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0352804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落花生。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回顾一下作者围绕花生主要

2、写了哪些内容?(说得真好)(种、收、吃、议)2、一次小小的花生节,让许把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心上,在他的一生中,他处处以落花生的品质要求自己,并且以落华生为笔名,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花生品格的人,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跟随作者重温一家人议花生的场面。二、默读第三段,划出:有哪些人谈花生?怎么谈的?谁谈的重要?(板书:我们谈,父亲谈)1.回答前两个问题后,分角色朗读。2.回答谁谈的重要?(父亲谈)3、出示句子(一):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摹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

3、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2)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花生桃子石榴苹果位置挂在枝头外表矮矮地长在地上印象一见就生爱慕之心3)汇报学习情况(出示课件四:表格)4)让我们再来读读父亲说的这段话,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花生的可贵之处吗?5)交流点拨:默默无闻 藏而不露 朴实无华 无私奉献 内在秀美 脚踏实地 埋头苦干 不计名利 踏踏实实6)三位同学读了这段话后,他们是这样理解的,是否正确,为什么? 小丁说:“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小华说:“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地挂在枝头上

4、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小微说:“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5)在现代社会中,你认为该做怎样的人?师小结:文中的父亲读懂花生的可贵之处,我们也读懂了。原来,花生的可贵之处,不是华丽的外表,而是这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的品格。 6)朗读指导,读出赞美的语气。(8)教师小结:父亲将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更加突出了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4、师过渡:难道父亲仅仅是想赞美花生的品格吗?我们看父亲接下来是怎么说的。(1)出示父亲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2)学生齐读,谈理解。父亲希望我们做怎么的人呢?(3)点拨:(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

5、是为了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5、教师:这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1)示“我”说的话:“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齐读。、(出示句子:“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师:假如去掉“只”,意思有什么不一样?讨论交流:(2)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呢?A、生交流。B、师简介: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了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华生。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

6、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许地山曾经说过的话(示句子):“我要像落花生那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填空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他虽然没有( ),但可贵的是( )。我们的()不正像花生一样吗?读了课文我明白了人要做( ),不要做( )。(五)领悟借物喻人的方法:生交流后师点拨:善于思考的人们常常能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写作时,往往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这种方法我们称为借物喻人。今天我们学的落花生就是采用的借物喻人的方法。它是借(花生)来比喻那些(默默奉献、脚踏实地、埋头苦

7、干、不计名利 )的人。如果我们学会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七)拓展:(出示)山中的老杏树山中的老杏树杏子成熟时,正赶上农村收麦。麦收过后的一天,我才抽空儿扛着 木棍儿,棍儿上挑着篮儿,上了南山。半路碰上邻居二婶儿。二婶儿见我也去采杏,忙告诉我:“我都找 遍了,只有山梁南面第二个山沟里那棵树上还有杏儿,只是杏子又青又小,还不好吃!”说完,二婶便走下山去。我登上山梁,老远就看到了那棵树。它是那条山沟里仅有的一棵杏 树。走近了才望见树上绿绿的叶子中颗颗半红不绿的杏子,成串成串地挤满枝头。随着一阵微风,杏树抖动起枝叶,像是在和我打招

8、呼。这是一棵老杏树,它长在沟底缺土少水的岩石旁,树干又高又曲又 粗,疤痕累累,显然它已历尽沧桑。我把木棍儿插在腰间攀到树上。坐在粗大的树杈上,我看得更清楚了:枝条上,每个叶窝儿都挂着一个圆 溜溜的杏子。大多杏子又都长着“阴阳脸”一面绿中透黄,一面黄里带红;个头儿也不小,个个儿都像个小苹果儿。望着这绿叶间压串枝的杏子,我比喻不出它们像珍珠、像宝石,还是像翡翠、像玛瑙。捏开一个一看,哎呀,金色的果肉浸满果汁,放到嘴里,酸溜溜,甜滋滋,沁人心脾。一抬头,无意中发现两个树杈之间卡着一块石头。哦!我全明白了: 二婶儿说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是因为树太高,她看不见结在上面的杏子,只摘些下面小的。她不会上树

