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伦斯VS今日美术馆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0362198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尤伦斯VS今日美术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尤伦斯VS今日美术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尤伦斯VS今日美术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尤伦斯VS今日美术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尤伦斯VS今日美术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尤伦斯VS今日美术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尤伦斯VS今日美术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尤伦斯VS今日美术馆 进入798艺术区,你不用路牌或地图的指引也能轻易地找到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在一片红砖色的厂房之中黑色的外表更能吸引目光,也许醒目中的低调反而更加醒目。由一整片包豪斯厂房改造而成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具有整个79E艺术区中最大的体积的展览空间,同时作为第一个在中国落户的外国非盈利性艺术机构也占有相当高的地位。踏入尤伦斯,这座附有历史特征的建筑改造成现代时尚风格的建筑后,带给人的还是那份历史感和严谨、秩序。 厂房原有结构和大工业时代的痕迹被完整地保留,漆成黑色的旧机器与白色的墙面形成最简单也最直接的反差,铁件,不锈钢和玻璃的运用凸现出一种朴素而又原始的工业美感。参观者穿梭于空旷

2、高大的混凝土支柱支撑结构中,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不过当我毫无准备地看到通道尽头突然出现50米高巨大的红砖制烟囱时,心中确实为之一震,随即莫名产生了一股无限向上,努力要冲破屋顶的驿动。就像尤伦斯的标志,黑色的厂房剪影与凸显出的红色烟囱,我想它不仅是一种象征或标志,更代表了一种精神与动力。 舒适的温度,自然的光线,宽阔的空间加上顶天立地的白色墙面当然不会成为你与艺术之间的阻隔,相反它们会拉近你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让你更能专注于艺术作品。在这里你不会有身处大型美术馆的小心翼翼与诚惶诚恐,艺术作品也不会冷冰冰地将你拒之千里,哪怕你是一个艺术的门外汉或只是一不小心走错了门,同样能感觉到一切都处在轻松、自然

3、和亲近艺术的氛围中。 当然对于艺术中心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展览的本身。我可以从尤伦斯门口摆放的关于占卜者之屋:黄永?f回顾展的小册子上看到对黄永冰与他的展览有这样的评价。现任馆长Jerome Sans说:“占卜者之屋展览的重要性超越了一个标题本身。精彩展现了艺术家跨越远东与西方,传统与前卫的艺术历程。”前任馆长费大为说:“黄永?f是近20年来中国当代艺术上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黄永?f的作品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元文化现象中最杰出的艺术成就之一。”的确,当你尝试着从黄永?f的各种装置作品中去理解他的思想与思考时,你能领悟到他的智慧,并深刻地体味到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的碰撞。一方面是中国文化对其的深

4、远影响,另一方面是受到西方艺术思潮的洗礼。所以他的作品,一面更多地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不协调与矛盾冲突,但同时,一面又在客观上造成在多文化之间展开一种“游戏”的可能性。正应了黄永徘的话:“在当代文化的现实中,我们已经不能在一个单独的文化范畴中工作,现实生活有时使你在几个不同的文化观念中进行游离。”虽然装置相对于绘画或是摄影平面的相对单一的表现手法,它有时更加难以被人理解,但也正因为它是立体的、鲜活的,所以也就更能刺激人的感官,更加深入人心,更容易调动对其表达的好奇心,让人更愿意理解其含义,自然也就能更好地展现作者的思想意图。 我在想是否能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本身就看成一个多元文化的包容体或载体

5、,从历史到形态与内容。包豪斯的建筑本身就是20世纪初期的现代主义风格,外国设计师设计的厂房一直服务于中国的工厂。直到现在又经外国设计师的改造焕然一新地成为了一座落地中国的国外艺术机构,并展出着中国的当代艺术。一切都很奇妙,历史翻过了一页,但是好像一切又回到了起点。 走出尤伦斯,也许是愈加临近奥运会开幕的缘故,798最近一直在进行道路改造的施工,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干着活。4月天里,整个艺术区弥漫着燥热的空气,笼罩在一片尘土之中。虽然中国的艺术作品在国际艺坛上炙手可热,但是现今中国的艺术环境和状态却值得反思,第一个当代艺术的高潮过后,艺术创作中充满了浮躁的情绪,还夹杂着商业和金钱的沙粒。有时便会希望

