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0350623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面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面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面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一面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一面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面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面教学设计.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面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记叙的顺序,和文章的结构形式。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的外貌描写。 3体会本文遣词造句的浓烈的感情色彩。 4认真体会作者思念和崇敬鲁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学习鲁迅的愿望。 教学设想 本文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表现形式上看,都是一篇分量很重的记叙文,是学习用“顺叙”的方式记叙事件的范文。讲授本文应以文章的结构形式为纲,理解文章怎样按照时间顺序和事物发展的顺序来记叙作者和鲁迅的“一面”之交的。在这个过程中,突出人物描写、特别是外貌描写的部分;并进一步细细梳理文字,领会作者是怎样围绕外貌描写使用了一些什么样的手法来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然后落实到语言

2、表达上,体会作者怎样将思想感情 倾注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 讲授本文可用三个课时,每一课时各有侧重点,逐一体现上述教学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要牢牢掌握“文道统一”的原则,从写作的角度去分析课文,丝毫也不能离开思想内容。从一个侧面去理解课文,也不能离开文章的整体把握。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让学生在自己阅读。思考、领会的过程中获得。切忌将教师钻研教材得出的结论,简单地传授给学生。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 记叙文的基本知识;记叙的顺序和方式。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3批划重点。 教学过程 1知识导入。 第二册以学习记叙文为主。学习记叙文必须掌握它的文体知识

3、,以利于阅读分析课文。 下面,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再辅以点拨,作出明确概括。 (1)记叙文的要素有哪些? 作为一篇记叙文,记人记事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要素才能说清楚。 记叙的要素有六个,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叫做“六要素”。 过去,人们通常使用“五要素”说,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为什么(原因和结果)。这“五要素”说中外通用,特别在新闻报道中成为定论。由于这五个词英语的打头一个字母都是“W”,故又称“五个W”。 我们中国传统的说法是“四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要素”说其实就包括了前述的“五”和“六”要素,“事件”就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现在称“六

4、要素”表达得更具体了。 任何一篇记叙文,在一般情况下,都必须具备这六个要素,但有时不影响表达,也并不是不可省略某些要素。 这六个要素的表达,在一篇具体的文章中是多种多样的。这点必须清楚。 (2)记叙文中的顺序指的是什么呢? 记叙文中的顺序指的是: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安排材料的先后。 安排材料先后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了文章的顺序也不会是一种。主要的有: 时间顺序,也可以说是事物发展的顺序。记叙文以记人记事为主,人物的活动离不开事件,所以,按照事物发展的过程,即时间的先后来展开记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顺序。 空间顺序,即按照地点的不同、空间的变换来安排文章的材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有空间顺

5、序,先写“百草园”,后写“三味书屋”。 此外,还有按照事物的性质安排顺序、按照感情的发展变化安排顺序等。这些顺序,以后都要接触到,这里了解一下、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时间顺序。 (3)按时间顺序、或事物发展的顺序来安排记叙的材料, 都有哪些方式? 按时间和事物发展的过程来叙述故事,可以有多种方式,通常用到的有: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这是第二册记叙文学习的重点。事实上,我们在前面学过的文章中都有过接触。 按照前面三个提问,边回答、边订正、边总结,依次出现板书。 记叙文基本知识 1要素: 时、地、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顺序: 时间(事物发展过程) 空间(不同地点) 事物性质 感情变化 3.

6、方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4)什么是顺叙? “顺叙”就是原原本本按照事物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自然过程来安排材料,事物发展的过程往往也是时间先后的过程。所以,时间顺序和事物发展的顺序在文章中是统一的。 我们今天学习的新课一面,就是采用“顺叙”的方法来安排材料的一篇范文。 2预习课文。 (l)简介课文。 要求。看标题、看预习提示第1段、从头至尾浏览(即 视线扫瞄)一下课文。 教师采取边提问、边讲解、边板书的方法。初步明确以下问题。 本文写的人物是谁? 本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本文的作者是谁? 本文写作在什么年代? 教师明确: 本文写的主宴人物是鲁迅。 鲁迅,生于1881年1936年10月19

7、仅去世,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写于1936年10月,鲁迅逝世的当月。本文的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30年代在上海学习、当售票员,后加入共产党,参加过罢工,1936年后从事写作和翻译。 本文写的是作者和鲁迅的一次见面。 (2)快速阅读。 要求:本文约2600多字,按每分钟谈300字算,给10分钟读完一遍,不必细看,了解大概,掌握整体情节结构。本文以空行隔开,分为两个部分,记叙主要在第一部分,带着课后的,练习三”看课文,划分第一部分又可分成几个层次,一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作者和鲁迅的一面之交的。 拿起笔,在每一层次的空白处做上记号,能从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一下

8、这一层的意思写在空白处就最好。 (3)检查阅读。 找上、中、下三类学生回答,看谁分得大体正确,使用的符号最恰当,概括得最准确。教师边订正、边解答。 本文第一部分写了作者进内山书店看到鲁迅然后离开内山书店的全过程。这一过程,既是时间顺序,又是事情发展的顺序。 本文第一部分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l、2两段,写“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 第二层次:3至17段,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我”买书 的困难。 第三层次:18至38段,写“我”和鲁迅的会面。 依次板书 结构层次 我去内山书店原因 第一部分:事情的经过 我想买书有困难; 我与鲁迅一面之缘 第二部分:作者的感想 注意:这一板书的归纳不应是

