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桥之美》教案(二)北师大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0385849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桥之美》教案(二)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桥之美》教案(二)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桥之美》教案(二)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桥之美》教案(二)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桥之美》教案(二)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桥之美》教案(二)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桥之美》教案(二)北师大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题库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桥之美-教案( 2) 北师大版12桥之美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一一桥之“美”美在哪(2)形象优美的语言2、能力目标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3、情感目标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学重点1、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2、品味形象优美的语言教学的难点探究本文作者说明的技巧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合作法、比较阅读法教学课时的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 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 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走进桥的世

2、界去感 受“桥之美”。二、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1、问题.a.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b.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c.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2、四人小组讨论明确:a.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 用。b.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c.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 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3、研读与赏析

3、(过渡)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7重点研读第小节。(出示学生绘制的四幅图画)4、四人小组讨论:a.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b.请有绘画天赋的同学点评。c.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明确:a. 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问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

4、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气和生命。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b.点评语言、欣赏的角度。c.从色彩的搭配、画面构成(块、线、面卜景物的选择(强弱、明暗、动静等)是否对立统一角度来判断。5、美旬赏析。(过渡)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

5、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a.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体味句子的情味。b.先四人小组讨论,再让小组派代表发言。重点赏析以下语句: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卢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过渡)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又早,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四、_拓展延伸比较

6、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明确: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但是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五、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胜收的景致,或纤弱或雄壮或含蓄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去鉴赏这大干世界吧!六、作业设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请大家结合刚才所学的审美方法,选择家乡附近的一座桥,写一写它与周围环境形成的和谐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