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0365831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必修第6课琵琶行导学案编写人:陈学富 审核:高一语文组 时间:2012-2-26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1.了解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及贡献。2.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高超艺术技巧。3.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无限同情。【学习重点】提示诗歌形象和语言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和艺术特点,提高诗歌鉴赏水平。【学习难点】品味诗歌中对琵琶演奏声的精湛描写,学习象声摹音、设喻作比的修辞方法。【学法指导】1.通过朗读体会诗歌,提示诗歌形象和语言的内涵,体会作品情感和艺术特点。2.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学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3.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提高诗歌鉴赏水平。【时间安排】三

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要点】自主学习,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诗歌情感。【学习步骤】一、知人论世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29岁中进士,历任秘书省兵书郎、翰林学士、左拾遗(谏官)等职。他抱着“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他又写下了以新乐府和秦中吟为代表的许多“讽喻诗”。这些诗反映了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白居易在43岁时被改职任大子左赞善大夫。次年(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上朝时被地方军阀派人刺死,御史中丞裴度亦被刺伤。白居易激于义愤,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产”。一些权臣竟给他加上越职奏事的

3、罪名,并造谣陷害,他被贬为江州刺史(唐时刺史垮州的长官),继而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著有白氏长庆集,今存诗近三千首。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生平与诗作时期生活特点诗歌特点前期(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前)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后期(即自贬江州司马到死)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二、自主学习1.

4、字音积累钿(din)头银篦(b) 水浆迸(bn ) 迁谪(zh) 沾湿(zhn )恬然自安(tin) 呕哑(u y) 嘲哳(zho zh ) 幽咽(y)铁骑(j) 红绡(xio) 贾人(g) 捻(nin)渚(zh)清 教坊(fn) 间关(jin) 名属(zh)2.关于“琵琶行”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乐府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三、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把握感情基调。阅读

5、和鉴赏诗歌,首先要通过阅读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结构。请你按时间顺序,把诗歌正文部分分为五部分,并用七字句概括出每一部分的段落大意。序言: 交代写作动机。(1)第一部分:江头送客惨将别。 (2)第二部分:江上聆听琵琶曲。(3)第三部分:歌女倾诉身世苦。(4)第四部分:同病相怜伤迁谪。(5)第五部分:重闻琵琶青衫湿。2. 品读“序言”问题探究:(1)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明确:小序交代了时间(元和十年)、地点(湓浦口)、人物(作者和琵琶女)和故事的主要经过(巧遇琵琶女、听琵琶女演奏和为琵琶女作曲),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2)小序的作用是什么?明确:小序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

6、怀的感情基调。第二课时【学习要点】1. 赏析第三、四段,分析情感共鸣的原因。2. 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步骤】一、自主学习朗读第三、四段,思考: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琵琶女和诗人自己3.人物共同点是什么?同是天涯沦落人 4.诗人是用哪两句诗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合作交流1.思考:为什么诗人会同一个从未谋面的下等的歌妓产生共鸣呢?赏析三、四段,请划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并进行概括。2.第三段前半部分写乐事,是否与琵琶女的苦身世矛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 诗人将琵琶女的受宠

7、与失宠进行了对比,请概括一下是怎样的对比描写。少年得意老年失意 年轻貌美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独守空船 恣情欢笑满腹辛酸4.研读第4自然段,思考:诗人与琵琶女无论社会地位还是生活态度都有着明显的不同,那么他为什么要说他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结合上下文,概括一下诗人和琵琶女有什么样的共同遭遇?明确:琵琶女自诉身世苦 诗人自叹谪居苦 本是京城女 去年辞帝京 名满京都的艺人 才华横溢的诗人 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 因直言进柬而遭贬谪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三、突破疑难1.如何理解琵琶女形象?作者塑造了琵琶女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商人重利寡情提出了控

8、诉。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2.为什么要极力铺写琵琶女这一形象?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正直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见其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二者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

