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doc3.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0363723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doc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毕业论文.doc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毕业论文.doc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毕业论文.doc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毕业论文.doc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doc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doc3.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毕 业 论 文论文题目 浅谈小学生作文与生活环境 学生姓名 谭雪峰 学号 1051201207695 入学时间 2010.春 专业 汉语言文学 试点电大(分 校) 开县电大 指导教师 程先国 重 庆 广 播 电 视 大 学2011年12月20日论文目录1选题意见p32任务书p43论文指导进度p54提纲 p6 5论文正文(包括论文提要)p8p166参考资料目录 p17选题意见论文题目:浅谈小学生作文与生活环境选题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时 间: 年 月 日毕 业 论 文 任 务 书毕业论文题目 浅谈小学生作文与生活环境 学生姓名 谭雪峰 入学时间

2、2010.春 试点分校(工作站) 开县电大 学 号 1051201207695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程先国 职 称 高级讲师 毕业论文研究的内容及要求:毕业论文写作进度计划:1、期限:自 2011 年 9 月 20 日起至 2011 年 12 月 20 日2、具体进度安排: 2011 年12 月20 日完成内容2011.9.20至10.20 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并写作初稿2011.10.21至11.15 一稿被初审后根据指导教师意见进行修改并进一步搜集资料以充实内容2011.11.16至11.30 二稿被指导教师再次审查进一步根据其意见进行内容或结构的修改2011.12.1至12.20

3、 论文最后修改完成后审查文本是否规范并作最后修订与装订工作论文指导进度第一次论文选题、论文提纲教师签字日期第二次(初稿)教师签字日期第三次(修改稿、定稿)教师签字日期提纲一、素材是作文的基础1、家庭生活环境给予学生最初的习作素材2、丰富多彩校园文化环境是学生作文的源泉3、社会在环境打磨人生成就作文的高层建筑二、阅读是作文的有效手段1、加强朗读创造和谐上进的环境,营造优雅的习作氛围。2、细读品味深度积累经验三、走进生活环境,自主习作1、减少束缚,自由表达2、返回生活世界自由发挥内容提要 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一切活动都是学生作文的好素材,小学生作文言而无物,内容空洞,或脱离生活,以知识代替生活

4、,或对生活理解肤浅、片面甚至偏激,这是当前学生作文的共性;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远离了作文的源泉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至世界社会,小至学校家庭,发生许多事情都会扣动同学们的心弦,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兴奋。我们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一个时而变换时而涌起感情波澜的生活领域。但是,有些同学提起笔来,还是觉得头脑空空,没有东西可写,原因是许多可供他们写作的材料或不曾仔细观察而视而不见,或不曾真切感知体验而成为过眼烟云。同学们在生活中要细细寻找闪烁的“珍珠”,使一件极细微的事情,一次真情实感的交流,一缕生活浪花的冲击而触发的情感,都变成生活的素材。关键词: 小学生 作文 生活化(论文正文) 有人说

5、教书是一份遗憾的艺术,总没有完美的结果。作为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很多的学生提笔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记,无理可寻。经过我十多年工作总结,学生作文难就难在没有贴近生活,空洞的为作文而作,为写而写。要想写出一篇有意义的文章更应紧贴生活。努力从现实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写起,记录生活小事,呈现自己身边的一草一物。曾有人说过现实是最好的老师。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力求更多更细地描绘生活。的确小学生作应从生活中写起。把身边的所见所闻尽量的原生态化。平常的工作注重生活积累。加强生活环境与作文的有机联系。一、素材是作文的基础1、家庭生活环境给予学生最初的习作材料放学后、星期天,学生常和父母亲一起参加家务劳动,或烧饭炒

6、菜,或打扫卫生,这些劳动生活可成为写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此,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或生活习性,可写些跟踪观察日记。再次,在适当的时候,学生不妨写些留言条、请假条等,用笔来跟父母亲进行沟通,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小学生除上学外,其余的时间一般都在家庭度过。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练习写人的文章,可写父母、亲人。写事的文章,可写家庭趣事或家务劳动。而现在各行业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使更多的人忘我工作。因此,工作的压力与疲劳使他们在与子女的感情上有的缺乏沟通,我经常告诫学生,回家多关心体贴父母,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组织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既创设了亲情氛围,

