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段煤气炉操作规程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341404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段煤气炉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单段煤气炉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单段煤气炉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单段煤气炉操作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单段煤气炉操作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段煤气炉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段煤气炉操作规程(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段煤气炉操作规程单段煤气炉操作规程第一章发生炉的运行和管理衡量煤气发生炉运行与管理水平,主要有三个指标, 一是煤气质量、二是气化效率,三是气化热效率。当然,这三个指标还直接与气化所用的原料及设备有直接关系,但对已建成的煤气发生站来说,设备已定型,原料已选定, 这两个因素变化不大, 煤气发生炉的操作控制就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了。 特别是当前由于能源供应紧张,进入煤气发生炉内的煤炭的质量和粒度均达不到设计的要求,这就更要求我们认真操作,严格控制,科学管理,以确保煤气发生炉在正常状态下运行,生产出优质、低耗的煤气。一、生产前的准备及检查新建成的煤气发生站在投入正式生产以前, 应在安装、调试的基础上进一

2、步做好如下工作:1各岗位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经考试合格。配齐生产、维修、防护及管理人员。2.以国家,部的规范为依据, 结合本厂实际情况, 制订操作规程、2安全技术规程、岗位责任制,准备好运行纪录及有关统计报表。3购买检测用的仪器,仪表和操作及维修用的工位器具、安全防护用品。4按技术要求,供应合格的气化原料,确保电、蒸汽、生产水、软化水供应。5对全部设备、管网阀门、电气仪表系统各种安全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认一切正常后,方可使其进入生产状态。对己开工生产的煤气站, 新炉子或大修后的炉子投入运行时, 前四个条件已经具备,因此主要是对本炉于及其附属设备、管网阀门、电气仪表系统、安全装置等进行检查和

3、冷运转试验。二、烘炉新砌耐火砖的煤气发生炉,在投人生产前应进行烘炉。在烘炉前,应对炉休,耐火砖砌筑质量,进行检查,清除炉内及炉出口杂物,然后;1为了防止炉蓖过热和给炉膛整个截面均匀供风创造有利条件,在炉篦上装人含碳量 10 、粒度在 2575mm 之间的炉渣,并要高出炉篦顶部 100 200mm 。2接通电源、仪表、供汽、供水管网,向水套注入软化水至规定水位,向各处水封注入生产水至规定水位或按要求保持溢流。3.打开自然通风阀,拉开钟罩阀。如有的工厂在洗涤塔与煤气网3路可靠断开的情况下, 打开洗涤塔上的放散阀放散也可以。但必须注意,两阀只能打开其中的一个,不得同时都打开。4.选择合理的烘炉时间及

4、升温速度。升温速度一般从室温到120 时,取 10/h120 340之间,取 15/h ,340550之间,取 20 /h,但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视气候条件及砌炉后自然干燥的时间长短而定。 其原则是在保证耐火砖及灰缝不致因急冷急热而产生裂纹和变形的前提下, 为了节省烘炉时间和费用, 可适当的加快升温速度和减少烘炉时间。5装入木柴 ,点火烘炉,并注意按烘炉曲线控制炉内温度变化,升到 550后,停止加木柴,让其自然冷却下来。6待炉子冷下来后,经化验炉内一氧化碳含量少于 0.03mg/L 时,即可进入炉内检查。三、点炉烘炉后,如发现问题需出渣检修,则在检修完后重新装渣。如一切正常,即可在原有的渣

5、层上,装人 300kg 左右木柴,木柴上面再放些刨花等引燃物, 准备好火种, 从八个透炉孔投入 (过去有从人孔点火的,现在较少)。炉中木柴点着后,即盖上透炉孔盖,关闭自然通风阀,逐渐开启供风阀供风 炉底供风压力控制在30mmH 2O 左右。待木柴均匀燃烧旺盛 ,炉出温度达 250左右时,即可少量加煤,并加大供风,将炉底压力控制在 50mmH 2 O 左右 .随后逐渐增加加煤量和供风量,提高炉底压力,炉出温度也逐渐升高。当煤层厚度达4200mm 时,即可打开供调节饱和温度的蒸汽阀门供蒸汽,随着加煤量、供风量的增加,逐渐将饱和温度调节到规定值。在上述过程中,要勤观察、勤操作。前期要注意使整个炉膛内

6、木柴均匀燃烧, 后期则要注重炉内层次培养, 并探炉检查。 当炉内层次达到工艺要求后 ,取样化验,煤气中氧含量少予 0.4 0.8 时,即可送气。由于各厂气化原料、设备、工艺不同,对煤气中允许的最高含氧量数值规定也各异, 国内一般均在此范围变动, 国外有限定更低的情况。而对一个工厂来说, 煤气站则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确定一个数值,在规程中定下来, 以便工人在生产中严格执行, 而不应给定一个范闺。四、并网并网是指煤气站已经在生产供气,新增加的炉于接通网路,而不是指全站送气。当新点的炉子被确认可供气并入运行中的煤气网路时, 视不同情况分别操作:1通知机器工注意煤气排送机前、后压力变化,并调到工艺

