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0342701 上传时间:2024-03-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摘要:心理学把推动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动力称为动机,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和动力。而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机,是激励和指引人们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习动机也是小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问题,向来是广大教育者积极关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主要包括:1.激发求知欲,唤醒学习需要;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习积极主动性;3.激发小学生认积压的内驱动力;4.消除小学生的习得性无力感,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5.运用认知失调原理来激发

2、学习动机;6.通过积极归因训练帮助学生正确归因,提高学习动机。关键词:小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目录:1.理解动机的本质,引出学习动机及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的必要性;2.目前的动机理论,以及了解研究的重点和现状;3.影响小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4.当今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4.1学习动机的不自觉性和不稳定性;4.2外因性动机点主导地位;4.3近景性动机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5.激发及培养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5.1激发求知欲,唤醒学习需要;5.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习积极主动性;5.3激发小学生认知的内驱力;5.4消除小学生的习得性无力感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5.5运用认知失调原

3、理来激发学习动机;5.6通过积极归因训练帮助学生正确归因,提高学习动机。引言: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直接促进个体行为的心理动力,是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动因。它的产生是基于主体内部的需要与外界诱因的结合。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来自于社会和教育的需求,那么他们就丧失了学习的自觉性,而处于被动的状态,就会影响学习效果。心理学家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一般来讲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是一致的,学习动机积极,则学习效果就好;学习动机消极,则学习效果差。因此,在教室中,为落实素质教育,我们就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内部和外部动机。正文:1.理解动机和学习动机的本质及其意义。1.1关于动机学界有学者们的不同

4、理解。有的学者认为,“动机是推动和维持人的活动的心理动因“1这一定义强调动机的作用和实质,但并未指出动机产生的原因;也有学者指出,“动机是一种由需要所推动的,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2这个定义强调需要和动机的实质性联系,但轻视目标、诱因在动机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台湾学者张春兴教授认为,“动机是指引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原因“3这是一个关于动机的操作性定义,基本上分析了动机的作用过程。动机是一个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它是指有机体在某一时刻对于参加实际活动时负责任的状态,是引起人去行动或抑止行动的一种内在推动力,动机体现了一个人发动和维持活动的个性倾向性。动机是要在

5、需求的基础上产生,是人的需求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驱动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力和力量。动机是导向成功的源泉。它是个体积极学习的一种固有的自然倾向,因此,动机只能被激发而不能被建立。从某种意义上说,动机在非智力因素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这是因为首先动机是个体对其他非智力因素或活动产生兴趣,诱发情绪情感,然后在情绪情感形成的基础上形成动机,对人的行为活动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1.2学习动机是激发并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导致其行为朝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4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人们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5学生学习动机即由一种学习目标指导、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

6、或内部机制。学习动机可以界定为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6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一种间接的促进或促退的关系,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持性条件就是动机。学者研究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的方向指向目标,因为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动力。例如,有的人喜欢数学,便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刻苦钻研;有的人写小说可能从来没有出版过,但他从写作中得到乐趣和满足,写作本身对他而言就是一种乐趣。外部动机是指人们由外部的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动机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是在活动之外,

7、这时人们对学习带来的附加结果感兴趣。例如。有的人学习是为了取得好分数,获得奖励,避免惩罚,取乐老师等。对学习来说,内在动机和外部动机其实是互动的,是合作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很多人的学习都是在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共同推动下完成的,既有对知识的渴求,也是为了未来有一个好工作和高的收入。学习动机是可以激发的,比如在教学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学生内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即将潜在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因素。1.3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的必要性1.3.1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是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要求。7学生可持续发展是指学生根据国家教学大纲的要求,能够按照一定的发展方向

8、。影响学生可持续发展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学生学习动机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浓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发展潜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够促进学生自身持续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81.3.2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朱熹就说过:“问学功夫,以何为先?曰专在人自立志。有志于学者,只看志如何?”诸葛亮诫子书也说:“夫学须静也,才

9、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些都强调“志”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是学习的前提。“志”即“立志”(与现代的“动机激发”相当),主要是指学习者获取知识经验的动机态度和目的,学习成果的获得,首先取决于学习者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立志是成功的第一步。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就把“引起动机”作为其五段教学法之首,现代教学家布鲁纳提出“动机原则”作为其五大教学原则之一。现代教学思想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尤为重视。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把学习动机教育作为非智力因素教育的突破口,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在客观上必须了解学习原理并熟悉方法外,还要了解学生本身的两个主要因素学

