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黄河以北段环境影响评价报告.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034479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黄河以北段环境影响评价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黄河以北段环境影响评价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黄河以北段环境影响评价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黄河以北段环境影响评价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黄河以北段环境影响评价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黄河以北段环境影响评价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黄河以北段环境影响评价报告.doc(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黄河以北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 工程概况1.1 工程地理位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涉及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和山东半岛区,位于东经115122、北纬3240之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黄河以北段输水渠道横跨鲁北西部的聊城和德州两市,穿越了海河流域的徒骇河、马颊河、漳卫新河等较大的独流入海河道,利用徒骇河的支流小运河、赵王河、周公河,马颊河的支流临清小运河,漳卫新河的支流七一河、六五河等作为输水河道。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鲁北输水渠道流经聊城市的东阿县、阳谷县、东昌府区、茌平县、临清市和德州市的夏津县、武城县等7个县、市、区,横跨徒骇河、马颊河二大流域,于草屯附近进入大屯水库

2、,全长173.49km。1.2 工程任务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供水目标是解决调水线路沿线和山东半岛的城市及工业用水,并在北方需要时,提供农业和部分生态环境用水。一期工程黄河以北段为总体工程的一部分。引长江水过黄河4.42亿m3,利用小运河输水经聊城至临清,长96.8km,再经七一河、六五河自流送水至大屯水库,长76.7km;输水线路全长173.49km。为保证德州市区及其附近工矿企业、城镇等用水,在武城县大屯乡恩县洼内规划新建大屯水库。该工程主要向山东省聊城、德州2座地级市和其辖区内的15个市县的城市和工业供水。1.3 供水范围山东鲁北地区净增水量3.79亿m3,重点考虑经济较为发达而缺水又较为

3、严重的城市及县城用水。其中聊城市分别向东昌府、临清、东阿、阳谷、莘县、茌平、冠县、高唐供水,调江水量为17967m3;德州市分别向夏津、德城、武城、平原、陵县、宁津、乐陵、庆云供水,调江水量为20000m3。1.4 调水工程规模(1)位山至临清段该段采用扩挖小运河输水方案,自穿黄隧道出口开始,向西北立交穿过位山三干、徒骇河、西新河、马颊河,经聊城至临清邱屯闸,全长96.8km。根据鲁北地区需调水量和调水过黄河的时间,穿黄隧洞出口规模30m3/s,即可满足鲁北地区供水要求。由于第一期工程除向鲁北地区供水外,还具有向河北、天津应急供水的任务。确定穿黄工程规模为50 m3/s。(2)临清至大屯水库段

4、本段输水于邱屯闸上接小运河,沿位山三干六分干向北于师堤西北进入七一河,于夏津县城进入六五河,在草屯寺公路桥附近进入大屯水库,全长76.70km。输水流量确定为25.513.5 m3/s。根据现状过流能力分析:六五河、七一河现状过流能力基本可达2730 m3/s,河道不需进行扩挖,但需进行河道清淤,只有自96+920109+800长12.88km的六分干现状输水能力较小,经计算现状输水能力只有1013 m3/s(102+000105+000长3km过水能力较小,约10 m3/s),需进行河道扩挖。(3)大屯水库大屯水库是南水北调东线调蓄水库,引江水经水库调蓄后向德州市德城区、武城县城区供水。大屯

5、水库供水目标为德城区和武城县的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水,年供水规模12185万m3。在六五河左岸设引水闸引水,在引水闸后新辟输水明渠长1137m至入库泵站前池,利用泵站提水入大屯水库,设计入库流量为13.2m3/s。向德城区供水设计流量为3.46m3/s,向武城县城区供水设计流量为0.4m3/s。1.5 工程运行方式根据山东省南水北调城市水资源规划报告和南水北调山东省配套工程报告,95保证率情况下鲁北地区需调江水量为3.79亿m3。考虑输水干线损失,第一期工程鲁北过黄调江水量多年平均4.63亿m3。鲁北输水工程适当延长输水时间,输水时间安排在汛后的10月至翌年5月,分两次不连续输水122天:第一次自

