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百合花》为例看细节描写.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0350008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百合花》为例看细节描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以《百合花》为例看细节描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以《百合花》为例看细节描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以《百合花》为例看细节描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以《百合花》为例看细节描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百合花》为例看细节描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百合花》为例看细节描写.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百合花为例看小说的细节魅力摘要:百合花在人物刻画上,运用了略貌传神与外象显心的和谐统一。用淡淡的笔触,简洁地写出了人物的面影外形,将现实生活中可揭示本质的、独特新颖的情节进行高度的艺术加工,着重突出人物的情致神韵、心态品质,流露出一种由友情、爱情、军民鱼水情构成的浓浓的情意。在这种用淡笔营造浓情的构思下,用简洁传神的语言塑造了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活的海洋海浩瀚无际,一件文学作品无论结构如何庞大,人物如何众多,情节如何复杂,较之于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总是要以蠡测海,寓大于细,以个别体现一般。高尔基说过:“应该采取微小而具有特征的事物,制成巨大的和典型的事物这就是文学的任务”。这个能够造成

2、“巨大的和典型的事物”的“微小而具有特征的事物”,便是细节。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通过一些并不为人所注意的、微小的细节的妙用,塑造了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崇高而庄严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为了祖国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和平与幸福的生活而扛起枪杆的。他们对敌人有无比的恨;同时,他们也有着爱生活、爱和平,爱自然的优美情操。百合花中对通讯员枪筒里插的树枝,野菊花的细节描写,便巧妙而妥贴地表现了我们战士的这一性格特点。在去前沿包扎所的路上,“我”从通讯员背后看去,他“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的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不是伪装,而是“装饰点缀”,这正是通讯员天真活泼性格的反映,是他

3、那颗年青而火热之心的写照。当通讯员回团部时,“我”又一次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的颤动着”,这含蓄地表现了我们的战士,面临战斗而毫不畏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稀疏的树枝、淡雅的野菊花象征着通讯员“出不入兮往不返”的牺牲精神,渲染了壮烈而豪迈的气氛,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这一细节描写,揭示了通讯员美好的心灵,为下文通讯员舍身救人之举,做了精神上、思想上的铺垫。两个平常无奇的、干硬的馒头,也在作者笔下生辉,以此展开的细节描写,极大地丰富了人物性格,体现了同志间真挚的革命友情。通讯员的羞怯腼腆,是在独个儿和一个生疏的女同志相处这特定环境中表现的;当他离

4、开了这一环境,便能够表现出性格的另一面。因而,当完成任务回团部时,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了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的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虽然,通讯员为能回团部接受新任务而兴高采烈,但他仍然想起“我”,忙了一天,没有吃饭。尽管“我”这个女同志曾使他感到难堪;他把自己的晚饭给“我”又怕“我”推辞,就干脆放在路边的石头上。这样,一个关心同志,且细心、机灵、天真、风趣的小战士形象跃然纸上。这个细节的内在含义有多么丰富。通讯员牺牲之后,作者描写了虚实相生的两个细节来表现“我”心理状态。“我”想看见

5、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这一梦幻般的奇境,结合实物“我无意中碰到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强烈地表现了“我”对死难烈士的无限深情。人亡物在,追念不已,联系上文通讯员对同志的关心,更使人感到这位普通的无名战士的伟大确实寓于平凡之中。百合花全文三次提到通讯员在借百合花被时肩膀处撕下的一片布,并从而展开描写,从中可见作者研磨之苦心。当百全花被借到时,在“我”的“逼迫”下,通讯员只好“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接了被子,则“慌慌张张的转身就走”,不想“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这与通讯员在女性面前羞怯腼腆的性格是一致的,更何况

6、、由于他刚才不了解情况,借被子时碰了钉子呢?而当新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拿针找线,要给他缝上”时,“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一个慌慌张张,一个爽朗大方;一个怕麻烦百姓,一个要帮助子弟兵;这既写出了人物性格,又表现了军民之间融洽的感情。当通讯员回团部时,我目送着他,“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肩膀了。”从这一细小方面,我们可以体会到通讯员奔赴战斗急不可待的心情,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深感到“我”的后悔之意而它,正是对同志的无比关心之情。第三次描写,是出现在故事高潮中。通讯员牺牲后,对英雄的崇敬和哀念的感情,在

7、新媳妇身上产生了新的精神力量。新娘子的忸怩羞涩消失了,她“庄严而虔诚的给他(通讯员)拭着身子”,然后,“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低着头,一针一针的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这个洞是通讯员借被子时,在她家门口挂的,那时新媳笑着拿来针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高低不肯;这回,不把破洞缝好,新媳妇也是高低不肯。当被告知通讯员牺牲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的,密密的缝着那个破洞。”“我”低声劝她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的瞟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的缝。”这一针针缀进了新媳妇对子弟兵无尽的爱,这一针针织出了她对死难烈士巨大的悲。多少哀悼、崇敬的感情波涛在她内心澎湃、激荡!我们

8、仿佛同新媳妇一起,晶莹的热泪即将夺眶而出。作者将这惊人的“动”用出奇的“静”表出来,使烈士的牺牲更加纠结人心,使新媳妇的美好心灵更加突出动人,“此时无声胜有声”,悲壮而肃穆的美,通过这一细节,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可谓以一当十。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看到,百合花细节描写的一大特点在于:类似的细节(如干馒头、肩膀处的军衣破口子),虽然在文中多次出现,但作者笔下,它们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次次有变,次次深化,意义各有不同的。这些细节,前呼后应,首尾贯通,围绕主题,虽各有寓意,却共同地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这些回环反复的细节,使文章既层次分明、又钩连紧密,它一步步地突出了人物形象,一步步地把读者带入新的艺术境界,同时还加强了作品的抒情性,体现了作者特有的清新,细腻的风格。参考文献:马德后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评 1988 茹志鹃 我写百合花的经过 1980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 1982 茅盾 谈最近的短篇小说 19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