10、习能力和学习动机。从学习动机方面看,教师教学成败决定于学生的学习,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学习成绩的高低取决于学生是否努力;而努力是学习动机的表现,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是教学的目的之一,同时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2.目前的动机理论,总结研发的发展现状和重点。2.1早期的精神分析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的学习动机理论。研究人类行为的心理学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动机理论。9最初,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某些基本的生理内驱力或本能促使个体以某种方式来表现行为,教育者的工作就是帮助学生控制或指导这些内驱力。后来,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生来就像一块白板,人们行为是

11、通过操作条件反射形成的。根据行为学派的理论。动机和学习行为可以通过改变外部强化和刺激,如代币券、奖品甚至分数来控制。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则认为,人生来就有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倾向,学习、自然成熟和其他外部事件则会加速这一进程,动机就是受环境支持或阻碍的某种特定的基本需要或倾向的表现。2.2后来,传统的认知心理学及社会心理学提出的学习动机理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认知、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心理学家扩展并改进了这些早期的动机理论。10传统的认知学派主要探讨学习的心理过程,强调知觉在学习和记忆中的作用,强调学生是一个主动的角色,认知知识是个体从自己的信念系统和参照框架中能动的建构起来的。然而,当然

12、众多的认知理论关注的焦点在于心理是如何构建并组织经验的,艾伯特、班杜拉、马蒂科温顿、伯龙韦纳等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习得的自我信念、目标、预期和情绪是如何影响动机和行为表现的。来自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学派的另一观点则强调学生学习动机的外部影响因素,包括他人重要的社会情感支持(如真诚、关爱、尊重和鼓励)以及外部环境的刺激和强化(如成就得到认可)。2.3目前的动机理论,及研究的发展现状与重点。由于动机本身非常复杂,人们对动机的内部(信念)影响因素和外部(强化)影响因素哪一个更为重要还存在争论,但我们仍发现在几个重要方面还是达成了共识;这此共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动机的本质以及如何最

13、大限度地提高学习动机。例如,玛格丽特克利德福、埃德西等人在于内部的动机表明:个体在全力以赴完成某一学习目标时都会表现出先天的学习动机。研究还表明,当个体不必担心失败,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所学的东西是很有意义的,或当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教师的支持和尊重时,自然会以很高的热情投入学习。此外,还有詹姆斯康奈尔、查德瑞安等人的研究表明,满足学生自主或自我决定的需要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当教师给予学生更多自己做决定或自主的控制学习进程的机会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大大提高。最近的动机理论也开始关注更高水平的心理过程(如元认知,即反思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以及怎样达到更高的自我觉醒和意识水平,以便控制自己的思

14、维)。这反面研究的焦点在于将自我理解成一种行为动因。有关自我的认识和信念对动机和行为表现起重要作用。总之,目前的动机理论更加关注的是个体对自我及其能力的评价,而不是外部行为。当前的学习动机理论强调学习动机是人生来就有的,是在他们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和有良好支持的学习环境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倾向或能力,由于动机是人内部所固有的,因此它只能被激发而不能被建立。3.影响小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小学生处于人生成长发育的初期,可塑性很强,也更容易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干扰。所以,分析和研究影响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各种因素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我们认为影响(制约)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主要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15、两大类3.1影响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包括:(1)情绪不稳定。小学生一般情绪不稳定,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差,遇事冲动,变化较快,高兴时积极性高,失落时情绪低下,难以长久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情绪的变异直接影响了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2)意志不坚定。由于小学生心智发展的不成熟,缺乏学习经验,身心发展处于启蒙阶段,一般意志薄弱,缺乏行为的目的性和持久性,情感脆弱,四十分钟的课堂学习时间难以坚持,60%以上的学生易走神、开小差。随性心理也是形成不良学习习惯的因素。(3)兴趣不浓厚。学习兴趣作为一种动力因素对课堂学习起着巨大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需要的满足,学生从这种满足中可以得到快乐

16、,快乐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式的适当运用可以很好的影响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3.2影响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有以下几点:(1)传统的“分数”观念的影响。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还有相当大的市场,学生一进学校就不知不觉受了“分数”的影响,学生们认为老师讲的就是要考试的,记住了就可以考高分,所以课堂上总习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感受到了“老师讲,自己听,死记知识,考试考高分”的甜头,因此学生们的学习是被动,学习的自主性不够充分。(2)教师角色的错位。课堂上,有的教师充当“放风筝”的人,线总操纵在自己手中不敢放;有的则充当“钓鱼”的人,以优生的回答作为全体学生的思考;还有的充当“记者”,不停的向学生发问,课堂变成“记者会”,当学生回答不出标准答案时,教师则将答案“和盘托出”。这些都是学生主体观缺失的表现,教师的强势角色导致了学生“乐于顺从”的接受学习。课堂没有探究、没有质疑,也没有师生之间平等的互动,久而久之就养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