解的方式,而是对文本进行了重新整合,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如果在一堂课上把刚才找到的所有描写雾凇的词句都做讲解、赏析,就会让整堂课显得臃肿,拖泥带水,达不到“一课一得”的目的!在反复品味了这些个描写雾凇美景的句子后,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洁白晶莹”和“千姿百

4、态”上!“洁白晶莹”给我们什么感觉?只是白吗?不是的!“晶莹”在告诉我们什么?通过这种内心的反复咀嚼,“洁白晶莹”的样子在我的脑海中才渐渐形象化!白的发出光泽,白的透亮,白的没有一点杂质才可以称之为“晶莹”呢!只有那些水晶、宝石、美玉才可以用此“晶莹”!所以这个“洁白晶莹”就写出了吉林雾凇的主要特点,比之“银光闪烁”(只是抓住了“银”)要有意境,比之“琼枝玉树”(只是抓住了“玉”)要更有想象的空间。“千姿百态”这个词就更绝了!区区四个字告诉我们在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雾凇形态的变化,可见吉林雾凇被称之为“四大奇观”之首,不会单单因为它“洁白晶莹”,更在于它形态的千变万化!可惜的是,作者没有写出吉林雾凇有哪些“千姿”?有哪些“百态”?这是作者的疏忽吗?我认为这是作者有意为之!为我们解读文本留下了绝好的想象空间,更为学生留下了绝佳训练写作点。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就曾经说过:“在最不经意的地方就会有最大的收获。”我想用在这里是最恰当的!我们语文教学主要任务是什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我们研读教材的方向在哪儿?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如果能在课堂上扎实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这四种能力,那么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教学”,这样的文本细读才是“有效研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