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句方法学案.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0368905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1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断句方法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断句方法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断句方法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断句方法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断句方法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断句方法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断句方法学案.doc(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断句方法 学 案一、例题:将下面的语段用斜线断句例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200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塞翁失马)例2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师旷劝学于平公)例3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深浅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

2、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治水必躬亲)二、讨论并总结断句的方法:方法1、借助 断句。方法2、凭借 断句方法3、凭借 断句方法4、凭借 断句方法5、凭借 断句方法6、凭借 断句方法7、凭借 断句方法8、凭借 断句 三、练习:将下面的语段用斜线断句1、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执 竿 入 城)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3、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

3、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 (留侯列传)4、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织之欤曰否以粟易之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四、作业:将下面的语段用斜线断句1、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子罕弗受玉)2、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3、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

4、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4、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 ( 赵人患鼠)5、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为学) 文言断句总体设计教案共六课时第一课时 断句趣闻第二课时 断句步骤第三课时 断句方法 第四课时 断句方法 第五课时 断句方法第六课时 高考题断句趣闻 举例:v 这是秀才给地主的对

5、联.v 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v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横批:人多病少。用“/”作为间隔符号辨清对联的不同含义v 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人多病/少。 v 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人多/病少. 标点留客1、一位潦倒书生,到友人家中作客。刚巧连日下大雨,书生在友人家住上好几天。其友人想赶他走,就写了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字条本意指“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书生看后,脑筋一转,在字条上加了两个标点,使之变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其友人见状,便无可奈何让书生继续住下去。断句比较: 断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断2:下雨天,留客

6、天,留我不?留。还可以断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一次会上,郭沫若拿出一张字条,上有一段古文,他请在座的朋友标点。这段文字很简单:“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在座的朋友提供了四种答案: 一、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二、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三、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四、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这段话到底该如何标

7、点? (贡树铭郭沫若的试题,载2001年第4期咬文嚼字) 评介:原文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作者给出的参考答案是第四种。意思是:“舜是什么?是人;我是什么?是人。有作为者也应该像他那样。”古文没有标点,读古书首先要学句读。句读不通,难解真意。何以见得?此例可证。阔少年断错句娶错妻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的美人,非常高兴。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

8、我呢?” 标点巧用一例抗日战争时期,有些汉奸在街头巷尾的墙壁上,写上一条巨型标语“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过了不久,这条标语上,忽然多出一点逗号,使这条标语改变了意思 “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 只消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就使意思完全相反。 良师秀才古时,有位秀才出了一张招生告示,报酬方面则写成 “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开学以后,秀才只收有钱人家的学费,穷人则分文不收。原来,穷人来读书,秀才就这样读 “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当有钱人家到来,则改成 “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标点遗嘱 有位老人临终前立下遗嘱,内

9、容是 “八十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干涉”。 老人的儿子和女婿,都认为自己是继承人,两人最终对簿公堂。 主审官命他们提出理由,女婿便抢先念道 “八十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 接着,儿子说“八十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 主审官一听,感到为难,无从断案。 一诗多断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有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清明,诗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谣指杏花村。 杜牧绝对想不到,在他之后,会有许许多多形形色色而妙趣横生的清明出现! 传说,在1078年清明这天,大文豪苏轼登云龙山放鹤亭拜见张山人,吟诵了

10、这首诗。恰巧张山人兴致很高,知苏轼才华横溢,便有意一试,要求苏轼将该诗变其形,而不失其意。苏轼欣然答应,脱口而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仅变几处标点,竟成了一首绝妙小令。 1957年,羊城晚报刊出以“世界上最短的剧”为题的剧本,也是用杜牧清明诗改的。 时间:清明时节。天气:雨纷纷。地点:路上。人物、情节: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更有甚者,后来还有人将诗改为电影剧本镜头:镜头1:清明时节,雨纷纷。镜头2:路上。镜头3: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镜头3;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人将清明改为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

11、,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也有人改为四言诗的:“清明时节,行人断魂。酒家何处?指杏花村。” 有人改成为南乡子:“清明时节,雨落纷纷。断魂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不远杏花村。”也有创新精神 。词二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散文小品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北京高考说明古代诗文阅读要求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和古典诗词。 1.常见

12、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 2.常见文言句式的理解 常见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 3.文章内容的理解(包括翻译、断句等) 4.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5.文章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 6.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 8.古典诗词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分值:5分断 句 步 骤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断开的先断开, 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 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第三步:借助“方法”,巧妙断句。读文段: 感知整体文意很重要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

13、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练习1、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执 竿 入 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执 竿 入 城)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

14、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但是我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练习2、有 妇 人 昼 日 置 二 小 儿 沙 上 而 浣 衣 于 水 者 虎 自 山 上 驰 来 妇 人 仓 皇 沉 水 避 之 二 小 儿 戏 沙 上 自 若 虎 熟 视 之 至 以 首 抵 触 庶 几 其 一 惧 而 儿 痴 竟 不 知 怪 虎 亦 卒 去 意 虎 之 食 人 必 先 被 之 以 威 而 不 惧 之 人 威 亦 无 所 施 欤 故事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留在沙滩上自己到水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