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家选择化学的理由.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037421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家选择化学的理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化学家选择化学的理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化学家选择化学的理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化学家选择化学的理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家选择化学的理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家选择化学的理由.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择化学的理由似乎化学最早总是由些半路出家的人,比如整天想着点石成金一夜暴富的炼丹者,调制丹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的医生什么的鼓捣出来 ,而且最初往往被旁人视为不务正业。看看这些业余者成长为化学家的经历也是颇为有趣的一件事。 化学史一般认为1661年为近代化学的开始年代,其理由就是英国的罗伯特波义耳(RobertBoye1627一1691)写了一本把化学确认为科 学而不是旁门左道的书怀疑派化学家。即使是现在看起来,这本书写得也是相当的令人赞叹。或许这与作者的贵族出身有一些小小的 关系。 不过贵族出身在某些时代并不就是好事。波义耳出生于1627年,虽然他本人倾向于革命派(小时候在欧洲大陆游历了很

2、长时间),不过父 亲和13个(上帝保佑!我们的女人真能生)哥哥姐姐基本上都是保皇派的,不可避免的卷入1640年英国革命。1644年,他的父亲在战斗中 死去,失去生活来源的波义耳不得不返回英国为了生计而奔忙。 于是他就开始学习医学。 至于波义耳选择医学还有一个比较搞笑的原因。这家伙小时候母亲死得早(三岁上就没了娘,真够惨的),缺乏母爱的孩子就特别容易得 病,经常要麻烦医生。有一次,一位大夫开错了药,小波义耳吃了几乎挂掉,幸亏他的胃当时痉挛的利害,把药全给吐出来了得以逃过一 劫。不过从此之后,波义耳对医生的恐惧远甚于对困扰自己的疾病,于是就开始自己学医,到处去搜集偏方啊什么的。那时候医学条件也 简

3、陋啊,药都得自己来配(可见欧洲那时候实在是落后,哪有我天朝上国来的发达),自己病得多了,配的药多了,也就把化学那一套练 得滚瓜烂熟近代史上第一个化学家由此产生! 似乎早期的化学家大多出身于医学,或者是搞过一段时间,大概是药房里比较好糊口的原因(想想现在医生的社会地位就知道了)。气体 化学和电化学的大师英国人戴维(HumphryDavy1778一1829)以及第一个发现氧气的两个人之一瑞典人舍勒(CarlWilhelmScheele 1742一1786)都是从医生的学徒开始干出来的。唯一的不同就是前者一直在药房里干自己的活直到死掉(这其中还有一段颇为浪漫的罗曼 史,留待后文描述),而戴维一旦意识

4、到自己喜欢的是化学而非医学的时候,毅然的放弃了被人资助进大学学医的机会,从化学助教和实 验员做起,20年后呢?成了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当然了,跟上面自然的由医转化比起来,也有比较凄惨的例子。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继罗蒙诺索夫之后俄国最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 没有查到英文名,sorry1834一1907),这个出生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孩子,父亲早亡,母亲靠开一个小玻璃厂顽强的支撑着他读完中学,又 变卖了厂子亲自跋涉两千多公里送他到莫斯科上大学(伟大的俄罗斯母亲)。但一来他来自于西伯利亚,二来他不是贵族,包括莫斯科大 学在内的一干名校不收他。好容易,他考上了医学外科学校,打算当个医生。 不幸或者说幸运

5、的事情发生了,当门捷列夫在课堂上第一次见识人的尸体的时候,当场昏倒! 可怜的门捷列夫只好改行去了彼得堡高等师范学校的物理数学系,忍受着母亲不久病逝的悲恸,勤奋的学习。毕业了以后去当了一阵的中 学老师,不过对化学的兴趣支持着他不断的努力,最终还是获得了化学学位,到著名的彼得堡大学(似乎是彼得大帝所创)破格当了一名 化学讲师,当时他仅有22岁。 ok,今天就胡说到这里,得去吃饭了。 选择化学的理由(续) 细细看来,早期搞化学的确实有非常多的由学医出身,大抵是因为学化学动手能力是个基本要求,在药房里就得天天要动手和仪器打交道 ,偷懒都不成的缘故。不过除了当医生的和科班出身的人以外,还有人会去当化学家

6、吗?当然有。 候德榜先生在中国化学史(严格的说是化工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可是他小时候上的是闽皖路矿学堂,毕业了就去符离集车站干活。没 错,就是安徽北部那个著名的烧鸡产地。学化学是后来读清华准备出国的时候才决定的,那时候他已经二十多岁了。 电化学的奠基人之一法拉第(MichaeIFaraday1791-1867)更多的是作为物理学家为世人所知,不过他在电解上的贡献算他个化学家的 头衔估计也没什么人反对,毕竟电化学的一个基础公式就是用的他名字。他小时候没念过书(faint,怎么听着全是穷的错),当过卖报 童(不错的免费阅读报纸机会,希望不全是黄色小报才好),勤杂工(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受虐习惯

7、的委婉说法),装订工人( 哇,新书先睹为快耶!)。就在最后一个岗位上,他偶尔读了法国马尔希特夫人的化学对话(一本化学科普读物,类似于十万个为 什么),一口气熬夜看了七遍之后,对化学的兴趣就来了。 提出苯是个六元环的德国人凯库勒(FriedrichAugustKeKule1829-1896)当学生的时候相当的强,会四国外语(法语、拉丁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而且几乎对一切的科学方面都有兴趣(哇噻,有句话叫做什么来着,样样精通样样稀松),不过最强的还是建筑。这家伙中学时候就自己设计过三座建筑.据说至今还站着哪! 后来进了古森大学学建筑,可惜啊,偶然听了一次当时在吉森任教的李比希讲座,崇拜得不得了,不

