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 (3)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0346048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谢中书书 (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答谢中书书 (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答谢中书书 (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答谢中书书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谢中书书 (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夏坝中学“问题教学”指南(教师用)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科目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设计人 周燕妮 校对 审核 时间 2014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3、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4、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5、背诵并默写此文核心问题: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会归隐情趣。 一、 问题生成1、 给加点字注音 hng tu yu l y陶弘景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康乐 与其奇者2、 解释下列词语:交辉: 交相辉映 四时: 四季 歇: 消散 颓: 坠落与: 欣赏 奇:奇丽欲界之先都:人间的天堂3、 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划

2、分以下句子节奏。实是/欲界之先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4、 背景介绍: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作者给谢中书(谢徵)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5、 走进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陶隐居。南朝梁时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画家。好读书,喜道术。曾担任诸王的侍读,后因看透了浑浊的人世,辞官隐居于句曲山(今茅山),继续钻研学问,炼丹习道,并遍游名山。粱武帝萧衍早年曾和他交游,即帝位以后经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

3、,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6、 预习后提出问题二、 课堂呈现(一)赏美景1、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如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 此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描写山川之美3、 这篇文章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那这幅画里画了哪些景物呢?这些景物的特点分别是什么?详细分析“高峰如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部分4、 小组探究: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任选一个角度

4、,用“这里有_之美,你看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例:“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相映成趣。5、 面对这样的美景,作者忍不住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二)悟美情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这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怀?全文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三)品美言1、分析课文结构一、(前两句): 总领全文 二、(中间十句): 具体写山川之美 三、(最后): 感叹总括全文结构:总分总 2、小组合作:分析本文语言特点。从文中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从用字遣词、修辞手法、句式等角度进行赏析。三、总结,生成新问题 1、教师小结:这篇山水小品,一共用了六十八个字,就笔笼山川、概括古今、包罗四时、兼顾晨昏,而且山石草木、飞禽走兽、抒情描写,无一不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意。 2、学生小结,再提问,生成新问题。四、问题检测 背诵并默写全文。五、拓展1、上网搜集陶弘景的有关资料,整理其诗作。2、搜集整理描写山水的词诗、对联等。六、问题反思。注:学生预习的结果,由小组长检查,并对质量不高的加以辅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