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光的折射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038306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光的折射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四章光的折射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四章光的折射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四章光的折射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四章光的折射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光的折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光的折射(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第一节光的折射导学案(第 1课时)一、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认识光的折射规律,能从众多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辨别出属于光的折射现象,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2通过对光的光的折射现象观察、猜测、检验、联想等活动,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二、预习交流:三、互动突破:(一)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探究活动 1:观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情况。猜一猜: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是否发生变化?做一做:用一束激光射至空水槽的0点,并做个记号。不改变入射光的方向,不断向水槽里注水,观 察水槽中光斑的位置变化情况。技巧:如何更明显的显示出光路?交流: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方向是否发生偏折?

2、入射光线与进入到水中的光线是否在一个平面 内?小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议一议:光折射时,遵循哪些规律呢? 学生活动:看书依次掌握界面、法线、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的概念。交流与总结:1.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内,和.分别位于法线两则;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法线(偏离/偏向),折射角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3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法线(偏离/偏向),折射角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由此可见,光折射时光路是 (可逆/不可逆)的。向偏折当该 偏折? 画出探究活动2:探究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规律。 猜一猜:如图

3、4-4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后光束将向哪个方 光束从玻璃砖的的另一侧面射出时,出射光线又会向哪个方向 猜测的情况。试一试: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比较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角大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情况。图4-4探究活动3:观察光线垂直射到介质表面时,出射光线方向是否改变? 从以上两个探究活动,我们可以总结出光折射的特点(光的折射规律):1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光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2.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 法线(偏离/偏向),即折射角 (大于/等于/小

4、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 法线(偏离/偏向),即折射角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二)生活物理社会阅读P86生活物理社会,思考:变形的太阳、幻日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四、总结提升: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 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光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3. 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想一想:在本节课学习中,我还有哪些疑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还想解决哪些新问题?五、当堂训练:1. 下列现象中

5、,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 平静的水面能清楚地映出岸上的景物B. 晚上,当室内有灯光时,在墙上出现人的影子C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了D.人们用平面镜观察自己的像2. 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入水中时,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A. 逐渐减小,且总小于入射角B.逐渐增大,且总小于入射角C. 逐渐增大,且总大于入射角D.逐渐减小,且总大于入射角3.如图4-5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底A处形成一个光斑,这时向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将()A. 慢慢向右移动B. 慢慢向左移动C. 仍在原位置不动D. 慢慢向水面移动4. M、N为法线,在图4-6甲、乙两图中分别画出

6、光线P0经过0点以后大致的传播方向。5. 一束光线在空气和玻璃之间传播,当入射光线与界面成600角时,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则反射角是,光是从传向。第四章第一节 光的折射 导学案(第2课时)一、学习目标:1. 会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生活现象。2. 通过例题和习题训练巩固本节知识,提高解题能力。二、预习交流:三、互动突破例1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B水中簡髡D+看劃不愛例2如图4-15 所示,一束光线 射到空气和某 种玻璃的分界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路线,相互垂直的两根直线分别表示界面和法线,由图可知:入射光线是,折射角为度,界面的侧是玻璃。例3请画图解释:(1)为什么从空气中看水中

7、筷子会变弯?图4-15(2)为什么河水实际很深,看上去却不深?而潜水员在水中看岸上的物体要变高许多?(3)为什么用鱼叉对准眼睛看到的鱼刺过去却没有成功?应该对准哪个方向刺过去才能刺中?如果用 一束激光照到鱼身上又应该对准哪个方向?例4某校新建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了一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 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4-16所示。现在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 置在P点,如果水面上升到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A.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B.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C.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

8、的上方D.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四、总结提升: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玻璃)斜 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池水变浅、人在水中看岸上的树木变高等都是与光的折射有关的现象。 想一想:在本节课学习中,我还有哪些疑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还想解决哪些新问题?五、当堂训练:1. “湖清映彩霞”和“潭清疑水浅”两句诗分别叙述了两种物理现象,前者说的是现象,湖面与镜相似,后者说的是现象,“疑水浅”的意思是在湖边向湖底看,觉得湖底比实际的.。2. 炎热的夏天,小明和小刚到海水浴场游泳,刚