8、顾家人的反对,改行学了化学(请为 建筑界少了一位天才而默哀一分钟) 十八世纪最伟大的化学家法国人拉瓦锡(AntoineLaurentLavoisier1743一1794)和创立分子学说的意大利人阿伏伽德罗(AmedeoAvogadro1776一1856)有着很多的共同之处。出身都是律师家庭。两个人都是很年轻就拿了法学学位(阿伏伽德罗更酷一点,还拿了个宗教学博士),然后都是21岁当了律师。几年以后,都对律师失去了兴趣而改行搞化学,还都搞出了不小的名堂。唯一的区别是拉瓦锡年少得志, 但是死得也莫名其妙;阿伏伽德罗在生前不为人所理解,几乎是默默无闻,不过善终之后倒是名气越来越大。 阿伏伽德罗1811

9、年提出分子学说,但是当时无人理睬。真正让科学节接受居然是49年以后!替当时已经去世的的阿伏伽德罗证明的是他的 意大利老乡康尼查罗(StanislaoCannizzaro1826一1910)。这位西西里岛的老大在意大利不是以化学或者他原来学的医学出名,而是 以自由战士注称!他从当学生时候参加西西里独立的学潮开始,一直就是热衷于政治活动的。第一次革命当过起义军炮兵指挥(faint) ,西西里议会众议员兼众议院的秘书,然后就是流亡教授,第二次革命中居然成了西西里国家非常委员会成员,这时候康尼查罗才34岁。 十年后意大利统一,他也出了不少的力,最后的头衔如下:意大利王国议会议员,副议长,国家教育委员会

10、委员,国家财政委员会委员。当然,还有一个是他自己最喜欢的:罗马大学化学教授。 相比之下,生物化学的创始人德国人费歇尔(EmilFischer1852一 1919)选择化学的理由实在是最为简单和充分的。这位第二个诺贝尔 化学奖得主老爸是个商人,开了很多的工厂。费歇尔小的时候他老爸为了自己毛纺厂开了个染坊,自己来反复的试验,不过外行就是外行 ,老是染得七荤八素的。老费歇尔于是感叹:“如果家里有一个化学家,这些困难便好解决了。” 于是现代的生物化学就在一位商人的唠叨声中轰然立起。 看了这么多,似乎化学家的都是穷人居多,从手工业者甚至无产者一步一步干上来的。难道就没有几个有钱的正面典型吗?这样子谁还敢

11、 去搞化学? 当然有。 不过我要去吃饭了,下次再说。 化学家里面如果按照财产排排序,除了诺贝尔这个暴发户、以外,恐怕就要算英国人卡文迪许(HenryCavendish1731一1810)。 作为业余的科学家,钱财是个躲不开的问题。药品、仪器、人工都需要钱。而研究科学又需要纯洁的科学精神,当时结合得最好的也就是卡文迪许了。按照后人评价,他是18世纪英国有学问人中最富者,有钱人中最有学问者。幸亏不是有学问人中最浪漫者,浪漫人中最有钱者,不然就太完美了:) 这个老头出身贵族,遗产所得甚厚,超过130万英镑,货真价实的百万富翁。偏偏又不喜欢花钱,可以说对钱没甚么概念。有一次,经朋 友介绍,一老翁前来帮

12、助他整理图书。此老翁穷困可怜,朋友本希望卡文迪许给他较厚的酬金。哪知工作完后,酬金一事卡文迪许一字未 提。事后那朋友告诉卡文迪许,这老翁已穷极潦到,请他帮助。卡文迪许惊奇地问:“我能帮助他什么?”朋友说:“给他一点生活费用 。”卡文迪许急忙从口袋掏出支票,边写边问:“2万镑够吗?”朋友吃惊地叫起来:“大多,大多了!”可是支票已写好,他也就不再 收回。faint,那时候的两万英镑! 他又把他家的部分房子进行了改造。一所公馆改为实验室,一处住宅改为公用图书馆,把自家丰富的藏书供大家使用,1733年他父亲死后 ,他又将他的实验基地搬到乡下的别墅。将别墅富丽堂煌的装饰全部拆去,大客厅变成实验室,楼上卧

13、室变成观象台。甚至在宅前的草地 上竖起一个架子,以便攀上大树去观测星象。至于践踏了那些名贵的花草,他毫不在乎。 提到卡文迪许,就不能不说一下著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这是第一个现代物理(faint,为什么不是化学?)实验室,培养出了26位诺贝 尔奖得主。不过它并不是亨利卡文迪许建立的,而是在他去世六十四年以后的1874年建成,赞助者英国公爵德冯夏尔卡文迪尔是他的 亲戚(还是有钱一族.冠名权完美的体现科学和财富的力量) 。历任实验室主任都是超级牛人:现代声学和光学的奠基人瑞利,电 子的发展者JJ汤姆逊(他在28岁时就当上了主任),现代原子核物理学之父卢瑟福,以科学研究组织工作见长的WL布拉格,现代固 体物理的先驱莫特。当然,还有这些人中唯一的非诺贝尔奖得主,第一任实验室主任和创建人麦克斯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