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绝句》的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0385813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绝句》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杜甫《绝句》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杜甫《绝句》的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杜甫《绝句》的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绝句》的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杜甫绝句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会读“绝句黄鹂窗万船”,会写“句吴万”2、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3、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一、导入,揭题1、导入:同学们,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齐读)2、学字:“绝”。师:大家都知道,绞丝旁的字多与丝线有关。这个字的意思是把丝线割断。扩词:断绝、绝技、绝活、

2、绝招。3、绝句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师范读,注意听老师读诗的节奏。这首诗的节奏是223。3、自由练读,注意节奏。4、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勒了一幅怎样画面?三、创设情境,细读古诗1、学习第一句诗(1)如果把诗配上画,按诗句的描绘,应首先画什么?(黄鹂)(2)出示“黄鹂”图。怎样记住这个“鹂”字?(加一加)诗中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什么地方呢?(柳树间)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可见此时正是早春时节,那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做什么?(鸣叫)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

3、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 (欢快地、自由自在地)(3)让我们用欢快的语调读第一句诗,注意节奏。2、学习第二句诗(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你们猜猜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白鹭)(2)出示“白鹭”图,并介绍:白鹭是一种水鸟,浑身羽毛洁白,在天空飞翔的身姿十分优美。(3)诗中写的是一只白鹭吗?(不是)哪个词告诉你的?(一行)(4)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样的画面可真美啊!让我们齐读第二句,读出画面的美来。3、体会诗境(1)你找到了诗中的表示颜色的字吗?请小朋友在书上圈出来(黄、白、青、蓝)。(2)诗人用色彩鲜明的字写出春天景物的特征,仿佛有一幅早春

4、美景图展现在我们面前。同学们能不能看着画面,结合诗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这美好的画面。大家可以按这样的句式来说:出示句式: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柳树,黄鹂,白鹭。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3)同学们描绘得真美啊,让我们把一、二句诗联起来读一读,读出画面的美来。4、学习第三句。(1)真是春意融融,生机勃勃,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这时他一抬头,却又被另一处景物所吸引,是什么?是远处的西岭雪山(2)西岭是位于成都西边的岷山,那里的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诗人说“千秋雪”。板书“今”,加一点:“今”变为“令”。“令”字变成“含”(变的过程中说:大家看,令字一点被咬掉,放在口中不咽下,就是-含)师:

5、诗人从窗口向远望,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景色像镶嵌在窗框里一样。5、学习第四句诗(1)诗人向近处看,又看见门前的什么?(船只)泊就是停泊位的意思。去哪儿的船?(东吴)我们一起来背一下百家姓前两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吴是一个姓氏。东吴是三国时期孙权在江苏一带建立的政权,所以东吴指江苏一带的地方。而杜甫是在四川成都,真是千里迢迢而来。(2)所以从东吴来的船只路途遥远,诗中用一个词-万里。现在同学们能明白这句诗的大意了吧。船的部首是“舟”字旁,作偏旁时,横变提,而且右半部不出头。(3)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齐读三、四句诗。四、背诵古诗真是一首好诗啊,如此佳作,我们怎能不吟诵吟诵。(1)自由背诵古诗。(2)指名背诵。齐诵。五、小结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进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相信同学们会利用这种学古诗的方法学会更多更好的古诗,有更大的收获!六、巩固生字1.回顾“绝、鹂、窗、船”的记法2.字卡抽读所有生字3.指导书写“句、吴、万” 学校:隆阳区杨柳乡河湾小学教师:杨天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