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期末复习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0376947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学概论期末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环境学概论期末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环境学概论期末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环境学概论期末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环境学概论期末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学概论期末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学概论期末复习(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1、环境: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种。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通过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表现出来。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以资源的形式获得物质、能量、信息,然后,通过消费活动(生产消费、生活消费),再以废弃物(三废(废气、废渣、废水)、两噪、磁污染)的形式排向环境。因此,人类活动均受到环境的影响,反过来又影响环境,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人类是环境的创造者。3、环境特性:多样性、整体性与区域性、相对稳定性、变化滞后性、脆弱性。4、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地球承载力以及人与环境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指在一定的时期范围内,维持人

2、类-环境系统稳定,人类活动不引起环境功能破坏发生质的改变的能力,其实质是在维持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5、环境问题: 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可分为两类: 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 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6、人类社会发展的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农业时代 环境问题:生态平衡失调 第二次浪潮工业时代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 第三次浪潮信息时代 环境问题:污染转移7、“八大公害”事件名称主要污染物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及二氧化硫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

3、及二氧化硫伦敦烟雾事件烟尘及二氧化硫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水俣事件甲基汞富山事件(骨痛病)镉四日事件二氧化硫、煤尘重金属粉尘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第二章1、大气结构及其温度组成:(1)对流层: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递减,大约每上升100Km,温度降低0.6;密度大,大气总质量3/4集中在此;(2)平流层:在30km-50km以下,温度随着高度降低变化较小,气温趋于稳定;在30Km-35km以上,温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3)中间层: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顶温可降至-83113;(4)热成层(电离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增加;(5)逸散层:随高度增加略有增加。2、大气组成:、N

4、2、O2等气体;水滴(如云滴、雾滴);冰晶和固体微粒(如尘埃、花粉)二氧化碳、臭氧、水汽、微粒 没有水汽和悬浮物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4、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定义起源于对有害影响的观察,即若大气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并持续足够的时间,达到对公众健康、动植物、材料、大气特性或环境美学产生可以测量的影响,就是大气污染。 发生过程: 污染源 输入 大气环境 输出 输入速率输出速率5、大气污染物分类:(1)大气污染物按来源,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进入大气的一次污染物之间或与正常大气组分发生反应,以及在太阳辐射下引起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新的污染物,它常比

5、一次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更为严重。(2)按存在状态,分为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颗粒物:常表示为总悬浮微粒物(TSP)、飘尘和降尘。降尘是指用降尘罐采集到的大气颗粒物,一般直径大于30m,由于其自身的重力作用会很快沉降下来。单位面积的降尘量可作为评价大气污染物程度的指标之一。飘尘指可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物,分为PM10(粒径10m)和PM2.5(粒径2.5m)。PM10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PM2.5的危害则更为严重。 6、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看一下) (1)大气颗粒物:颗粒物的大小决定其沉积于呼吸道中的位置;化学组成决定沉积位置上对组织的影响。 (2)二氧

6、化硫:损害肝脏。且由于SO2通常与多种污染物共存,吸入之后产生的复合作用危害更大。 (3)一氧化碳:所有大气污染物中散布最广的一种,严重阻碍血液输氧,引起缺氧中毒。 (4)氮氧化物:NO2对呼吸器官有刺激性,可引起肺水肿、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若与SO2共存,则危害更重。 (5)光化学氧化剂:臭氧:对鼻子、咽喉、肺等呼吸器官有刺激作用,运动时吸入则更严重。7、大气污染的化学转化:大气污染物在扩散、输送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一定的条件(阳光、温度、湿度等)的影响,它们之间或它们与空气分子之间进行着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有的污染物变为污染较轻的物质,而有的则可能形成二次污染物,增加其

7、毒性,这一反应过程称为大气污染的化学转化。大气污染物的化学转化包括光化学过程和热化学过程。8、太阳光辐射按波长不同长度可分为:紫外光区、可见光区、近红外区和远红外区。9、大气中必须具有吸光物质才可能进行光化学反应 光化学反应前提: 光辐射 吸光物质(分子、原子、自由基)10、光化学烟雾(1)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和烃类的大气,在阳光紫外线的照射下发生反应所产生的产物及反应物的混合物。(2)污染特征:蓝色、淡黄色、强刺激性、有气味。(3)危害:降低能见度、刺激人的眼睛、喉咙、伤害植物叶片甚至是橡胶。(4)演化特征:CO、NO浓度峰值与运输高峰期一致,而NO2、O3峰值滞后;夜间不出现光化学烟雾

8、分析:NO不吸光,NO2吸光,对流层中O3的产生来源只有NO2 随NO和C3H6等初始反应物的氧化消耗、NO2和醛量增加,当NO耗尽时,NO2出现最大值。此后,随着NO2的消耗(浓度下降),O3和其它氧化剂如过氧乙酰硝酸酯(PAN)产生了。(5)光化学烟雾形成过程的基本化学特征: NO被氧化为NO2; 碳氢化合物的氧化消耗; 臭氧(O3)和其它氧化剂如PAN的生成。 (6)臭氧浓度升高是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标志。(7)形成过程: NO2光解导致O3生成 无外物,臭氧不积累,三者之间会形成稳态。当存在外物,加速NO向NO2转化时,臭氧积累,这是烟雾形成的关键。有机HC化合物的氧化生成了活性自由基,尤

