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生产情况趋势调查工作小结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0366239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猪生产情况趋势调查工作小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生猪生产情况趋势调查工作小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生猪生产情况趋势调查工作小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生猪生产情况趋势调查工作小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生猪生产情况趋势调查工作小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猪生产情况趋势调查工作小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猪生产情况趋势调查工作小结(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猪生产情况趋势调查工作小结 202X年福堪镇统计办公室在县统计局、福堪镇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开展统计调查工作,开拓创新,积极工作,圆满完成了2年三月至今的生猪生产趋势调查阶段性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1、自县统计局开始部署工作以来,福堪镇统计办公室按照县局的要求,在我镇张韩平村景顺养殖场,进行生猪调查,该场存栏近202X头,出栏1000-300头。 2、我们积极参加统计局组织召开的农业统计会议,关于生猪生产趋势调查培训会,会上强调要严格执行国家调查制度,高质量的完成年报、定报调查任务,完成调查任务是我们的立足之基、立生之本、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要进一步夯实调查网点的基础工作,规范制度

2、、强化管理、加强统计人员和调查户的思想,业务培训,加大下点入户检查指导工作力度,严格执行报表制度,圆满完成各种报表上报任务。 3、由主管统计的科级干部会同畜牧部门亲自深入养殖场区落实存栏数据,并现场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养殖户每月积极配合乡镇统计人员采集数据,我们保证每月25号亲自到现场采集数据,8号前录入平台,使生猪调查开展的有声有色。 第二篇:生猪生产情况调查报告生猪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要求,我局组织人员对全县生猪生产情况做了一次大概调查,调查了一10个规模养殖户、个饲料经营个体户,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生猪市场价格“冰火两重天”。主要体现在毛猪出栏和猪肉价格上,现生猪出栏价格1.2元

3、公斤,而猪肉价格一值保持在2元/公斤高价位。近3个月,仔猪徘徊在0元/公斤左右。 、生猪存出栏变化影响略大。从规模养殖户中了解到,母猪淘汰率略高。主要表现在2X年以前老规模养殖场和年出栏500头以下规模养殖场,淘汰率比正常高出1个百分点左右,近三年新增规模养殖场母猪处在生产高峰期,产能比较正常。 3、生猪养殖效益“生死两重天”。在饲养管理水平较高,按出栏毛重125公斤/头外三元猪,毛猪价格7元保本计算,每出栏一头毛猪总价1元,养殖户每出栏一头要亏2元/头左右。而屠宰场猪肉平均出场价19.元,按7%的出肉率,总价可达12元。养殖户处在产业链的最低端,养殖周期最长,效益最低,饱受煎熬。 4、仔猪销

4、售及养殖户春季补栏“不乐观”。从村组和仔猪贩卖经营户那里了解到,养殖户存观望态度,仔猪销量不大,养殖户填栏补栏积极性不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生猪行情过度低迷,持续时间较长;二是散养户减少。 5、后期生猪形势预测。从目前来看,正处于猪肉消费淡季,估计在-月份价格会有所回升。 、当前应对措施及有关建议。一是合理淘汰产能较弱母猪,二是做好疫病防控,三是建议能繁母猪补贴政策能否变通,不搞“麻花雨”,以县为单位,按全县能繁母猪数统计将补贴打捆到县,用于年出栏00头上生猪规模养殖场进行粪污治理、标准化改造,淘汰弱势猪场,减轻环保压力,增加市场竞争力。 二o一四年三月三日 第三篇:生猪生产情况生猪生产情况

5、调查 我县9月份生猪存栏24万头,同比增加4.6%,出栏8万头,同比减少0%,10月份存栏3991万头,11月份存栏41万头,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当前出栏67.6万头,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减少,存栏下滑、出栏加快的现象不明显。 目前影响我县生猪生产的因素: 、国家宏观政策的扶持。这两年,国家对于畜牧业特别是养猪业投入了较大资金进行扶持,这两年,我县也争取到了标准化生猪养殖场改扩建项目及现代农业生猪生产项目,特别是今年实施的生猪调出大县奖励项目,极大的促进了我县养猪业的发展,养殖户积极性提高,许多新的规模养殖场出现,原有的规模场也积极进行改扩建,标准化进一步提高。 2、饲料原料价格上升使生猪成本线

