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验光仪与MP训练系统简易操作流程.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034905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验光仪与MP训练系统简易操作流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综合验光仪与MP训练系统简易操作流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综合验光仪与MP训练系统简易操作流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综合验光仪与MP训练系统简易操作流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综合验光仪与MP训练系统简易操作流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验光仪与MP训练系统简易操作流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验光仪与MP训练系统简易操作流程.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验光仪简易操作流程一、问诊 病史 家族史 过敏史 治疗经历二、基础检查 电脑验光 原镜度数及矫正视力 测量瞳距 裸眼视力三、 验光 1、置入处方 2、双眼雾视+2.00D例:电脑验光处方 R-6.25-1.75x178 L-5.75-2.25x9 则置入处方 R-6.25 L-5.75 再双眼雾视+2.00D 此时置入处方为 R-4.25 L-3.75 3、先右后左原则 4、遮盖左眼,打开右眼 5、调整球镜至视力0.6例:初始置入处方 R-4.25 L-3.75 遮盖左眼,打开右眼 R-4.25 0.3 逐步递加球镜-0.25DS至-6.00 0.6 6、散光盘检查 矫正视力达0.6左右

2、分辨散光盘中各向线条是否一致 如某一向线条颜色较深则提示为有散光 次向线条较小的数字乘以30,即为散光轴位 逐递增柱镜-0.25DC至散光盘各向线条均匀一致例:R-6.00 0.6 注视散光盘中12、6线条颜色较深 则判断散光轴位为6x30=180 逐递增柱镜-0.25DC 至-1.25DC时散光盘各向线条均匀一致 初步确认散光轴位及度数 调整后为 R-6.00-1.25x1807、精调散光轴位嘱被检者注视蜂窝视标 将交叉柱镜手柄与散光轴位相重合 翻转交叉柱镜确认1、2面清晰度是否一致 如有一面较清晰,则原散光轴位向此面红点旋转 反复比较,直至两面清晰度一致 口诀:进十退五 例:R-6.00-

3、1.25x180 嘱被检者注视蜂窝视标 将交叉柱镜手柄放置在180轴向,与散光轴位相重合 设黑点在轴位上方为第一面 翻转交叉柱镜,红点在轴位上方为第二面 比较一、二面清晰度是否一致 设第二面较第一面清晰,将轴位调整至170 再次将交叉柱镜手柄放置在170轴向,与散光轴位相重合 比较一、二面清晰度是否一致 设第一面较第二面清晰,将轴位调整至175 调整后为 R-6.00-1.25x175 8、精调散光度数 嘱被检者注视蜂窝视标 将交叉柱镜黑点或红点与散光轴位相重合 翻转交叉柱镜确认1、2面清晰度是否一致 如黑点重合面较清晰,则递增+0.25DC 每增加+0.50DC,需附加一次-0.25DS口诀

4、:减(柱)减(柱)加(球) 如红点重合面较清晰,则递增-0.25DC 每增加-0.50DC,需附加一次+0.25DS 口诀:加(柱)减(球)加(柱) 反复比较,直至两面清晰度一致例:R-6.00-1.25x175 嘱被检者注视蜂窝视标 设将交叉柱镜黑点放置在175轴向,与散光轴位相重合为第一面 翻转交叉柱镜比较一、二两面清晰度是否一致如交叉柱镜红点放置在175轴向,与散光轴位相重合为第二面较清晰 则柱镜增加-0.25DC,调整为R-6.00-1. 50x175 再次翻转交叉柱镜比较一、二两面清晰度是否一致 如仍为第二面较清晰 则先将球镜减-0.25DS,调整为R-5.75-1.50x175 后

5、将柱镜增加-0.25DC,调整为R-5.75-1.75x175 再次翻转交叉柱镜比较一、二两面清晰度是否一致 如一致,则精调完毕 9、雾视 精调散光轴位及度数后进行 将球镜度数附加+1.00DS 例:R-5.75-1.75x175 附加+1.00DS进行雾视 调整后为R-4.75-1.75x17510、红绿视标检查 雾视后进行 先注视绿色,后注视红色 比较其中视标的清晰度是否一致 如绿色清晰,则递增+0.25DS 如红色清晰,则递增-0.25DS 直至红绿平衡 口诀:先绿后红,先大后小 例:R-4.75-1.75x175 打开红绿视标 由于已进行雾视,故应当为红色视标较为清晰 逐步递增球镜-0

