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山区(师德征文).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0361893 上传时间:2024-03-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系山区(师德征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情系山区(师德征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情系山区(师德征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情系山区(师德征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系山区(师德征文).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情系山区 记李洼小学支教教师常红玲邵原李洼小学 王芳芳转眼间,常红玲老师一年的支教生活结束了。但乡村那槐香笼罩的校园和泥土芬芳的菜地,时时令返城后的她魂牵梦绕。 一到邵原,常红玲老师就被分配到李洼小学支教,教一年级语文、并兼任班主任。学校领导坦诚相告,她所带的班学生基础差,班风也不够好。况且常老师的专业是计算机,但她乐意地接受了任务。 刚开始,超负荷的工作让她有点吃不消,清贫的乡村生活也让她觉得乏味。但望着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就会涌上心头,有什么理由不尽全部的力量去关爱孩子们呢?学生李x性格孤僻,衣服又脏又旧,成绩差。常红玲老师家访时得知孩子的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只好跟

2、着年过花甲的奶奶过日子。于是,常老师把她接到学校与自己同吃同住,辅导她学习,给她买学习用品,洗衣、梳头双休日一有空就到她家帮忙做农活。常老师的爱温暖了这个失去父爱和母爱的孩子的心,渐渐地,她的成绩进步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常老师关注着班上每个孩子的喜怒哀乐、饥寒饱暖。学生小明明身体虚弱,经常生病。每次她都及时把孩子送到村卫生室治疗,为他垫付医药费。学生李xx衣服单薄,她忙脱下自己的毛衣给他穿上。吴xx的手生了冻疮,陈老师给她温敷、擦药。 一、服从领导工作安排, 工作踏实认真。 去年九月开学伊始,按照区教育局的工作安排,她和另外一名支教教师在领导的陪同下去支教学校-李洼小学报到。自从她踏进了新校园

3、的那一刻起,就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流水的兵”,而是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在每一个平凡的支教日子里挥汗泼墨,辛勤付出。每周十八节语文课,另加四个早读,并兼任班主任工作,这对于十几年来一直教计算机的我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她时刻牢记她的职责,克服种种困难,勇敢承担起工作任务,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不搞特殊化,不迟到,不早退,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且积极认真地去听其他老师的课,虚心请教,认真学习他们的授课方法和授课技巧,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关心学生,奉献爱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农村小学的学生土生土长,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城市小孩相比,往往会显得

4、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少自信心理,又害怕会说错被老师批评,会遭人耻笑。发言基本处于被动位置。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多用亲和力的语言给于肯定。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尤其是对农村学生来说。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是肯定的态度,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善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所以课前她认真备课,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因材施教;课堂上她尽量用精彩的讲述,循循的诱导,

5、积极地鼓励来深深的吸引着每一个学生;课后,她认真批改作业,并对潜能生进行重点辅导,总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了并理解消化了才肯罢休。工作中,她发挥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的教学精神,很快便与学生、家长、老师建立了和谐的关系。她还非常注意学生的养成教育,个人卫生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她还非常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能够和学生谈心,了解每个学生的生活,嘘寒问暖,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当她了解到她班刘勇和李舟同学家里比较困难,她就经常把家里的旧衣服送给他们。她还针对学生课外知识面狭窄这一实际情况,经常从自己家里带书借给学生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课外知识储备量。 三、与同事搞好关系,树立主人翁

6、的意识。 她在学校住宿和就餐,常利用茶余饭后或工作之余与老师们聊聊天,叙叙家常,对于农村小学教育及老师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感受到了城乡教育的差距。生活上从不向学校领导提出过多的要求,从没有搞过特殊化,与其他教师打成一片,工作方面的事情按学校的要求去办事。凡是涉及到学校利益的事,她总是从学校的角度去考虑,凡是关系到学校声誉时,她总是以一个该校教师的身份去争取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她打心眼里高兴,为他们能够接受、理解她而高兴,为她能够融入这个集体而高兴,更为交到一批可信赖可学习的朋友而高兴。 一年支教工作是短暂的,是忙碌的,也是充实的。重温自己的支教生活,常老师说支教让她受益匪浅,更使她对支教产生了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能成为一名支教老师,是我无悔的选择,支教生活所焕发的光芒将照亮我今后的人生道路。”这是常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