6、上升。近期,随着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的上升,生猪成本线也随着上升,这样养殖户盈利较少。 3、规模养殖场大量增加,风险意识明显增强。经过0 6、0 、02X年的洗礼,大量的散养户退出养猪业,是的规模养殖比例增加。同时去年开始超高盈利使得幸存下来的猪场资金实力剧增,更多新的规模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长期从事养猪业,并且经过洗礼后的规模养殖厂风险意识明显增强。 4、农民工返乡增加,散户回归可能性大。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众多企业,目前国内已经出现农民工返乡潮。由于内地农村缺乏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农民工返乡再就业的问题比较突出。养猪业投资小,而且去年的高猪价让很多养殖户尝到了甜头。据调查,已经有

7、不少反响农民工欲重操旧业,继续从事养猪业。之前散养户的退出,部分市场已经被规模场填补,现在散户若回归,使未来生猪供应过剩的压力再次增加。 规模养殖场情况: 对龙喜城畜业及金生畜业两家大型养殖企业进行了调查,总体来说,其生猪生产呈上升趋势,存栏及出栏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据其负责人介绍,由于防疫等措施到位,饲养管理比较科学,养殖场受疫病等因素影响较小,特别是龙喜城的仔猪,由于品质优良,价格均在24元千克以上,远远高于市场价。 年前稳定生猪生产的主要做法: 一是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一方面针对不少养殖户缺乏科学饲养技术和防疫技术,采取多形势、多层次、多渠道的养猪技术培训班,并大力实行“科技

8、入户”活动,切实提高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技术水平。 二是是扩大饲养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努力解决用地、资金等问题,促进养猪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在规模养殖场区大力推广标准化饲养管理,从饲料、兽药等环节入手,严格控制药物、激素等违禁制品的使用,提高产品理化指标,保证产品营养安全。同时大力推动无公害、绿色以及有机畜产品认定工作,争创名牌产品,以品牌效应带动产业发展。 三是是建立信息网络,解决产销脱节。通过协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形势,将分散的饲养场户有机联合起来,形成规模优势,共同闯市场,解决分散饲养难以解决的诸如品质、信息、价格等问题,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加强信息发布和预警分

9、析,指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适度扩大养殖规模,规避市场风险。 第四篇:我县生猪生产销售情况调查报告我县生猪生产销售情况调查报告 五月份以来,受全国性牲猪市场影响,我县牲猪滞销,价格下滑,生产、销售、消费矛盾加剧。针对这一情况,县物价局对全县牲猪生产、销售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牲猪生产、销售基本情况 牲猪生产是我县农业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养殖方面,我县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殖户600家,其中年出栏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20家,年出栏万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3家。目前全县存栏牲猪188万头,可出栏牲猪2万头,预计全年可出栏牲猪223万头。 屠宰方面

10、,全县共有屠宰场12个,其中半机械化屠宰场8个,简易屠宰场个,年屠宰1万头牲猪的标准化大型屠宰场个。全年屠宰能力0万头,实际屠宰量大约5万头。 销售方面,除自宰自食外,县内全年商品猪市场容量大约万头,其中本地猪约2万头,占0,外地猪约3万头,占6%。同时双汇、雨润等冷鲜肉年销售大约300万斤,占整个肉类市场的份额。 二、当前牲猪生产及销售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养殖收益不高。据调查,黄道山养殖场每年出栏牲猪000头,实行全价饲料养殖。一头20斤的牲猪,从幼崽到出栏,养殖周期为6个月,幼崽200元,幼崽养殖到3斤饲料、人工费用100元,30220斤养殖期间,3斤全价饲料长斤猪,饲料费用(2