6、多几个尤伦斯这样的艺术中心,多几个黄永?f这样的艺术家。 今日美术馆 与北京的艺术中心798中的艺术重心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相比,作为中国第一家民营非企业公益性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的状态要相对低调一些。正如它选择的位置,并不是艺术氛围浓烈的艺术区,而是在安静的甚至不太引起注意的普通社区之中,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民营非企业公益美术馆”的特质。 走在东南四环的路上,我很奇怪北京好像一夜之间便会出现无数相同的社区,单调的完全的可复制性的楼盘,一个接一个地出现。直到今日美术馆慢慢出现在社区的一角,才终止了这种无限循环式的重复。土黄色的墙面糅合了红色的旧工业时代的遗痕,深沉而平稳,入口不规则四边形的钢结构设计恰

7、好打破了整座建筑规则立方体的平衡,就像这座美术馆打破了社区的单调的平衡,让人在平缓之中突然感到艺术的跳动。最能引起注意的还是坐在屋顶上的一排白色人形雕塑。这是艺术家汪建伟的一个永久性的户外装置“看展览”。你在看展览的同时,展览是否也在看你?“看客”与“作品”的角色位置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中进行了巧妙的置换。绕馆一周围,仅有的几座雕塑与装置十分配合所处的社区环境,不会显得突兀。当你正想沉浸在咖啡馆飘出的咖啡香气中的时候,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红色恐龙不失时机地闯入眼前,提醒你不要忘记艺术。 一层的书店的玻璃门上贴着传统的木板年画门神吸引了我的好奇心,这让我没有匆忙赶往二楼的展厅,却不经意间收获了藏在书店

8、展厅里的“我们仨余陈、陈余、陈李联展”。第一次看到他们三人的作品,让人相见恨晚。余陈的红孩儿系列作品以超乎寻常的视觉表达方式体现着后现代主义精神。以孩童为主题的作品风格简练,色彩大胆。更为有趣的是通过发卡、头花等真实物品的使用对画面进行了再创作,正好保留了一种不啻矫揉造作的童真本色,很容易联想起童年。我更倾向于陈余带有的愤世情感批判现实主义风格,颇能与其产生共鸣。不断重复出现的人头队列形象让人感觉是在看一个无限画面的其中一个片段。在“提倡独立自我及自由主义精神”的时代背景下,一切相同的标准模式备受质疑。一个狡诈的眼神,抑或是人物表情、色调处理上的细微差别使得每幅作品形成各自特有的焦点。这样的画

9、面很可能就是路边千篇一律的建筑或一成不变的工作模式,人人都希望能有突破,却在观望别人的改变。 再次来到展馆的正门时才感到梯形金属框架中暗藏玄机,远远地看到入口,却找不到楼梯,来到近前,才发现一条直通入口的坡道,突然获得一种“柳暗花明”的奇妙体验。在坡道上行走有一种攀登的感觉,进入美术馆的过程也由此产生一种仪式感。来之前我已听说今日美术馆在举办“爱马仕”的丝巾展。其实,我早在怀疑一个品牌的秀为何要如此大费周折地在一个美术馆中举行,但还要延续一个月之久。直到我在看到第一个展出作品时,才知道自己想法的错误,我忽略了品牌的文化和生动的背景故事,这也是整个展览发挥想象力的一个核心因素。让丝巾脱离了产品的

10、本身,使其艺术本质与文化内涵得以完全展现,根据每条丝巾的背景故事,每个展厅表现一个主题,让故事成为整个展览的主线。丝巾在这里不是一个产品,而是这个展览中的核心演员,也是艺术与文化的线索。我一边走一边惊讶于丝巾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与中国民族服饰的结合,与其它地域文化特征的结合。更惊讶于声音、影像、绘画、图片、装置这些当代艺术的元素与丝巾的融合,你完全可以将其看做一次当代艺术的展览。我记得陈丹青曾经这样批评过中国美术馆:“美术馆不是挂几幅画,摆几件文物的地方,也不完全是办展览的地方。美术馆第一要紧的是它的文化形象,是它的社会角色,是它的教育功能,是它在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中活生生的作用。美术馆是一本巨大的活的百科全书,因为美术馆的对象不仅仅是艺术家,而是所有人。”虽然这样的说法有些过激,但是我们应该能看到与外国展览在文化与艺术表现上的差距。我又想起了陈余的画作,我们是否在做着一成不变的展览与文化,观望着别人的变化与发展。 走出今日美术馆,我看到涂鸦墙外的工地上挖掘机在轰鸣,远处是CBD的高楼大厦,也许明年或许更早些这一片荒地上就又会拔地而起一幢幢相同的高楼大厦。同样的情况可能发生在北京的任何一片工地,只是不知其中是否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中国自己的“民营非企业公益美术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