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节课.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038524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节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节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节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节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节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节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节课.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节课字母能表示什么 佳县通镇中学 张华卫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字母能表示什么”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节课 . 本节内容是在小学算数和简单地用字母列式的基础上展开的,它标志着整个代数教学就此拉开了序幕 . 用字母表示数实现了算术到代数的飞跃,是以后学习方程、函数及不等式的基础,也是刻画实际生活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模型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用符号表示,是将问题进行一般化和符号化的过程 . 本

2、节所学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而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相当重要 . (二)教学目标:共同目标和分层目标 ( 1 ) 共同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探索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 .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用字母和代数式表示以前学过的运算律,计算公式和变化规律 . 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提高数学表达能力,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及创新能力,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以此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 ( 2 )分层目标: A 组学生:独立探索规

3、律,并能熟练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 . B 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找关系,独立探索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 . C 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借助学案逐步掌握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 .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符号感的培养 . 2规律的探索及表达;猜测验证等意识和方法的培养与学习 . 教学难点: 1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 2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并能正确运用字母和数学符号来表示 .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好奇心强,对具有一定规律性的问题充满了探求的欲望 . 学生学习本章知识前 , 有初步的用符号表示数的能力

4、 , 有用字母表示数的初步经历,但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不深,因此本节课在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方面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是借助字母表示数的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对字母表示数的作用、意义的感受和认识 . 三、教法学法: 教法设计: 观察法、讨论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 学法指导: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地从事操作、观察、猜想、归纳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 数学思想: 本节体现数学建模、抽象思维的数学思想 . 教学工具: 电脑、实物投影仪等现代教学设备,以及火柴棒 . 四、教学流程: 五、过程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探索任意多

5、边形的内角和,使学生经历了一次自主获取新知的成功体验,体现了新课程的学习理念 . 首先借助生活中的蜜蜂巢、奥运会的水立方等视频以及拼图游戏引入新课,为学生设置了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进入新知识的探究 . 在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时,设置了 5 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两个探究实验报告表 .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主要在这一环节实现 . 这种“自主探究、层层深入”式的设计,注重学生认知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 .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还注重了知识、方法的总结,明确指出虽然采用的分割方法不同,但是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添加

6、辅助线,把未知的多边形的内角和转化为一些三角形的内角和,向学生渗透了“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 . 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一题多证的方法,体验到参与的乐趣、合作的价值,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 【教学反思】 这节课运用新课标的理念,按照创设情境自主探索交流归纳应用拓展的基本模式展开教学,课堂显得生机勃勃 . 1. 本节课的的教学从学生周围生活取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发现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来体验用字母表示事物间的数量关系的简明性和一般性 . 在活动中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是真实的、有趣的和富有

7、现实意义的 . 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宗旨,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 2. 生的反馈来看,这节课在设计上有三个亮点:( 1 )以问题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展能力;( 2 )课程设计充分开放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多元化能力,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 ( 3 )良好的教学环境,愉快的教学环节,亲切的课堂气氛有利于知识的把握 . 3改进之处: ( 1 ) 若能多举些各方面领域的关于字母表示数、规律的例子,让学生充分感受,可能理解会更深刻一些; ( 2 )对于 探索正方形的个数与火柴棒的根数关系时,教师在时间的把握和调控上再紧凑些会更好 . 4

8、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产生以下 几点思考: 4.1 学习活动的组织与控制显得至关重要 . 目前,在大班额的条件下,学习小组的划分往往人数偏多,如果组内机构不建全,小组骨干不得力,就会出现有的学、有的玩的情况 . 因此,教师必须科学地组织学习小组,并加强骨干学生的培养,增强自身的课堂控制能力,构建起全员动自主参与 、分级控制管理的组织网络,避免学生活动走过场、图形势 .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 本节课学生以 6 人小组为单位,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 6 人小组里又分 A 组和 B 组,每组都有一个优秀生在带动,较好地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作用 . 4.2 教师指导的时机与方式显得

9、十分关键 . 一是学生活动前的铺垫应当准确适度 . 为了学生探究问题更顺利,教师在学生活动前往往会预设一些铺垫式的台阶,这样的铺垫是否切中“最近发展区”,将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质量 . 二是教师在学生分组活动时的指导必须恰到好处 . 教师应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行个别帮助,不应以权威自居让全体 “ 看这里 ”. 干预过多会抑制学生的自主探究,撒手不管又会让困难生无所适从 . 三是集中交流时教师的评点必须随机应变 . 教师要充分运用课堂机智,抓住学生的奇异思维点掀起课堂小高潮 . 本节课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师经常走到学生中进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的教学调控,若点评形式再多样化一些会更好 . 4.3 信息反馈渠道的开辟与梳通必须重视 . 分组活动时教师要“耳听四方,眼观八路”,将学生中反馈的信息迅速纳入下一进程的教学活动中去;回答问题的学生应既有自主的也有点将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代表进行交流;学生练习情况应既有互评,也有教师抽查,并应根据学生基础适时抽查;优则按高标准要求与评价,差则按低标准要求与评价,并及时给予个别点拨,在课堂上体现分层教学的思想 . 本节课在反馈与评价上采用了小组加分的形式来体现,从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课堂气氛很活跃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