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云雾天外天.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0358654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拨开云雾天外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拨开云雾天外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拨开云雾天外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拨开云雾天外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拨开云雾天外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拨开云雾天外天.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拨开云雾天外天也谈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马鞍山市博望新区薛津学校 舒得启 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在阅读,更重要的是教师如何教学生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所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容易被误解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是串联课堂的组织者、“主持人”。课堂上,提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阅读文本、质疑提问、自行解决问题,而教师似乎教的越少越好,甚至不教。初中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阅历、思维等都未成熟,认知事物的能力有限,阅读理解的能力处在浅显的层面上,不能只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还要重视

2、“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要做好这一点,教师上课前先做好“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挖掘文本的深刻含义,指导掌握鉴赏文字的方法,善于相机引导、指点迷津、搭桥铺路,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一、 启发引导“教”挖掘。“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只能是“阅读”,谈不上“学生学阅读”或“教师教阅读”。请看我校某次语文公开课教学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片段:师:同学们,朗读完了课文,知道是什么文体吗?生(齐):抒情散文。师: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生(众):赞美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师:你们是从那些地方读出来的?生1:从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知道的。师:那作者描写紫藤萝的目的是什么?生1:借物抒情。师:请某位同

3、学朗读你所喜欢的描写的句子。生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了含有比喻句、拟人句的段落。这节课的特点,学生发言积极,都能回答出教师的问题,体现出学生自己阅读的成果。这只是“学生在阅读”,而没有体现出“教师教阅读”。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确实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把自己当作了“主持人”,基本上没教什么内容,只是作为一个“主持人”执行了既定的程序:教师问,学生答,且踊跃,也准确。但学生只是浅尝辄止,文本的精髓很难触摸到。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的阅读能力固然有进步、有提高,那也只是学生自学的成果,而不是教师通过“教”的行为取得的成果。如此课堂,失去了教师存在的必要。虽然这节课上得热热闹闹,学生很投入,但这不能算

4、阅读教学课。其实这节课中的有些内容还是有“嚼头”的,还是有“教”的必要的。如,学生朗读完课文后,教师可以从题目入手,学生观察题目后得到哪些信息(“紫藤萝”和“瀑布”),要明白为什么把这两个词并列在一起,作者有什么用意等。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不一定能回答出来或答得准确了。这就需要“教”,启发点拨的“教”。启发学生回顾学过 .2.的修辞手法中的比喻,引导他们认识题目是个比喻句,虽然没有比喻词;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既然是个比喻,那两者之间必然有相似之处。因此,学生观察文中紫藤萝花(插图)的形状,再联系瀑布的形状,就明白了两者都是从空中垂下,像一幅纷披的带子;颜色也相似,都是银白色。教师可乘势发问:作者为

5、什么写到“不见发端,也不见终极”呢?这个问题,学生也许难以回答,教师应点拨“瀑布”的源头在哪,最终流到什么地方。它的的源头是上游的水流,水即雨,雨即水蒸气,在空中,看不见的;瀑布最终流到大海,大海又蒸发,无限循环,没有终极。同理,人类的生命也是如此,一个生命结束了,一个生命又诞生了,所以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样,学生就能触摸到文章的脉搏,揣摩到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散文借物抒情的方法。课堂教学,应体现教师的功底,体现出教师抓住课堂瞬间闪现的火花,倡导学生创造性阅读。如笔者在教芦花荡(小说),提到刻画人物时,有学生问:文中的“老头子”为什么不给他起个名字。其他学生,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

6、此时,我首先表扬了该学生的钻研精神,值得大家学习,然后问:“在抗日战争中,老百姓支持抗日和直接抗日的多不多?”大家不约而同地回答:很多。引导他们联系相关的影视,都明白那是一场全民抗日的战争。由此学生能理解到作者这样安排人物,意在告诉我们读者,抗日保卫家园,赶走侵略者,得到了全体老百姓的拥护和响应,参加抗日的人士自然就多,多得连名字也叫不上来。像这种课堂即兴生成的内容,是无法先设置好 .3.的,这就要靠教师及时点拨,及时抓住闪光点。 二、不断注满“一桶水”。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熟读课文,探究文章的含义,设置让学生能理解的方式方法,而不是“拿来主义”,随便下载个现成的课件

7、,不顾学生的实际,只是完成一个过程,一个貌似完美的过程。其实,在这个过程前,有些学生已经看到了相关的课件了,回答问题时,轻车熟路,非常准确。这种方法,忽视了教师对文本的独到见解,没法让学生感受到“合作探究”的快乐。想当初,于漪、钱梦龙、余映潮、魏书生等老师,他们仅凭一张嘴、一支粉笔,创造出了辉煌的业绩。他们的教学艺术,不断地推陈出新,绝非一个课件就能囊括了的。因此,语文教师还是要多看书、多思考、多积累,当一个“杂”家,整合各学科的知识,为我所用。先灌满自己的“一桶水”,并不断地更新这“一桶水”,与时俱进,教学时才能展现出一个精彩的“自由王国”。阅读教学不仅仅指语文教科书的语文教学,还有超越文本的内容,即拓展迁移的阅读教学。教师的“教”应是本着学生成长发展需要而开展一切活动,围绕这个“本”,添枝加叶,培植出一片蓊郁繁茂的森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