9、到海边时,他们看到悬挂着彩带的巨大气球漂浮在海面 上空,当他们带着潜水镜(平面玻璃制作)潜入水中时,从水中仍能看到这个“气球”,此时看到的“气球”是由于光的所成的像,在水中看到的气球高度比在海边看到的气球高度要3. 如图4-17所示,斜插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水下部分向弯折,这是由于光 进入发生.造成的,我们所看到的水下部分的筷子其实是实际筷子的 (虚/实)像。4如图4-18所示,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MN是两介质的分界面,其中一种介质是空气, 入射角为.度,MN的(左/右)侧是空气。5站在岸上的人看到平静的水面下有一静止的物体,如图4-19所示,如果他想用一束强光照亮此物体,则应瞄准(

10、)A. 看到的物体B.看到的物体的下方C.看到的物体的前方D.看到的物体的上方6. 小明在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没有水的碗里,把碗放在桌子上并慢慢向远处推移, 直到眼睛刚好看不到为止。保持头部不动,缓缓地向碗中倒水,倒着、倒着,怪事出现了,小明又重 新看到碗底的硬币。(1)小明认为这个实验说明了: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光线 (填“靠近”或“远离”)法线方向偏折。(2)小明用作图方法说明这个结论如图4-20所示,下面四幅光路图中,正确的是()第四章第二节透镜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知道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2学会设计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并尝试用比较法对各种

11、方法的优劣做比较,培养自己的发散 思维和逆向思维。3. 知道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4. 通过探究了解透镜对光具有会聚(发散)作用的原因。二、预习交流:三、互动突破:(一)透镜分类:1. 观察透镜和平面镜,了解透镜和平面镜的区别:光照到平面镜表面会发生现象,而光照到透镜表面会发生现象。2. 观察不同类型透镜,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凸透镜:中 (厚/薄),边缘 (厚/薄);凹透镜:中 (厚/薄),边缘 (厚/薄)。(二)凸透镜与凹透镜的特点活动1: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书中的文字(透镜距离文字较近),你会发现:通过 透镜,所看到的物体的像是放大的;通过透镜,所

12、看到的物体的像是缩小的。猜一猜: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将会发生什么现象?通过凹透镜呢? 观察老师的实验,分析现象可知: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会聚/发散)作用。活动2: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试设计三种简易方法,辨别某一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方法1:方法2: 。方法3: 。辨一辨: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即老花镜)、放大镜,它们分别是哪种透镜?(三)焦点与焦距阅读课本P89, 了解下列概念:1. 凸透镜又叫透镜;凹透镜又叫透镜。2. 光心:;主光轴:隹占F:;焦距f:;凸透镜是(实/虚)焦点,凹透镜是(实/虚)焦点。一个透镜有个焦点。(四)透镜的奥秘活动:探究透镜的奥秘观察:

13、使一束激光射向三棱镜如图4-25所示,观察实验现象, 并画出这束光在三棱镜内和离开三棱镜后行进 的路图躬25观察表明:一束光通过三棱镜后,出射光线将向 (顶角/底面)偏折。猜测:把两个三棱镜组合起来,你认为,平行光经它们折射后,出射光的方向如何?试画出你的猜想。实验检验:透镜奥秘:透镜是由多个组成,由于棱镜都会让光线向偏折,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四、总结提升:1. 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 用。2.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一点,这个点F叫做焦点。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 虚焦点。焦点到光心的

14、距离f叫做焦距。3. 三条特殊的光线(1)通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 后过实焦点;经凹透镜后该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3)通过凸透镜焦点入射的光线或正对着 凹透镜另一侧的虚焦点入射的光线,经透镜后跟主光轴平行。想一想:在本节课学习中,我还有哪些疑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还想解决哪些新问题?五、当堂训练:1. 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都会聚在焦点B. 凸透镜有焦点,凹透镜也有焦点C.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D. 通过凹透镜的光一定是发散的2. 日常生活中,一般家庭的大门上总装一种“警眼”它实际上是()A平板圆玻璃B.圆形的平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3. 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丢弃透明的装液体的饮料瓶,这是因为()A.该瓶具有凹透镜功能B.该瓶具有凸透镜功能C该瓶具有平板玻璃功能D.该瓶具有凸面镜功能4. 完成下列光路图第四章第三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导学案(第 1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出凸透镜成各种像时物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从而找出成像规律。2会使用相关的实验仪器,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数据和资料。 现象和所收集到的实验数据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二、预习交流:三、互动突破:(一)意外的发现 通过凸透镜来观察电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