9、,够不着,用石头又砸不下来。显 然,她着实冤枉了这棵老杏树。望着满树伸手可及的果实,再俯视一下这棵饱经风霜的老杏树,一 种敬慕之情油然而生。老杏树啊老杏树,你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独自扎根于这深山岩石之中,老而不衰。一年又一年,你为人们结下多 少杏子?可你对人却无半点所求。当你受了委屈或遇到冷眼、非礼时,脚跟仍是那样坚定,胸怀仍是那样坦荡、无私。多么可敬的老杏树啊! 我轻轻地取下石块,抽出腰间的木棍儿,可怎么也不肯打下去,唯恐因打杏儿而折损老树的枝叶,伤害它的身心。于是,我下了树,挎上篮儿,再爬上树,坐在老杏树的怀抱中,尽情地摘着杏子,尽情地享受着它奉献的果实。这是一篇优美、感人的文章,他运

10、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借()的特点,讴歌了()的品格。1、自己读读这篇借物喻人的文章,想想,作者是借什么来赞扬怎么的人呢?2、这是一篇优美、感人的文章,他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借(老杏树)的特点,讴歌了(不怕寂寞、不畏艰难、扎根深山、乐于奉献、胸怀坦荡)的品格。山中的老杏树杏子成熟时,正赶上农村收麦。麦收过后的一天,我才抽空儿扛着 木棍儿,棍儿上挑着篮儿,上了南山。半路碰上邻居二婶儿。二婶儿见我也去采杏,忙告诉我:“我都找 遍了,只有山梁南面第二个山沟里那棵树上还有杏儿,只是杏子又青又小,还不好吃!”说完,二婶便走下山去。我登上山梁,老远就看到了那棵树。它是那条山沟里仅有的一棵杏 树。走近了才望见树

11、上绿绿的叶子中颗颗半红不绿的杏子,成串成串地挤满枝头。随着一阵微风,杏树抖动起枝叶,像是在和我打招呼。这是一棵老杏树,它长在沟底缺土少水的岩石旁,树干又高又曲又 粗,疤痕累累,显然它已历尽沧桑。我把木棍儿插在腰间攀到树上。坐在粗大的树杈上,我看得更清楚了:枝条上,每个叶窝儿都挂着一个圆 溜溜的杏子。大多杏子又都长着“阴阳脸”一面绿中透黄,一面黄里带红;个头儿也不小,个个儿都像个小苹果儿。望着这绿叶间压串枝的杏子,我比喻不出它们像珍珠、像宝石,还是像翡翠、像玛瑙。捏开一个一看,哎呀,金色的果肉浸满果汁,放到嘴里,酸溜溜,甜滋滋,沁人心脾。一抬头,无意中发现两个树杈之间卡着一块石头。哦!我全明白了

12、: 二婶儿说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是因为树太高,她看不见结在上面的杏子,只摘些下面小的。她不会上树,够不着,用石头又砸不下来。显 然,她着实冤枉了这棵老杏树。望着满树伸手可及的果实,再俯视一下这棵饱经风霜的老杏树,一 种敬慕之情油然而生。老杏树啊老杏树,你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独自扎根于这深山岩石之中,老而不衰。一年又一年,你为人们结下多 少杏子?可你对人却无半点所求。当你受了委屈或遇到冷眼、非礼时,脚跟仍是那样坚定,胸怀仍是那样坦荡、无私。多么可敬的老杏树啊! 我轻轻地取下石块,抽出腰间的木棍儿,可怎么也不肯打下去,唯恐因打杏儿而折损老树的枝叶,伤害它的身心。于是,我下了树,挎上篮儿,再爬

13、上树,坐在老杏树的怀抱中,尽情地摘着杏子,尽情地享受着它奉献的果实。这是一篇优美、感人的文章,他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借()的特点,讴歌了()的品格。一、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花生桃子石榴苹果位置挂在枝头外表矮矮地长在地上印象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二、三位同学读了这段话后,他们是这样理解的,是否正确,为什么? 小丁说:“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小华说:“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小微说:“我们不需要外表美。”三、填空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他虽然没有( ),但可贵的是( )。我们的()不正像花生一样吗?读了课文我明白了人要做(),不要做(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