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走”完长征的婴儿》.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0371550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走”完长征的婴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走”完长征的婴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走”完长征的婴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走”完长征的婴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走”完长征的婴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走”完长征的婴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走”完长征的婴儿》.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走”完长征的婴儿【篇一】 教学目标: 1、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围剿”、“奄奄一息”、“衣衫褴褛”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依据提示概括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 3、理解课文最终一句话的含义,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决的革命信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归纳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留意人称的变化。 2、理解课文最终一节,知道“走”、“精神财宝”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提醒课题,了解长征。 1、出示课题,指名读。 2、对课题质疑:什么是长征?这里的“婴儿”指谁?婴儿怎么能“走”? 说明: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语往往是学

2、生学习课文的途径。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培育学生质疑力量,又直接通过关键词的理解进入课文学习。 3、初读课文,解决局部问题。 (1)了解长征。 读课文,说说你对长征有了哪些了解。 (引导学生重点从课文的第一、二节中找到相关的内容,说说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什么时候开头长征,从哪里动身等。) 沟通,出示:1935年11月19日还击“围剿”、保存实力、北上抗日湘鄂川黔革命依据地陕北学习“剿”,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围剿”。看地图,知道湘鄂川黔的地理位置。 依据提示说几句话,介绍一下贺龙率领的这支红军部队的长征。 说明:长征对于学生来说比拟遥远、生疏。如何来了解长征呢?课文中为我们供应了相关的信息。教师要

3、引导学生去读,去找,然后把这些信息进展整合、归纳。在此根底上,再组织学生进展说话练习。这样既了解了长征,又训练了语言,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2)文中的婴儿就是贺捷生,贺龙元帅的女儿。当时她还只是个襁褓中的婴儿。理解“襁褓”。 4、一个不满一岁的婴儿竟然也“走”完了漫漫长征路,最终到达了陕北,这真是一个奇迹。那么她是怎么“走”完长征路的呢?我们来读读她说的话。 二、整体感知,了解写作方法。 1、指名分节读第26节,读准:一步不落、着落、衣衫褴褛。 2、说说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1)用第一人称“我”来写,这是自述。 (2)第26节每一节都有前引号,第6节后有后引号,这是引用仆人公的话来写

4、。 说明:这是一篇采访稿,因此写作方法与平常学习的课文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在读文中了解不一样的写作方法,知道由于仆人公叙述的是自己亲身经受的事情,所以用第一人称来写显得亲切、真实、动人。 三、深入学习,概括长征途中的大事。 1、默读第26节,思索:贺捷生叙述了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写的。 2、学习第2、3节,指导概括。 (1)自由轻声读这两小节,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当时的状况和结果。 (2)沟通。1935年11月19日,刚刚诞生18天的“我”被母亲背在身上,随部队开头长征。 (由于主要是讲“我”的事,所以引导学生用被字句来讲。“我”指贺捷生,要加引号,概括时也可以用第三人称。) 说明:学生刚开头

5、学习概括,教师要从方法上进展指导,循序渐进,让学生一步一步学会归纳。在学习过程中,以鼓舞为主,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进展归纳,只要根本内容包括即可。 3、学习第4节,组内概括。 (1)读第4节,依据提示,小组内概括其次件事。过封锁线时。 (2)沟通。 (3)比拟:过封锁线时,为了不暴露部队,“我”被妈妈捂住头,险些丢了命。过封锁线时,“我”被妈妈捂住头,险些丢了命。哪一句话意思概括更清晰?为什么? (指导学生概括时要了解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说明:通过比拟,再一次从归纳的方法上对学生进展指导,提出明确的要求。 4、读第5、6节,依据提示,选择其中一件事概括。突围时,。过草地时,_。 5、

6、沟通。 (1)突围时,“我”被父亲颠落在路边,幸亏被老乡捡到,才回到父母的怀抱。比拟“丢”和“颠落”。 (结合“一路冲杀”体会用“颠落”一词的精确性。) (2)过草地时,“我”奄奄一息,大人为“我”预备了棺材一块白布,但“我”的生命力强得特别,最终走出了草地。联系上下文理解“奄奄一息”。 说明:词语训练的一个特点是不脱离语言环境。在概括大事的过程中进展词语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正确地领悟其中的含义,更能帮忙学生体会用词的精确。 6、现在你就是贺捷生,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把四件事连起来说一说。 四、再读课文,理解最终一节。 1、再读课文,感受长征的困难。 (1)引读第3节。长征途中,红军经受了生与死,血

