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3].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0355988 上传时间:2024-03-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3].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第二课时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课标要求】1.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特点。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节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二课时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这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了降水的变化与降水的分布。主要通过如何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来了解降水的变化;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来分析总结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的一般规律。这一节内容与气温是对天气知识的自然延伸,更是为学习气候做铺垫,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思维活

2、跃,学习积极性高,对录像、图片等资料信息很感兴趣,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课堂上运用图像教学和精美的课件设计,创设出浓郁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优越性。 降水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因此概念的学习并不是难点,学生很容易接受。对因此我在设计降水概念、主要形式、测量等内容时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绘制,培养学生类比思想,综合学习等能力的提高。让学生通过回答、作品提交、弹幕、在线检测等活动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使学习变的顺利快乐富有成就感。【教学目标】1.知道降水与人类的生

3、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知道降水量的测量仪器和表示单位。2.能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3.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教学重点】1.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教学难点】根据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教学方法】 互动课堂教学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对比法、读图归纳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首先,请大家看一则新闻报道。提问:这则报道关于哪个方面?学生通过报道进入今天降水这一课题。通过图片、淮安的新闻报道导入课题。提问降水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呢?学生回答降水对我们生产、

4、生活的影响。通过图片、学生思考、回答得出降水对我们生产、生活很重要。个人展示初识降水1. 从大气中的_ 等,统称为降水。2. 降水的主要形式。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 等不同等级。3.找一找,下列哪些是降水符号。4.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 ,单位是 。学生通过作品上传,展示研习(一),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况。通过学生展示,了解降水的概念、主要形式、测量工具、单位等等。过渡展示:洪泽湖冬夏景观图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学生说读图感受并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从而得出降水有季节变化。通过冬夏两季季洪泽湖景观图对比,得出降水有季节变化。动手绘图从时间角度看降水变化1.通常

5、用 图来表示降水的季节变化。2.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课本P59活动题1)1.学生根据预习课本后回答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降水的季节变化。2.学生根据课件展示的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柱状图是如何表示的。3.学生根据课本P59活动题1分析归纳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步骤。4.学生动手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拍照、上传。通过学生读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归纳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步骤、动手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由理论到实践,层层递进,为突破难点做铺垫。拍照上传:学生利用平板将绘制的降水量柱状图拍照、上传,有利于让教师掌握每一位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讲评上传的降水量柱状图,指出其他的不足及优点,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6、、语言表达能力又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探究从时间角度看降水变化3.阅读降水量柱状图(课本P59活动题2)4.师讲解月降水量大于100毫米,表示多雨;月降水量50-100毫米之间,表示湿润;月降水量20-50毫米之间,表示少雨;月降水量低于20毫米,表示干燥。5总结如何描述一个地区的降水的季节变化。6.展示北半球两地降水量柱状图,学生分析降水季节变化特点。7.出示世界5个地区的降水量柱状图让学生说出其季节变化特征。1.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展示课本P59活动题2。2.学生总结如何描述一个地区的降水的季节变化。3.学生根据展示的北半球两地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降水季节变化特点。4.学生根据出

7、示世界5个地区的降水量柱状图在平板上写出季节变化特征,并上传。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展示课本P59活动题2的过程中,师讲解、生总结如何描述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再通过典型讲解、练习巩固来突破根据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这一难点。抢答,提高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作品上传:通过平板将学生的练习结果上传,有利于让教师掌握每一位学生对阅读降水量柱状图来分析降水变化特点情况。过渡展示我国南方地区和我国西北地区的传统民居图片。学生说读图感受并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从而得出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通过我国南方地区、西北地区传统民居的图片对比,得出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提问1. 提问通常用什么

8、图来表示降水的空间分布;2. 播放等降水量线图微课。学生通过等高线、等温线概念,说出等降水量线的概念。2.学生观看等降水量线图微课,了解等降水量线图的形成。通过与等高线、等温线类比得出等降水量线的概念。再通过微课了解等降水量线图的形成。微课,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等降水量线图的形成,让学生化抽象为直观,有利于这一难点突破。读图分析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完成课本P61活动题。学生读图、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展示得出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特点。通过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得出世界降水的一般规律。练习巩固赤道地区两极地区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降水多中纬度沿海地区 中纬度内陆地区山

9、地迎风坡山地背风坡学生连线、上传、点评、通过连线题巩固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这一知识点。作品上传:通过平板将学生的练习结果上传,有利于让教师掌握每一位学生对世界降水分布一般规律这一知点完成情况,随机调取几位学生的作品点评,有利于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地掌握情况,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播放微课播放微课。学生观看微课,分析影响世界降水分布的因素有哪些?微课,直观形象地展现了世界降水的一般规律,并在其中渗透了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气候等三个因素,有利于本节课重点的突出。通过微课,总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四多四少”,并分析影响世界降水分布的因素有哪些。反思学生谈收获,收获中可以是知识点,也可以是

10、自己的感受等等。学生梳理本节课的收获并进行反思有待改进的地方。学生通过反思、弹幕总结本节课的得失,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总结思维导图,逐步呈现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学生根据思维导图,逐步回忆本节课知识点。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建构体系。复习练习题学生在平板上完成习题。在线检测:老师推送相关习题到学生平板,学生在平板上完成习题,推送后立即出现每位同学的答题结果统计。老师根据错误率来讲解习题,任意查看每一位学生的答题情况,有利于老师知晓每一位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及运用知识点的能力情况。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知识。结束语降水过多,我们该如何解决?降水过少,我们又该如何解决?课后学生通过网

11、络查阅相关资料。通过提问,启发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课后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的测量降水的形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更多的是演示,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只能跟着老师的演示而被动地进行学习。利用移动终端,可以多方位多形式地展示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更好地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本节课利用教学助手制作课件,通过白板本身的技术应用,通过网络即可即呈现,通过手机拍照、上传、在线检测、抢答形成起了一个实时、互动、高效的师生分享和交流的平台,不但可以有效地节省课堂时间,而且具有实时性、生成性。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习效果。2. 天喻慧教云教学助手中如何加强学生个性化学习内容的推送和指导,构建智慧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方式,推动精准化的教与学。3.在传统媒体(课本)与新技术新媒体的有效结合。新技术新媒体时代,我们大量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去展现我们的课堂,传统媒体课本,课本上图该如何使用,继续凸显其功能,这值得我们去深思、探索、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