7、增长了知识,以为创作提供了好的素材。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中发生的重大事情也会在孩子心中掀起波澜因此,我们将作文教学的空间由学校辐射到家庭,引导学生写写自己的家庭生活感受,他们感到容易下笔。 (1)、体验家务劳动。孩子们不同程度地经历着各种家务活,洗衣、做饭、扫地等家务劳动伴随他们成长。劳动给予孩子很多的课外知识,也让他们品尝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2)、感受家庭亲情。“非典”时期有个孩子她在日记中写道:“可怕的非典什么时候才能消灭啊?爸爸妈妈最近工作特别忙,常常加班。我回到家,只能自己做饭、洗衣。虽然比较辛苦,但我知道:爸爸妈妈在预防“非典”的第一线工作,我一定会全力支

8、持他们的。爸爸妈妈,你们安心工作,女儿会照顾好自己的!” 看来,“情动于衷而成于言”。有了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学生对习作就能焕发出巨大的热情,做到“我手写我心”!2、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小学生对学校生活最熟悉,也最有感情。课堂上的启发诱导,激励表扬,课间活动中的嬉戏玩耍无一不是写作的素材。老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抓住契机进行引导,使这些情景在学生笔下生花。课间活动,多留心观察积累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为了满足孩子好动的内在需求,以提供作文素材,便组织学生开展系列的课间活动。以活动的直接感受激发学生敏锐的想像力,以活动的趣味唤起学生表达的愿望。课间虽只有短短的十分钟,但对活泼可爱的孩子来说

9、,课间十分钟的校园可谓是沸腾的校园。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开展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作文指导课上,学生先回忆口述活动的情景,再写下来。如学生写拔河比赛时,因为他们参加了比赛,观察了比赛,真情实感流露在字里行间,参赛的同学把比赛过程、紧张心情,写得非常具体,做到了言之有物;观看的同学描写了扣人心弦的激战场面,赞美了双方的拼搏精神。 优美多姿、有趣的校园生活是学生的良好习作素材。而一些学生往往觉得“日子平平淡淡,无话可说”。其原因在于他们不善于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缺乏敏锐的洞察力。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运用电教手段再现情景。现代化教学设备可以让优美的景物、生活的场景等再现

10、在课堂上,让学生如临其境,获得具体的感性信息,加上教师的启发、引导,唤起学生的情感,习作自然水到渠成。如进行一次场面描写时,我们把运动会的现场拍成录像,在课堂上播放,引导学生按顺序、细致地观察。面对那激动人心的情景,学生仿佛回到了比赛现场,教师适时指导“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学生易于领悟。有位同学写到:“男子200米的比赛开始了!操场上人声鼎沸、彩旗飘扬。各班的拉拉队围坐在跑道四周,高举标语,此起彼伏的加油声在操场上空回荡。看,我班的刘剑冲过来了!只见他箭步如飞,摆臂快速而有力,真如一匹骏马遥遥领先!” (2)、引导学生捕捉瞬间感受。校园生活中有许多难忘的瞬间,教师若能及时引导学生捕捉住,把切

11、身感受说出来,或写入日记,可成为较好的写作素材。如有的同学为第一次当升旗手激动万分,有的同学为一次考试的失误后悔不已,有的同学为自己的习作发表而喜不自胜,有的同学为运动会屈居第二而心有不甘邵竹秀同学在成功的喜悦一文中写道:“顿时,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同学们都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听到这意外的喜讯,我真是太高兴了!我感到自己的心在怦怦地跳,这是一种快乐而甜蜜的感觉!我的脸涨得通红,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老师后来说什么我都不知道。我真想立即告诉所有的人:我的作文发表啦!我成功啦!”3、社会生活打磨人生成就作文的高层建筑众所周知,作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概括事物意义、与人交流感情、影响

12、教育他人、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创造新经验等。学生只有在学习、生活中运用作文进行交际活动,才能体验到作文具有的十分广泛的效用,才会对作文产生兴趣,迸发出巨大的学习热情。因此,作文教学要还作文的“真面目”,发挥作文本身的各种交际功能,引导学生在作文练习活动中学作文、用作文,从而使学生产生想写、想写好的内在动力,形成乐写、会写、善写的良性循环。(1)、 认识生活:为有源头活水来。叶老曾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的深刻影响。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常用的谚语,歇后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社会是个大课堂。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经常带领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开阔视野。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参观工厂,参加公益劳动,“手拉手”献爱心,游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