9、不容贤能的黑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蕴含着许多能使人从悲哀中出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美学价值,现实意义)第三课时【学习要点】赏析诗中音乐描写的技巧及作用。【学习步骤】一、自主学习背诵第二段中琵琶女演奏部分,仿照所给范例填写表格内容。过程场景特点方法序曲转、拨、掩抑、思、诉(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以议评声开始大弦嘈嘈急雨小弦切切私语错杂弹、落玉盘浊杂粗重轻细凄切清脆圆润以喻摹声过渡间关滑 幽咽难婉转、不畅以形绘声发展冷涩凝绝 不通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声弦暂歇以形绘声高潮银瓶-乍破-迸 铁骑-突出-

10、鸣雄浑激昂结束收拨、画 一声、裂帛清脆尖利尾声悄无言 秋月白戛然而止、余音绕梁以人衬声以景托声二、合作交流(一)品读第一段(第一次演奏:江头送客闻琵琶)问题探究:1在这一段出现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明确:作者在江头送客,正当秋夜,枫叶如丹,荻花飘白,风声瑟瑟。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烘托了惆怅惜别的悲凉气氛,而且为下文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环境气氛。2、重点语句赏析。(1)“主人下马客在船”这句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明确:互文。意思是主客一起下了马上了船。 秦时明月汉时关。东西植松柏,南北种梧桐。(2)“举酒欲饮无管弦”有什么作用明确:为下文琵琶女的出场埋下了伏笔,并和后文“浔阳地僻无音乐

11、”形成照应。(3)“醉不成欢”说明酒虽多,却不成欢,言外之意就是心情郁闷,举杯浇愁愁更愁。大家想想,诗人心情郁闷仅仅是因为不成欢吗?不是,是为了什么?明确:是离别,朋友的即将离别才是诗人心情郁闷的真正原因。(4)最后两句用“忽闻”造成语气的强烈转折,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用水上传来的琵琶声打破了寂寞、郁闷和凄清。用“主人忘归客不发” 侧面烘托琵琶声的艺术魅力,感情由悲抑转为惊喜。(二)品读第二段(第二次演奏:江上聆听琵琶曲)问题探究:1分析琵琶女的出场(1)找出诗中表现诗人态度的动词,并分析这些动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态度。明确 :寻、问、移、邀、添、回、开宴。这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听到琵

12、琶声后所激起的惊喜心情和邀见琵琶女的急切心情。(2)找出诗中表现琵琶女反应的语句。明确 :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琵琶女是否愿意与诗人见面?为什么?明确 :不愿意。羞涩。仅仅是羞涩吗?我们知道琵琶女作为一个红极一时的歌女,在她年长色衰之后,嫁作商人妇,又遭到重利薄情商人的抛弃,面对这世态的炎凉,她有满腹的哀怨和苦衷。所以,她弹奏琵琶不是招徕顾客,而是借琵琶抒发自己哀怨的心曲。在这样的心态下,她又怎么可能想再次出来抛头露面呢?这一系列不同寻常的举止情状,表现了她不愿随便重新抛头露面的心理,暗示出她有着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和艺术才能。(4)既然琵琶女不愿抛头露面,最后为什么又出

13、来了呢?明确 :是因为诗人的态度。由于诗人“寻声暗问弹者谁”,又“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又“千呼万唤”,琵琶女深感盛情难却,却之不恭。在沦落天涯的不幸际遇中,觅得知音,这对于琵琶女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慰藉和鼓舞。诗人的举动表示了他对琵琶女应有的尊重和礼貌,这是以艺会友,决不同于一般文人墨客狎妓,征歌点曲。所以琵琶女终于摆脱了重重顾虑,登上了诗人所在的船头。然而毕竟是陌生人,不免有些拘谨,也许还夹杂着一点儿羞涩,故而“犹抱琵琶半遮面”。2.分析音乐描写(1)音乐是抽象的,它有声无形,缥缈难以捕捉。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无形的音乐形象化了。在第二次的音乐

14、描写中,共有九处比喻,你能找完整吗?这些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A.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C.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D.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E.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2)此文中,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除大量的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你能找出其他的描绘方法?A.叠词和联绵词: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作用:使音节悦耳动听B.运用的对比(有声和无声)、动静结合的方法: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正面描摹:转轴拨弦三两声,四弦一声如裂帛。(如前分析)侧面烘托: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