9、唯一的,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概括方式。 3重点批划。 具体划分第一部分的三个层次,在相应的空白处各自概 括这三层的意思。 做练习一。在书上用曲线(或重点号)划出本文写出记叙基本要素的有关语句。 时间1932年秋,一天中午。 地点虹口公园,内山书店。 事情的起因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主要人物(鲁迅)的出场 我向里面望了一下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中国人。 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喝走了出来。 事情的结果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布置作业 1具体做课后“练习三”,用文字说明理由,简要整理写在练习本上,准备回答。 2思考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10、教学要点 1课文的内容层次。 2外貌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教学过程 1结合检查作业,梳理内容层次。 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回答练习的具体答案,只检查是否作了。然后换一个角度提问,主要检查学生是否理解。 (1)从整篇文章看,本文是记一件事呢,还是写一个人?回答肯定是两种答案均有。本文是既写人又记事。写人和记事是分不开的,人的活动构成事件,事件当中表现人物。但从文章的整体倾向来看,又有重点在于写人或记事的不同。从本文的整体看,虽然记的是一件事(此处可由学生概括是一件什么事人写作者和鲁迅的一次会见,而重点却在写人。 (2)为什么说本文的重点放在写人上? 一般地说,记叙文记事的目的都是为了写人。这篇文章写一个

11、普通工人和鲁迅的“一面”之缘,就更是如此。 本文通篇都是记事,但事情的每一个部分的记叙都围绕着写人。 (3)本文具体写作者和鲁迅见“一面”这件事在第一部分的第三层,为什么要写第一第二层呢?这两层与第三层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把第三层的内容用“一面的情景”来概括,那么,第一、二层应该怎样概括呢? 第一层次:写“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 第二层次:写内山热情接待和买书困难。出现了鲁迅的模糊形象、鲁迅的名字。 第三层次:写有幸见了“一面”,鲁迅的关怀。辨识出鲁迅第三层次写出、“一面的情景”,第二层次就写出“一面的起因”,第一层次就写出“一面的背景”。这也正是三个层次之间

12、的关系。 (4)第二部分(即结尾段)议论感想,写的是见“一面”的什么呢?能不能也用一个词概括? 在学生的回答中比较、分析、明确:第二部分写出“一面的影响”。 小结: 本文写事是完整的统一的,两大部分之间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以“一面”为核心事件,写出了前因后果,焦点 集中在这“一面”“的主人公鲁迅身上。 2.分析外貌描写人激描写的重点。 本文的重点是写人。下面,让我们再细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突出鲁迅这一人物形象的。 (1)本文写鲁迅,用笔墨最多的是什么?也就是说,对鲁迅的描写,侧重点放在哪个方面? 本文写鲁迅,用笔最多的是外貌描写,这是本文人物描写的重点。(2)为什么本文人物描写的重点是外貌

13、描写呢? 这是由本文记的事的特点决定的。本文记的是一次见面,只能是人物外部形象的记实。而人物外部形象给作者的印象又非常突出,这就决定了要细致刻画人物外貌。(3)本文是怎样描写人物外貌的 呢?这里,我们讲一讲外貌描写的基本知识,在这方面,前人给我们总结了很好的经验,这些经验就变成了一些理论知识。就本文有关的情况来看,有这样三点值得重视: 抓特征。人的外貌有很多共同的特征,如果只是一般化的描写,那就会是“千人一面,”写了等于没写。因此,写外貌必须抓住人物的特征,即区别于其他人的最大的不同点。 有视角。即要选择一定的角度去观察、去描写。这就是说,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人物外貌,定要放到具体的环境中去。

14、这样,人物就活了,描写就有角度了,外貌的表现层次也就丰富多样了。 表现性格。如果只是为了写人物外貌而写人物外貌, 就会失去外貌描写的目的和意义。写外貌必须能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 下面,我们根据这三点来分析课文中时外貌描写。 (4)本文几次写了鲁迅的外貌,通过什么视角、抓住了哪些特征?细细梳理课文,划出重点,概括回答问题。 第一次描写:在暗处,只能模糊辨出形体:写了长衫(因有颜色)、烟嘴(因有火光)。 第二处描写:在近处,看得清楚了;写了面孔、寸发、胡 须。这三样都抓住了特征,直坚的寸发,隶体“一”字的胡须是鲁迅形象的特色,而黄白的面孔则是劳累的表现。 面对面,可以仔细辨认。前两次描写的总绘,还

15、是面孔、寸发、胡顺、长衫、烟喝,只是更细致、更具体了。 板书。 外貌描写 视角 特征 暗处(模糊) 长衫、烟嘴 近处(清楚) 面孔、寸发、胡须 对面(仔细) 总会描绘 (5)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外貌特征的,突出的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作者写鲁迅的面孔、寸发、胡须、长衫,都各具特色,都与作者的视线相适应,而最主要的是突出了他的“瘦”,因过分的操劳而损坏了健康的战士的形象。 (6)作者从外貌描写中是怎样表现人物的性格的呢?从 文中哪些地方,我们感受到鲁迅的精神和人格的伟大? 本文在外貌描写中突出人物的性格有以下几种方法:描写本身的感情倾向。提问:从哪些语句中体现出来? 第二次描写;“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后的样子”;“头发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用抒情笃调写感受,烘托人物。提问:从哪些语句中体现出来? 第二次描写:鲁迅看了“我”一眼之后,文中写道。“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第三次描写;似乎认出是鲁迅之后。“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 用适当的议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