7、与火的考验。天上有敌机侦察轰炸,地上有敌军围追堵截。然而阻碍红军的不只是敌人,还有更恶劣的自然环境。当时正值寒冬季节,风雪交加,红军面对的困难无法想象。 (2)看录像,了解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辛。 师:靠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决信念,红军克制重重困难,最终到达了陕北,长征取得了成功。 2、说说长征精神是怎样的精神。学生沟通。 师小结:贺捷生奶奶认为这些精神就是她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宝。 板书: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宝 说明:通过朗读和观看录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红军长征的困难困苦,感受长征精神,体会红军坚决的革命信念,渗透民族精神训练。 3、读最终一节,说说“走”的含义。长征时的贺捷生只是一个未满周岁的婴儿,父

8、母亲抱着她走完长征路。她同样经受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父辈们坚决的革命信念、坚韧的革命意志始终鼓励着贺捷生。 五、拓展练习 贺捷生奶奶的“长征”经受,布满了传奇,更布满了艰辛,选你印象最深的内容说给你的伙伴或家人听,留意人称的变化。 【篇二】 教学目标: 1、用学过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并理解词义。 2、读准课文,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 3、了解最终一句话的含义。 4、了解长征途中的困难困苦,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决的革命信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最终一节,理解“这段经受成为她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宝”的意思。 教学预备: 收集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 教学过

9、程: 一、导入新课 1935年11月,红军为了保存实力,为了北上抗日,开头了耳万五千里长征。一个不满一岁的婴儿竟然也“走”完了漫漫长征路,最终到达了陕北,这真是一个奇迹。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出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状况 1、沟通课题中的婴儿指谁?“走”为何加引号?从哪里看出来? 2、正确的读通课文 三、深入学习课文 1、齐读最终一节,并质疑。(为什么这段经受会成为贺捷生奶奶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宝?)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看贺捷生奶奶在长征过程中遇到了多少困难?发生了什么事?带着问题自由读26节。遇到的困难用曲线划出。 2、沟通:23节 遇到的困难:“把刚刚诞生18天的我放进箩筐,

10、背在身上,随部队动身。”、“天上有敌机侦察轰炸,地上有敌军围追堵截,又值寒冬季节,风雪交加。” 大事:1935年11月19日,刚刚诞生18天的贺捷生被母亲背在身上,随部队开头长征。 练习说话:天上有敌机侦察轰炸,地上有敌军围追堵截。遇到的困难无法想象(设计说明:说话练习,帮忙学生积存语言。) 第4节:遇到的困难:“妈妈怕我的哭声会暴露部队,便用衣服紧紧捂住我的头。”、“我的脸都憋紫了,险些丢了小命。” 大事:有一次过封锁线,为了不暴露目标,妈妈用衣服紧捂贺捷生的头,她险些丢了命。 第5节:遇到的困难:“父亲把我裹在怀里,骑在立刻,一路冲杀。”、“老乡捡到了被颠落在路边的我”。 大事:一次突围后

11、,父亲发觉怀中的贺捷生丢了,幸亏老乡捡到,她才又回到父母怀中。 第6节:遇到的困难:“我已经病饿交加,奄奄一息,连哭的力气也没有了,眼看就要断气”、“我根本没有自己的衣服。”、“不知从哪里找来了一块白布”、“红军长途跋涉,也都衣衫褴褛”。 大事:过草地时,贺捷生奄奄一息,大人为她预备了棺材一块白布,但她的生命力奇强,最终走出了草地。 3、小结:贺捷生的父母为了革命的成功,经受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靠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决信念,克制重重困难,最终到达了陕北,而他们未满周岁的女儿竟然是这样被她的父母抱着,走完长征路的。你能说说最终一句话的意思吗?沟通。 四、拓展练习:从网上或到图书馆查找有关长征的书籍,讲一个有关长征途中的故事。(设计说明:增长学生阅读量,扩大学问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