6、10月11月连续输水61天,第二次自翌年的4月5月连续输水61天,中间12月翌年3月四个月不送水;大屯水库分两次充库,充库流量13.2m3/s,第一次充库自10月1日至11月底长61天,第二次自翌年的4月1日开始至5月底长61天,入库水量13914万m3,大屯水库库容5256万m3。2 工程主要影响2.1 对输水沿线洪涝水的影响本项目占用小运河、七一河和六五河等河道输水,在采用替代工程措施后,不会对沿线地区洪涝水排泄及农灌、排污等问题产生明显不利影响。2.2 对供水沿线区域水资源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的实施后,供水区域内城市缺水状况都有较大程度的改善,虽然各区尚有少量的缺水,考虑到特枯水年地

7、下水的调节作用,只要通过合理的调配,还是可以满足该地区城市发展要求的。可见,本项目的实施对保障供水区域内的水资源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3 调水对地下水水位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后,在桩号0+0001+480的新开挖河段、桩号92+45096+920的小运河段和桩号126+200141+700的六五、七一河段,由于输水河道设计水位较现状有降低,导致河道两侧附近地下水位也将下降,影响范围为200m以内,两侧距河道20m处,地下水位降深可达0.33m2.11m,两侧距河道50m处,地下水位降深可达0.15m1.13m,两侧距河道100m处,地下水位降深可达0.01m0.38m,两侧距河道20

8、0m处,地下水位降深在0.1m以下,对200m以外区域地下水位基本没有影响。而在其它河段,由于输水河道设计水位较现状升高,将导致河道两岸附近地下水位不同程度的上升,影响范围在200m左右,局部地区可达到300m。特别是在桩号55+75064+500的新开挖河段,地下水位上升幅度较大,在以上河段两侧距河道20m处,地下水位上升可达5.79m9.22m,距河道200m处,地下水位上升可达到0.28m0.58m,距河道300m处,地下水位上升少于0.08m,而300m以外区域地下水位影响较小。2.4 调水对输水干线两侧地下水质的影响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实施后,桩号0+0001+480的新开挖河段及桩

9、号19+56023+900的小运河段的补给关系仍为地下水补给河水,因此,调水工程对以上区域地下水水质不会产生影响,仍可维持在现有水质状态。而其它河段的补给关系为河水补给地下水,但由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水源为长江水,调水水质可满足地表水类水体标准的要求,而且水体渗透过程中经土壤的降解作用,水质也可进一步改善,因此,工程实施后,不会对以上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造成不利影响。2.5 对输水河道两岸土壤次生盐碱化程度的影响在桩号0+0001+480、92+45096920、126+200141+700的河段,由于输水河道设计水位低于现状河道水位,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将使以上河段两侧区域地下水位有所降低,

10、地下水埋深增大,有利于减轻两岸土壤盐碱化的威胁,对土壤盐碱化防治是有利的。而在桩号64+50066+330、82+60084+750的河段,由于该区域现状地下水埋深较大(57m),工程实施后,地下水位虽有升高,但地下水埋深仍在3.5m以上,大于该地区地下水埋深的临界深度(1.82.1m),因此,工程实施后不会对该区域土壤盐碱化造成不利影响,相反,地下水位升高后,埋深更接近于该地区的最佳生态地下水位,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和开发利用,对两岸土壤和生态的影响也是有利的。在桩号1+48023+900和141+700170+400的河段,由于现状地下水埋深较浅,少于土壤盐碱化防治的临界埋深,南水北调工程实

11、施后,河道水位的升高,将进一步抬升河道两岸附近区域的地下水水位,加剧两侧土壤盐碱化的威胁,对两岸土壤盐碱化防治造成不利影响,影响范围为两侧200m的距离,200m以外基本可以维持在现有水平。在桩号32+00040+600、53+87064+500、96+920126+200的河段,南水北调输水后将造成两岸50m范围内的地下水埋深低于土壤盐碱化防治的临界埋深,对土壤盐碱化防治造成不利影响,50m以外的区域土壤盐碱化影响较轻(局部地段如53+87055+750、96+920126+200的影响范围可达200m。在桩号23+90032+000、40+60053+870、66+33082+600、84