6、.25DS 至-6.00-1.75x175时红绿视标清晰度一致 此时即为右眼红绿视标检查结果 记录度数及矫正视力 11、右眼检查完毕后进行左眼检查 左眼依然按: 调整球镜至视力0.6 散光盘检查 精调散光轴位 精调散光度数 雾视 红绿视标检查 记录最终度数及矫正视力 12、双眼平衡 在左右眼都已检查完毕后进行 先确定主视眼 后进行双眼视力对比 将清晰眼球镜附加+0.25DS 直至双眼视力平衡 如无法达成平衡时,应考虑注视眼较清晰 方法一:遮盖法 例:设双眼屈光度检查结果为 R-6.00-1.75x175 1.2 L -5.75-2.00x10 1.0 假设右眼为主视眼 嘱被检者注视远视标较小一

7、行,如1.0视标 先遮盖左眼,记录右眼视力 再遮盖右眼,记录左眼视力 此时右眼较为清晰,则递增+0.25DS 调整后为R-5.75-1.75x175 1.0- 再次比较左右眼清晰度,此时左眼较为清晰 考虑到右眼为主视眼,应将右眼球镜回调-0.25DS 结果为R-6.00-1.75x175 1.2 L-5.75-2.00x10 1.0 方法二:棱镜分视法例:设双眼屈光度检查结果为 R-6.00-1.75x175 1.2 L -5.75-2.00x10 1.0 假设右眼为主视眼,嘱被检者注视蜂窝视标 将2B.D放置右视孔,2B.U放置左视孔 此时双眼看到的是上下两个蜂窝视标 右眼看到的是上一行蜂窝

8、,左眼看到的是下一行蜂窝 设此时上一行蜂窝较为清晰,即右眼较为清晰 则右眼递增+0.25DS,调整为R-5.75-1.75x175 再次比较上下蜂窝清晰度 设此时下一行蜂窝较为清晰,即左眼较为清晰 考虑到右眼为主视眼,应将右眼球镜回调-0.25DS 结果为R-6.00-1.75x175 1.2 L-5.75-2.00x10 1.0 13、Worth四点检查 双眼平衡后进行 右眼视孔放置红片,所见两个红色视标 左眼视孔放置绿片,所见三个绿色视标 双眼去遮盖后应见到四个视标为融像功能正常 如去遮盖后见到五个视标为复视 如见到右眼所见为左眼黄斑抑制 如见到左眼所见为右眼黄斑抑制 14、调节幅度/NR

9、A/PRA 在双眼注视固定的近目标,集合不变的情况下,能够放松的最大调节 量,称为负相对调节(NRA) 能够增加的最大调节量,称为正相对调节(PRA)眼的动态焦度与静态焦度的差值称为调节幅度 检测时通常先测定负相对调节,后测定正相对调节 遵循先抑制后刺激的检测原则,避免先检项目影响后检项目的检测 结果 负相对调节(NRA)检测方法 双眼视孔预置适宜远用眼镜试片 置入近用瞳距 注视40cm最佳视力上一行近视标 双眼同时加等量凸透镜至视标模糊极限 凸透镜所放松的调节反应量为负相对调节例:R-6.00-1.75x175;L-5.75-2.00x10;PD:62mm 设此时右眼球镜为初始值,即-6.0

10、0DS 置入验光处方、远瞳距、关闭集合钳 嘱被检者注视40cm最佳视力上一行 设最佳视力为0.6,则注视上一行0.5视标 逐步递加+0.25DS 至R-4.00-1.75x175;L-3.75-2.00x10时 0.5视标已不能分辨,逐递减+0.25DS 至R- 4.50-1.75x175;L-4.25-2.00x10时 0.5视标能勉强分辨 此时右眼球镜为结果值,即-4.50DS NRA=结果值-初始值=-4.50-(-6.00)=+1.50D 正相对调节(PRA)检测方法 双眼视孔预置适宜远用眼镜试片 置入近用瞳距 注视40cm最佳视力上一行近视标 双眼同时加等量凹透镜至视标模糊极限 凹透镜所诱发的调节反应量为正相对调节 例:R-6.00-1.75x175;L-5.75-2.00x10;PD:62mm 设此时右眼球镜为初始值,即-6.00DS 置入验光处方、远瞳距、关闭集合钳 嘱被检者注视40cm最佳视力上一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