9、其是HO2、RO2、RC(O)O2等过氧自由基。过氧自由基引起了NO向NO2转化,进一步提供了生成O3的NO2源,同时形成了HC化合物(醛、醇、酮等)及含N的二次污染物如PAN和HNO3等 (8)形成条件 污染条件:存在排放NO2、HC等污染物的污染源,如汽车尾 气、以石油为原料的工厂排气。地理条件: 南北纬60度之间,光强大; 夏季可 能性冬季,夏季中午前后易发; 利于污染物在地面附近聚积的天气,如天气晴朗、高温低湿、有逆温、风力不大。 11、风常指空气的水平运动分量,包括方向和大小,即风向和风速。风向表示的是风的来向,通常用16个方位表示。风速表示的是表示风的大小,通常可以分为十二级。水平

10、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13、局地环流: 山谷风:在山风和谷风的转换期,风方向是不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在山谷中停留时间长,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城市热岛:城郊的污染物随环流被带到市区,从而加重了城市的污染。特别当上空逆温层阻挡时,污染更为严重。 海陆风: 当海风吹到陆上时,冷的海洋空气在下,暖的陆地空气在上而形成逆温,造成沿海排放污染物向下游冲去形成短时间的污染。 海陆风对大气污染的另一影响是循环污染,当海风和陆风转变时,原来被陆风带去的污染物会被海风带回原地形成重复污染,使污染物在海岸线附近不断累积,一般向陆地延伸十几公里。15、风和湍流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的最直接最本

11、质的因素。风对污染物的作用: 对污染物沿下风向的转移起输送作用; 在转移过程中对污染物浓度起冲淡稀释作用。风向影响污染物的扩散方向,风速的大小决定着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状况。16、(2)有效源高:水平的烟云中心轴到地面的高度称为烟囱的有效源高,有效高度烟囱本体的高度烟气抬升高度,表示为H+H。(3)影响烟气升高度H的因素(P49)烟气本身的热力性质、动力性质以及气象条件和近地层下垫面的状况等;烟气抬升高度首先决定于烟气所具有的初始动量和浮力;烟气与周围空气的混合速率对烟气抬升影响很大;温度的温度层结对烟气抬升有抑制作用,不稳定的温度层结能使烟气抬升作用增强;近地面湍流较强,不利于抬升,离地面愈高

12、,地面粗糙度引起的湍流愈弱,对抬升愈有利。17、气温直减率:在垂直地表方向上,每升高单位距离(通常取100米)的温度变化值的负值,用r表示。干绝热递减率:干空气块或未饱和的空气块在绝热条件下,每升高单位高度(通常取100米),所造成的温度下降数值,用rd表示。rd=0.98K/100m。18、不同大气稳定度下的烟性:波浪型、锥型、爬升型、平展型和漫烟型。无逆温层风向 翻卷型(波浪型)出现在中午前后,处于不稳定状态,此时上下层混合强烈,风速较大,烟团翻卷剧烈,扩散十分迅速,污染物最大浓度落地点距烟囱近。一般不会造成烟雾事件。均匀加温,随高度上升气温变化不大风向 锥型出现于多云或阴天的白天、强风、

13、冬季的夜晚,大气处于稳定状态,此时烟气沿主导风向扩散,烟流呈圆锥型。污染物输送得较远,扩散速度仅次于波浪型,一般不会造成烟雾事件下层不稳定上层稳定(逆温层)风向 爬升型出现在日落前后,因地面辐射逆温,烟囱高度以下为逆温,上部仍为不稳定大气。上层有微风或湍流,烟气向上扩散;下层无风无湍流,烟气不向下扩散。持续时间较短,对地面污染较小,一般不会造成污染。风向下层稳定(逆温层)上层不稳定 平展型出现于冬、春季节弱风晴朗的夜晚,大气处于稳定状态,出现逆温层,烟云呈水平方向,缓慢扩散,受稳定层结控制,湍流受抑制,垂直方向很小,似带子。烟囱高,污染物输送远,在远方造成污染;烟囱低,近地面污染物浓度大。遇到

14、山丘或高大建筑阻挡时,污染物不易扩散。稳定(逆温层)风向 熏烟型(漫烟型)出现在日出后8-10时,地面加热后,使逆温层从地面向上逐渐消失,而上边缘仍处于逆温层。烟气扩散情况与爬升型相反,污染物向下扩散很快,使地面的浓度很高,污染严重,多数烟雾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发生。 第三章1、水循环的自然因素,规模与途径: 水的自然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按水循环不同的途径与规模,可将全球的水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2、水灾害:水过多:洪灾、涝灾、潮灾 水过少:旱灾3、水资源概念:天然水量并不等于可利用水量,水资源则一般仅指地球表层中可供人类利用并逐年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水量资源。 如大气降水,江河、湖泊、水库、土壤和含水层的淡水 。4、水资源特性:作用上的重要性;补给上的有限性; 时空上的多变性 ; 利用上的多样性5、我国缺水表现:农业缺水、城市缺水、生态缺水。6、水体概念: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的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的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与海洋。7、水体污染概念: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后,其含量超过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体的水质或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