12、+75092+450、170+400173+854的河段,南水北调工程虽然将不同程度地抬高两岸附近区域的地下水水位,但地下水埋深仍可大于土壤盐碱化防治的临界埋深,对两侧土壤盐碱化的影响较小。2.6 大屯水库建设对周围环境影响预测2.6.1 水库建设对下游供水地区供水保证率影响大屯水库的建设,不仅可以有效调节南水北调工程调水期间来水不均,而且可以保证汛期停止调水期间内下游供水区域的供水安全,对提高供水保证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6.2 移民环境容量分析到水库工程影响的武城镇、滕庄镇和郝王庄镇现状人均耕地均在1.73.8亩之间,该地区人均土地资源较丰富;工程征地后,武城镇、滕庄镇人均耕地均仍在1

13、.82.6亩之间,人均土地资源仍较丰富,水库工程对该区域影响很小,郝王庄镇人均耕地在0.71.5亩之间,水库工程对该区域相对影响较大,但人均耕地仍大于0.5亩基本口粮田,环境容量满足要求。2.6.3 对库区周围土地涝渍影响大屯水库围坝较长,且地质条件较差,根据工程地质勘探结果表明,库区土层有6-10m粘土、粉粘土、粉土,渗透系数310-4810-6cm/s,坝基下伏地层无相对隔水层,日渗透水量1418m3/d到13760m3/d,从调研情况来看,平原水库以外的低洼地段,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涝渍问题。水库建成蓄水后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随着水库水位的不断变化,水库周围地下水位也不断升高,周围农田

14、盐渍化将加重,水位达到最高时,估计200m范围内受地下水升高的影响,导致周围农作物不同程度的减产。2.6.4 大屯水库对恩县洼滞洪区的影响分析建国后恩县洼滞洪区滞洪的时间均发生在8月,8月末大屯水库蓄水水位为22.20m,相应蓄水量为1766.3万m3,而大屯水库设计库容为5256万m3。因此如果恩县洼遇到滞洪情况,8月份水库可通过水洞自流或者用水泵抽蓄部分洪水,最大滞洪量可达到5200万m3,这样可进一步减少对滞洪区滞洪运用的影响,如果水库滞洪量达到4221万m3,则水库对恩县洼滞洪区的影响达到零,如果滞洪量达到5200万m3,则可增大恩县滞洪区的滞洪量,对恩县洼滞洪区滞洪运用是有利的。大屯

15、水库位于滞洪区东侧,紧临陈公堤,距滞洪区进洪闸(西郑庄分洪闸)15km,距退水闸(牛角峪退水闸)9km,距离均较远,因此,不会影响滞洪区进洪和退洪运用。大屯水库建成后,如果水库不蓄洪,将对滞洪区的滞洪量、滞洪水位和滞洪淹没范围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如果水库蓄洪,则对恩县洼滞洪区的滞洪没有影响。而且由于水库距进洪闸和退洪闸的距离较远,对不会影响其滞洪和退洪运用。2.6.5大屯水库对土地利用/覆盖结构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评价从遥感影像解译结果来看,目前,大屯水库库区及其周边地区分布最多的是耕地,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0.2;其次是居民点,占12.8;然后是盐碱地、低洼地以及打谷场等裸

16、露地为主未利用地占总面积的10.7;研究区域内交通及建筑物和水域分布面积较小,分别占总面积的4.1和2.1。水库建设后的大屯水库库区及其周边地区土地利用/覆盖特征及其与水库建设之前土地利用/覆盖现状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大屯水库的建设,导致研究区水域面积增长了271.2%,其斑块数减少了4.6,斑块平均面积则增大了289.1;同时,耕地、居民点、交通及建筑物以及未利用地等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面积和斑块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水库建设将对区域人类居民点以及交通及建筑物影响不大,将对于维持当地生态系统平衡产生不利影响的盐碱地、低洼地等未利用地以及耕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大幅度减少,增大了有非常重要生态意义的水域面积,使区域生态环境趋于改善。另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