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供考试笔记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378285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供考试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伤寒论供考试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伤寒论供考试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伤寒论供考试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伤寒论供考试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寒论供考试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供考试笔记(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46、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 枝汤2.伤寒脉浮,反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3. . , ,名曰结。4. 58.又脉来动而中止,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5. 90.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五苓散主之。”6. 34.谵语表现为,多属。7. 35.郑声表现为, ,属。8. 37.阳明病,无汗, , 者,身必发黄。9. 39.阳明病, , 者,可与,不硬者不可与之。5.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 , ,或腹痛,或干呕, 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 。 ”23.少阴病, 一,四逆者死。24少阴病,时时自冒者,死。

2、25.少阴病,四逆,不烦而躁者,死。27.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者,四逆散主之。4. “伤寒六七曰,大下后,寸脈,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 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20. “下利后脈绝,手足厥冷,晬时脈还,手足_者生,脈者死。 ”53. 少阴病, ,手足逆冷, 者,吴茱萸汤主之。54.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或腹中痛,或者,四逆散主之五苓散、茯苓甘草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均可治水气病,如何区 别? 五苓散主治太阳误下伤及三焦及膀胱阳气而成的太阳蓄水证,以脉浮、小便不利、发热、消 渴、脉浮数,水逆为主证,方中有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水,白术健

3、脾散水,桂枝温阳化气兼 以解表。茯苓甘草汤主治胃阳虚停水证,以心下悸动,四肢不温,短气不温为主症,方中茯 苓健脾利水,生姜温胃散水,桂枝通阳化气,甘草补中调药。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治心阳 虚水逆证,以脐下悸动欲作奔豚为主症,方中重用茯苓淡利水邪,桂枝配甘草温壮心阳,大 枣补土缓冲。苓桂术甘汤主治脾阳虚停水证,以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为 主症。方中茯苓淡渗利水,养心益脾,桂枝温阳降逆,化气行水,白术健脾散水,甘草补脾 和中。真武汤主治太阳误汗致少阳里虚,阳虚水冷证,以发热、头眩、身目闰动,心下悸、 振振欲擗地为主症,方中有炮附子辛热壮肾阳,白术燥湿健脾,生姜宣散佐附子助阳,茯苓 淡

4、渗佐白术健脾,芍药活血脉,利小便比较三承气汤的病机、主症、治法与方药组成 里热但不甚实,虽有结滞,大便常未至坚硬者,用调胃承气汤,以泻热和胃,如实热在胃, 心烦者胃气不和谵语者,胃实燥热腹胀满者,蒸蒸发热者,方用大黄泻热开结推陈致新,重 用芒硝意在泻热,炙甘草甘平和中,顾护胃气。里热不甚但也成实,大便硬未至潮热者,用 小承气汤以泻热通便,行气导滞。如大便硬而微烦,谵语,下后大便复硬而少者,方用大黄 泻热去实推陈致新以荡涤肠胃,厚朴行气陈满,枳实行气破结。热甚而实,大便硬,发潮热 者,或燥屎已成者,用大承气汤攻下热实,荡涤燥屎,可见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 谵语,方中大黄泻热荡实,芒硝泻热软

5、坚润燥,厚朴枳实行气破滞开结 五苓散猪苓汤病机及治法特点比较脉浮:表未解,阳浮而阴弱,其脉必浮而无力里热外蒸,必浮而有力。发热:汗随热泄, 其热较轻,只是微热里热外蒸,其热较重。渴:三焦膀胱功能失职而正津不布,故见消 渴、水逆热结水停,较五苓散之渴程度轻,饮后可缓解,无吐。小便不利:三焦阳虚, 气化失司,小便必清下焦水热郁结,小便必赤。治疗:泽泻配茯苓猪苓利水通阳,白术 健脾散水,桂枝温阳化气行水,表里同治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水,滑石阿胶清热利窍,育 阴行水使湿热下泄从病机、主症及治法上比较阳明湿热发黄三方的异同茵陈蒿汤病机:湿热发黄偏于里主证:头汗出身无汗,一身俱黄,腹微满治法:清热 利湿退黄