7、要求。2如点炉时以最大阀放散管放散时,则应解除竖管水封以接通网路,同时放下最大阀的钟罩,以封闭放散管通路。3如点炉初期是从洗涤塔放散管放散时,则应在打开洗涤塔出5口大阀门接通网路的同时,关闭放散管阀门,停止放散。五、生产炉转热备用在工厂企业中 ,煤气需用量并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煤气生产量也相应随之变化。 当变化量较少时, 可以可用增加或减少单台炉气化强度的办法来调节; 当变化量较大时, 单靠这种办法来调节就不够了,必须用增加或减少发生炉台数的办法来调节。 因此,各煤气发生站除了因检修需要而配置一定数量的冷状态备用发生炉外,还必须配置一定数量的热状态备用发生炉, 以满足调节负荷及当

8、运行中煤气发生炉临时出现故障时换炉的需要。热状态备用发生炉简称热备用炉, 与煤气生产网路断开, 靠自然通风不熄火,产生的废气从放散管排空。生产炉转热备用操作:1将自动改为手动,减少供风量,适当多加煤,降低炉出温度。2打开放散管阀门,同时将发生炉与煤气网路断开。3停止加煤机和出灰机构运转。4缓慢闭供风阀和供饱和温度蒸汽阀,打开自然通风阀。5关闭汽包补充蒸汽阀,打开放汽阀。6调小竖管及洗涤塔冷却水。在操作过程中及热备用期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放散管阀门及自然通风阀的开度要适当,不能过大或过少,6否则不仅浪费煤炭,而且可能造成事故。( 2)发生炉在热备用期间,炉内呈负压状态,因此不能打开探炉孔,

9、不得启动加煤机和出灰机构, 以免吸人空气引起爆炸, 同时应注意检查各处水位、水封。( 3)热备用时间超过 48 小时,则应启动炉子处理一次。 其步骤是关闭自然通风阀, 打开供风阀供风, 启动加煤机及出灰机构, 经探炉确认处理达正常后,恢复热备用状态。六、热备用炉投入运行当煤气用量增加时,需要将热备用中的炉子投入运行, 其操作是:1关闭自然通风阀,打开供风阀及饱和温度蒸汽阀。2启动加煤机及出灰机构。3调大竖管和洗涤塔冷却水阀门。4调整集汽包水位,关闭放汽阀,打开补充蒸汽阀。5打开探炉孔,检查炉内层次,调整加煤、出灰量及饱和温度。6取样化验,当煤气中含氧量小于规定值时,则按并网操作程序接人网路,投

10、入运行状态。六、停炉生产中的发生炉停炉有以下三种情况:1按计划检修停炉。2煤气产量减少,且预计较长一段时间不会增加,为了减少热备用时的煤耗而停部分炉子。73临时出现故障,必须停炉才能修复时的被迫停炉。其操作步骤如下:( 1)按生产炉转热备用炉操作程序先将炉于与生产网路断开。( 2)停止加煤和供风,加大蒸汽供给量进行灭炉。( 3)经探炉确认炉火全部熄灭后,即停止蒸汽供应,切断电源和水源。(4)打开探炉孔、人孔,出渣,清炉。(5)待炉温降低,取样化验合格后,方可进入炉内检查、修理。七、正常操作与管理为了确保安全和生产出优质煤气,使发生炉在正常状态下运行,司炉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对运行中

11、的煤气发生炉加强管理与操作:1.密切注视各部位指示仪表、运转部位、水封、水位、安全设施是否正常,每小时如实将读数记录在运行日志上。2每小时探炉一次,其步骤及应注意的事项如下:( 1)先将探炉孔汽封的蒸汽阀打开,再打开探炉孔盖,并将汽封蒸汽调节到适当值。 蒸汽太小则封不住, 煤气外溢;蒸汽太大则使炉顶部分煤气含水蒸汽量增加,还会引起炉内压力波动。( 2)将检查钢钎放入探炉孔,测量出空层高度,将发生炉炉膛总高度减去空层高度即得出总层高度。8( 3)将两根钢钎插入炉内。其中一根斜插,测量炉子中间的层次,另一根直插,测量炉子边上的层次 .烧钎两分钟取出,根据目测不同部位的颜色, 来判断炉内的层次及温度

12、。 正常情况下,中灰高度为:100 200mm ,边灰高度为 400500mm ,火层高度为 100200mm 。( 4)经过测量与探炉,如发现炉子不正常,则应及时处理,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 5)探完炉后,应先盖上探炉孔盖,再关蒸汽阀门。( 6)由于汽封的蒸汽会在探炉孔口处形成抽力,将空气带人炉内,为了防止大量空气带入炉内, 操作时最多只准同时打开两个探炉孔。3当汽包水位低于规定水位时,应及时补水。但当水套严重缺水时,则应立即停炉,让炉子慢慢冷下来并经检查确认水套完好时,方可进水,重新投入生产; 不得在严重缺水时向水套进水。水套内应使用软化水,未经软化处理的水硬度大, 易结垢,不仅影响传热效果,而且可能导致水套损坏和事故。4.根据煤气生产量的变化及炉内气化情况,及时调整加煤量、出渣量、供风量和饱和温度等工艺参数。5.按润滑卡片规定,定期给各部位加油,以保证良好的润滑和密封。八、气化条件和参数的调整9运行中的煤气发生炉要维持其正常气化, 必需对一系列的参数进行调整和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