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作文.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0369708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作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让学生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作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让学生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作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让学生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作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学生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作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作文.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让学生走进生活 让生活走进作文 中心小学 李红在作文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每当教师布置作文时,不少学生就眼睛盯着天花板,长叹着,无话可写。即使强迫着自己写下去,也是内容空洞,千人一面。应试教育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空话,套话的应试生活。面向生活,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会理解生活,表达生活,注重让学生亲历生活,获得体验,将生活的素材转化为习作的内容。一、走进生活,学会观察在作文课上,很多学生之所以会“谈作文色变”,这跟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不仔细,对写作素材的不积累有很大关系。不管写啥文章,首先在心理上结了一个大疙瘩,好比没上战场先惧三分

2、。导致产生写作恐惧心理的原因,主要是对作文认识不够和对自己缺少信心。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首先使他们认识到写作文就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要说的话。作文没有什么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平时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启发他们思考,搜索写作素材。我们必须经常去训练我们的观察能力,用独特的眼光去“扫描”社会或自然。总之,观察是生活素材积累的前提条件,创作时,必须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观察是作文的关键,观察的过程就是深入生活的过程,也是获得真知的过程。那么如何观察,观察什么呢?第一,观察社会,把握时代的脉搏,我们不但要了解改革开放,也要了解市场经济;不但了解下岗

3、职工的忧虑与苦闷,也要了解上岗的探索与喜悦。第二,观察自然。我们不但要走进名山大川的雄伟与旷远,也要走进溪流如茵的清晰与雅致,满怀激情的拥抱那春燕南北,长虹溢彩,金果飘香,白雪皑皑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引发出一些自然感悟,使人文素养得到熏陶,良好个性得以形成,人格魅力不断升华只要我们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观察世界。作文就不再是“无米之炊”,学生便会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尽情写作,激情满怀,童心焕发,自鸣天籁。二、走进生活,积累素材诗人何其芳说:“生活是多么的广阔,生活是海洋。”要使学生笔下有东西可写,就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到广阔的生活中去积累素材。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的

4、源泉来自平凡的生活的点点滴滴。一个人的本领再高,如果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也难以写出好文章。许多著名作家大多经历了作品所描述的生活,能够历其境,经其事。所以写出来的作品能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进行作文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作文所反映的生活面是十分广阔的,作文能反映的生活丰富多彩的。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为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学有所获,应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我还发动学生,课下搜索整理名诗名句,精彩片段,在晨读之时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背。我还把学生中的优秀的文章整理成册,相互传阅,然后

5、再让他们把搜索到的有用的材料记录下来,整理成一本小册子,这不仅为他们现在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能为以后的习作埋下伏笔。三、走进生活,感情悟理紧紧贴近生活,生活就会源源不断的进入文章。其实文章成功的关键在于贴近自我的心灵。很多学生的作文仅仅是“生活的复印件”,压根儿就没有惊喜、沮丧之类的情感因素,自然写作主体鲜活的生命力难以显现,作文就索然无味。而这种情感因素的生成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感悟越深刻,情感越丰富,作文的生命力也就越强。教师可多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在丰富的生活中,让学生不仅要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还要用一颗敏锐善感的心去感受生活:当你帮助了别人时,不要把一个笑容、一

6、句“谢谢”,当做很平常的动心,其实这里包含着一颗感恩的心;当你受到了挫折,不要自怨自艾,这是生活给你的馈赠,细细品味你会明白很多;看到别人吵架,不要当做一场闹剧,你仔细聆听一下他们的“言论”,考察一下他们的心理、动作神态,你会更深入的了解某个人或某件事引导、组织学生拎着录音机、拿着数码相机走出校门,到田野、街道、机关、工厂去采录各种声音,捕捉各种生活画面,感受时代的节奏。孩子在采录的过程中不仅耳闻,而且目睹、心思,受到了教育,经历了作文有“物”到“意”的转化。活动后,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练习作文,引导孩子经历由“意”到“文”的第二重转化,让学生不断学会品味、学会感动,感受生活的艰辛、成功的乐趣、

7、集体的温暖和自然的情趣;让学生在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中获得激情,在对丑恶现象的鞭挞中体会义愤,在劳动中收获快乐从父母的眼睛里读懂关爱,在和花草树木的对话中放飞梦想“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有用心去感悟、思索,让学生“吾手写吾心”,给大自然、社会赋予生命的情感,学生的笔端才会流溢出有灵性和活力的欢歌。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四、走进生活,走进作文让作文进入生活,让生活进入作文,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努力激励学生真实的展示过心灵流程的自己的思想,在真诚拥抱生活的基础上抒发心灵深处的真实情愫,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人,这也体现了语文的外延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观。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生活是作文唯一的源头活水,生活中处处有作文,作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