6、方药:茵陈蒿、梔子、大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病机:湿热发黄偏于表主证: 发黄伴发热无汗身痒治法:邪郁偏表,宜因势利导,开鬼门以发汗散热祛湿方药:连轺、 生梓、白皮、赤小豆、甘草、大枣(潦水)梔子柏皮汤病机:湿热发黄热重于湿主证: 发热为主,且身、目、小便色黄治法:清热为主,兼以燥湿方药:柏皮、梔子、甘草 试述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的加减法及其意义 大柴胡汤是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芍药枳实(意义见上)柴胡桂枝汤是小柴胡汤与桂枝 汤各半,主治少阳兼太阳病未罢之轻证,见发热恶寒节支烦疼微呕,心下支结,意为枢转少 阳兼解表柴胡加芒硝汤为小柴胡加芒硝,治少阳兼阳明潮热之证,见胸胁满而呕,日晡所 发潮热柴胡桂枝干姜

7、汤为小柴胡去半夏、人参、大枣、生姜加桂枝、干姜、栝楼根、牡蛎, 主治少阳兼痰饮内结证。见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胸胁满微结,枢 转少阳兼温化痰饮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小柴胡去甘草加龙骨、牡蛎、铅丹、大黄、茯苓、 桂枝,主治伤寒下后复惊谵语证,见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为 枢转少阳,镇静安神黄连阿胶汤的主证、病机、治则、方药组成 病机:少阴热化证(多由素体阴虚,更感外邪,二三日后邪从热化虚火更旺)主证:心 中烦,不得卧,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沉细数治则:清阴清热方药:黄连黄芩苦寒泻 心火,阿胶芍药滋阴养血,鸡子黄为血肉之品,擅入心肾,滋养心血 附子汤的主证、病

8、机、治则、方药组成病机:少阴病阳虚,寒湿阻碍致背塞。主证:口中合,背恶寒,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 沉。治则:温阳化湿。方药:附子(炮)、白术、人参、茯苓、芍药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及白通加猪胆汁汤的作用和主治的侧重各是什么? 四逆汤主治少阴虚寒证,可见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自利而渴,小便色白,脉沉。治 则为回阳救逆,方要附子(生)干姜、甘草S脉四逆汤主治少阴阴盛格阳的证治,可见下 利清谷、手足逆冷、脉微欲绝、不恶寒、面色赤、腹痛、干呕、咽痛、利止脉不出。治则为 大力回阳,温通脉气方药重用姜附白通汤主治少阴阳陷下利证,可见下利、脉微、厥逆、 倦卧、恶寒等。治法破阴回阳,宣通上下,方要葱白

9、、附子(生)、干姜白通加猪胆汁汤 主治寒证服热药发生格拒者,可见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心烦。治法破阴回阳,方要葱白、 干姜、附子、人尿、猪胆汁(反佐寒药,以从阴引阳,消除格拒)“但头汗出”见于哪些汤证? 栀子豉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阳微结证、阳明热入血室之证、大陷胸汤证、茵陈蒿汤证、 太阳火逆证试举4 种不同病机导致的烦躁症,并分述它们的辨证要点及治法方要 里热郁滞,不得发散,如大青龙汤证,证见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 方要: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姜、大枣、石膏。治宜辛温解表发汗兼清里热心阳受 损,心神不宁,如桂甘龙牡汤证,证见烦躁伴胸闷、心悸,治宜温通心阳兼镇心神。方要

10、: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误下阴阳两虚,如茯苓四逆汤证,证见烦躁伴无热恶寒,四肢厥 冷,但欲寐,脉微细,治宜回阳救逆,益气安神。方要:附子、茯苓、人参、干姜、甘草 实热,结聚,心神受扰,如大承气汤证,证见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烦躁,治宜 峻下热结,攻下燥屎。方要:大黄、芒硝、枳实、厚朴 【还有】栀子豉汤虚烦,猪苓汤心烦不得眠,吴茱萸汤烦躁欲死,大柴胡汤郁郁微 烦,黄连阿胶汤心中烦,不得卧,乌梅丸时烦时静 表里同病的治疗原则有哪些?并各举2例说明原则有先表后里、先里后表、表里同治先表后里适用于表里同病,表证明显而里证不著。 如痞证兼表证,“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当先用桂枝汤

11、;太阳病兼表证,以 表为主见脉浮,先用桂枝汤先里后表适用于表里同病,里实热证急而重或里虚寒较重。如 伤寒误用下法,见下利清谷,身疼痛,属脾胃阳虚,表证未解,应急当救里,用四逆汤;太 阳蓄血重证兼表证未罢,因里证急而重,应急治共里,用抵当汤表里同治法,如太阳病误 下致下利不止,心下痞硬,即太阳表兼太阳脾胃虚寒证,用桂枝人参汤;太少两感,“少阴 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用麻黄细辛附子汤6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麻黄汤证、小青龙汤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皆见有喘, 临床应如何区别?答: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麻黄汤证、小青龙汤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皆以喘为主 症,然而四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脉证、治法用

