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徐春红.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0363658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徐春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徐春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徐春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徐春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徐春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徐春红.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杨井学区 教师:徐春红 内容概要: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不管做什么事之前都要有充分的准备。而对于小学生来讲,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一种重要的学习习惯。创设预习时空;强化预习意识,培养预习兴趣;指导预习方法,引导学生有效预习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 预习 习惯培养 就小学生而言,21世纪教育的使命不仅仅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现在所学知识掌握如何,更要着眼于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预

2、习是小学生常见的学习形式,它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当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科学的预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才有能力独立探究更广的科学领域,索取新的知识。然而,好的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那么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呢?我就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谈一点小观点:一、 培养学生提前预习的习惯。预习是为了学习新知识而做的准备。如果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能自学新课的内容,就会对教师要讲的课有了初步的了解,就会提高听课的质量。我们知道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得反复备课、朗读课文、钻研教材等等,即使是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师也是如此。更何

3、况是一个学生,要学好语文这门学科,课前预习很重要。然而很多学生忽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感人,他们在台下却不知所云。原因在于没有真正掌握正确预习的方法,所以我们教师有必要就如何进行语文课前预习在方法上加以指导。必须将其落实到实处,才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一种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教师如果预习抓得好,学生就学得主动,课堂效率就高;反之,如果预习抓得不好,就会学得被动,课堂的效率就低。但是,预习到哪个度?哪样才有效?是我们要思考的。下面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首先,课前预习有利于提高听课水平。由于预习扫除了新课中的障碍,听课时就感到轻松,有可

4、能把精力放在理解和思考问题上。其次,课前预习有利于提高课堂做笔记的水平。由于预习时阅读了课文,所以老师讲的内容,黑板上的板书,书本上的内容,心里一清二楚。做课堂笔记时就可只着重记下课文上所没有的或者自已不理解、不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强调的有关内容。做到听得主动、学得也主动。有的中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时满足于做“录音机”式的笔记,这不仅无益于独立思考,影响课上听课,也无助于课后的复习,实不可取。可以说,课前预习是把学生从盲目做笔记中“解放”出来的好办法。再次,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课前预习是学生自已独立阅读课本的新课文或老师发下的新教材,有时要查阅字典或参考书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

5、,有时还要写笔记提纲或记下弄不懂的问题,以便带回学校上课时搞清楚。这种学习方法如能长期坚持,就能不断提高自已的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自学能力,它将受益终生。二、 指导学生一些常规预习方法。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由学生自已看书的学习。预习时先估计老师将会讲多少内容的新课,再对这些内容认真地看一遍(难度大的可能不止一遍),初步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熟悉课文的内容大意。要边看书、边想,想想新的内容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与旧知识有关?如果这些旧知识忘记了,就要去查看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把它弄懂。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再查看有关的参考书,把尚未弄明白的地方记下来,到上课时听老师讲,并在老师指导下来解决。如果

6、时间允许的话,最好合上课本,回想一遍,看书上讲了哪几个问题?主要思路是什么?或者把有关的定理、公式试证明、推导一下。还可以试着做一点课后的练习题。这样做,不但加深了对新课的理解,还可以检验预习的效果。我认为预习有三环节:读画思。要认真阅读教材,教材是最好的教案,是名人经典著作,要认真读。画,把不懂的地方画起来,这是听课的着重点。思就是思考,掌握课本的大概内容、知识结构、知识要点。三、及时检查预习情况。美国著名专家H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可见,及时检查预习情况,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检查的形式有教师提问检查、同桌互检、小组交流汇报等。检查中

7、,若发现学生没有完成预习,要督促其及时补上。这当中,既可由老师用课余时间督促,还可逐渐培养小组长或同桌同学督促,以此来督促学生自觉预习习惯的形成。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检查,检查后我都要对该次预习情况进行评讲,达到预习要求的发奖卡以示鼓励,从而激发学生下一次预习的兴趣。完成练习,检测预习效果。学生在完成前几步的基础上,认真阅读课后练习,从中可以获得很多启示。因为课后练习“实现了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的本意。”通过课后练习的阅读,学生能探知本文的主旨,通过完成练习情况学生能自我检测预习效果,初步知晓本文的重点,这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叶圣陶曾经说过:教的目的是达到不要教。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地传授学生某些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如何掌握某些知识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学习知识,才能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预习各种体裁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在预习中培养自学能力,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总之,我自己认为强调课前预习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展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优化的学习方法。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尽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为学生学好语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时间:2014.11.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