11、0斤3斤)3 斤.元/斤=912元,人工劳务费、管理人员工资50元,自然死亡3分摊15元,固定资产折旧20元,母猪更新、品种改良10元,利息18元,场地租金13元,水、电费24元,检疫、防疫、诊治费7元,合计养殖成本1490元,每斤养殖成本19.0元0斤=6.68元。目前牲猪收购价格每斤.0元7.00元,每斤养殖收益0.2元0.元,每头养殖收益约50元10元。 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养殖饲料价格不断上涨;二是养殖劳务费用和管理费用不断增加;三是养殖技术和养殖方法比较落后;四是周期性牲猪市场滞销,价格下滑。 2、经营差价过大。目前牲猪屠宰经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肉类食品公司统一

12、收购、统一屠宰、统一批发到经营户销售;二是由经营户自行收购、定点屠宰,交纳规定税费后自主经营销售。为准确掌握牲猪销售利润,调查组现场各宰杀一头外购猪和一头本地猪进行分析比较。其中,一头河南购入猪毛重250斤,每斤购价6.90元,宰杀后净肉04.5斤,净出肉率为81.8%,心肺、猪肚8.5斤,猪头13斤,大、小肠5斤,肉类食品公司批发给经营者净肉、心肺、猪肚价格每斤1.5元,猪头价格每斤元,大小肠价格每斤3元,批发环节毛利204.5斤105元/斤+.斤10.元/斤13斤4.5元/斤+斤3元斤-20斤6.90元/斤=55元,除去国税2元,地税0元,屠宰工资2元之外,批发环节纯利530元,平均每斤2

13、.12元。销售环节毛利(204.斤+.5斤)(13元/斤-10.5元/斤)=32.5元,销售工资费用按每斤肉1元计算为213元,除去后纯利319.5元。批发和销售环节共计毛 利1117.5元,纯利849.5元。 另一头本县养殖猪毛重28斤,宰杀后净肉86斤,净出肉率为78.2。心肺、猪肚75斤,猪头12斤,大小肠5.5斤,肉类食品公司批发环节毛利18斤10.元/斤+7.5斤1元/斤+12斤4.5元/斤+5.斤3元斤-8斤7.1元斤=41245元,除去国税0元,地税10元,屠宰工资5元外,纯利357.45元,平均每斤1.5元,销售环节毛利(86斤+7斤)(13元斤-105元/斤)=43.75元,

14、销售工资费用按每斤肉1元计算为3元,除去后纯利2.5元。批发和销售环节毛利896.2元,纯利642元。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两点。一是经营环节利润水平明显高于生产环节。二是外县调入牲猪明显比本县养殖的牲猪赚钱。 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全国性牲猪供大于求,收购价格难以上扬;二是外地牲猪规模养殖,饲料价格低,成本相对较低;三是外地牲猪品种优良,出肉率较高;四是少数经营者故意压低收购价格。 由于外地商品猪出肉率高,经过长途运输,运到屠宰场空腹过称价格比本地猪还低005元/斤,而本地猪要到猪场去拉,喂饱过称,价格反而又高,经营外地猪的利润明显高于经营本地猪的利润,这样带来一个新的更大的

15、矛盾,肉品经营人员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更愿意购买外地品种优、价格低的牲猪,进一步加剧我县牲猪销售困难和产销矛盾。 3、市场经营无序。第一,经营方式不规范。国家推行“定点屠宰、 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销售”的牲猪屠宰经营管理模式。而我县的经营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乡镇由肉类食品公司统一收购,统一屠宰,统一销售,有的乡镇个体经营户可以收购牲猪,到屠宰场定点屠宰,屠宰场收取税费和屠工费后由经营者自行销售,有的乡镇向屠宰场承包,只下达税费任务,不管收购经营,还有的乡镇向经营者收购白条肉,再批发给个体户销售。第二,购销市场较乱。全县没有形成整体市场,各乡镇肉类食品公司和个体经营户自行其是,无论是收购本县牲猪和调购外地牲猪,还是将本县牲猪外销,各自为政,单独经营,没有形成统一规模,难以适应市场,融入市场,难以积极组织本县牲猪外销。同时,由于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不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