12、方各不相同。兹辨析如下:(1)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见于伤寒论第18、 43 条。前者为太阳中风引发宿喘之 证。患者素有伏饮喘疾,肺主气而外合皮毛,因外感风寒而诱发宿疾,肺寒气逆。后者为太 阳病误下,表证不解,部分邪气入里犯肺,而肺寒气逆。两条成因虽有不同,但表里同病, 肺寒气逆病机相同,并且都有恶风寒发热,鼻鸣干呕,汗出而喘促气急、胸满或伴咳嗽咯痰 稀白,舌淡红苔白、脉浮缓等症;治以桂枝汤加厚朴杏子汤解肌疏风,调和营卫,降气平喘。(2)麻黄汤证:见于35 条。此属典型的太阳伤寒表实证,新病而无宿疾。其证以太阳 伤寒表证为主,证见恶风寒发热,头痛、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脉浮而阴阳紧;

13、其喘因风寒束表,腠理闭塞,以至肺气郁闭不得宣降而致,临床以胸中满闷喘急、咳声不扬、 无痰或少痰为特征。治用麻黄汤,发汗解表散寒为主,腠理开泄、汗出邪去,肺气自然宣降, 则喘息随之而愈。(3)小青龙汤证:见于40、 41 条。此属太阳伤寒兼寒饮犯肺之证。 “伤寒表不解”,谓 风寒束表,伤寒表证仍在,必见恶风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等。 “心下有水气”,谓 内有伏饮,因外邪引动,而见症多端,如气喘咳嗽、口渴或不渴、下利、小便不利等等。其 喘因寒饮犯肺寒而肺气上逆所致,必见喘促胸满、气逆咳嗽,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并伴咯 痰稀白量多、喉间痰鸣有声,舌淡红、苔白滑等。本证因外感引发伏饮,新病而引动宿

14、疾, 内外合邪,表里同病。外寒内饮,喘咳并重,故用小青龙汤,辛温发汗、散寒解表,温肺化 饮、平喘止咳而表里双解。(4)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见于伤寒论第63、 162 条。本证形成于太阳病发汗 不当或误下之后,表邪化热入里所致;邪热壅肺,肺气闭郁,失于宣降是其病机。临床以“汗 出而喘,无大热”为主症。本为肺热气逆所致之喘,故当呈呼吸困难,喘促气急,鼻翼煽动; 必伴见咳嗽痰黄、胸满胸痛、口渴尿黄,舌红苔黄,脉浮数或滑数等。治以麻黄杏仁甘草石 膏汤清热宣肺,降气平喘。综上所述,四证可概括为汗出而喘与无汗而喘两类: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与麻黄杏仁甘 草石膏汤证皆汗出而喘。但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之喘属内外合

15、邪,肺寒气逆;麻黄杏仁甘草 石膏汤证之喘是邪热壅肺,肺热气逆。麻黄汤证、小青龙汤证皆无汗而喘,属太阳伤寒表实 证。麻黄汤证之喘由风寒束表,腠理闭塞,营阴郁滞,肺气闭郁不宣所致;小青龙汤证之喘 除上述病机外,尚兼寒饮犯肺,肺寒气逆。若从表里证来分辨,麻黄汤证、小青龙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皆有风寒表证,但麻 黄汤证、小青龙汤证是伤寒表实无汗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是中风表虚有汗证;麻黄杏仁 甘草石膏汤证则纯为里热喘证。7麻黄汤证与桂枝新加汤证皆有身疼痛,临床应如何区别?答:麻黄汤证与桂枝新加汤证分别见于伤寒论第35 条、62条,两个方证虽然都有 身体疼痛,但是二者的病因病机、性质各异,临床表现不同,治法方药有别。兹辨析如下: 麻黄汤证是典型的太阳伤寒表实证。其身体疼痛比较突出,表现为头痛、身痛、腰痛、 骨节疼痛,病机因风寒束表、太阳经气不利所致,由“不通则痛”,属实;且以太阳伤寒表证 为主,当伴见恶风寒较甚、发热,无汗而喘,脉浮而紧等;治疗用麻黄汤发汗解表散寒为主, 汗出邪去,经气畅通则身体疼痛随之而愈。62 条云“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桂枝新加汤证的身体疼痛由太阳病发汗不当,损伤气营,经肉失养所致,由“不荣则痛”,属 虚;临床表现为身体筋肉酸困疼痛、且发生于太阳病发汗之后,可伴见恶风寒、汗出,脉沉 迟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