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培智教师课堂教学用语的忌和宜.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0341371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培智教师课堂教学用语的忌和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议培智教师课堂教学用语的忌和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议培智教师课堂教学用语的忌和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议培智教师课堂教学用语的忌和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议培智教师课堂教学用语的忌和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培智教师课堂教学用语的忌和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培智教师课堂教学用语的忌和宜.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培智教师课堂教学用语的忌和宜湖北省兴山县特殊教育学校胡平先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巧妙运用趣味性语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语言是沟通“导演”角色的教师和“主演”角色的学生的桥梁。教师风趣的课堂语言,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乐于学习,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智障儿童的身心缺陷决定了他们的接受能力较弱,记忆力较差,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对特教教师的课堂用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用恰当的、能激发特殊孩子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语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春风化雨、点石成金,是我们需要长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在实

2、践工作中,笔者通过观察、反思,肤浅地认为特教教师的课堂语言有四忌四宜。一忌书面化,宜口语化。由于智障儿童的感觉范围比较狭窄,感觉比较迟钝,接受外界信息比较困难。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避免使用书面化的语言以及专业术语,应将一些抽象、专业性较强的书面语转换为孩子们听得懂、能理解,宜行动的口语,尽量找准专业术语和生活用语之间的恰当衔接,并进行转换。例如,在一节康复课上,主讲教师在讲解平衡木的操作要点时,反复强调“脚尖对脚跟儿”。在讲解的同时,老师还不断进行示范。可是一个班的孩子只有极少数人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绝大部分孩子只能很茫然地睁着双眼,继续他们的错误。经过有经验的老师提醒,这位年轻教师在另外一节

3、课中,将“脚尖对脚跟儿”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口语:“两只脚是好朋友,我们在练习走平衡木时要这样碰一下”,边讲解,边示范,强调“好朋友,碰一碰”。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边做动作边念“好朋友,碰一碰”,很快就掌握了走平衡木的要领。二忌模糊不清,宜清楚明了。智障孩子的心理缺陷和智力缺陷都决定了他们在学习中存在较大的困难,这个困难最突出的就是理解能力较弱。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清晰明了,忌模糊不清。例如:在学习我是女生这个舞蹈时,有一段过渡音乐要求不同组别的学生做不同的动作。由于我在编排时没有考虑周全学生的理解力和接受力,简单地以“这一组做花朵动作”,“那一组做右脚点地两手后压动作”来要求。结果几个组的学生

4、总是做错了动作,要么是这个组做了那个组的动作,要不就是两个小组做了相同的动作。经过观察,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立马为分组做动作的每个小组编号,首先让学生记住各自的小组编号,再以“一组做”、“二组做”来要求学生的动作,学生立马就能理解,并很快就掌握了动作要领。这就充分说明对智障孩子来说,清晰明了的语言要求更容易帮助他们学习,模糊不清的语言相反会误导他们的学习,三忌直接批评,宜正面鼓励从心理学上来说,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鼓励,来自他人的认可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情绪,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对于智障孩子来说更是这样。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表扬学生会高兴一整天,一句批评他们也会闷闷不乐一整天。所以,在课堂上

5、,老师更需要多一些正面鼓励,少一些直接批评,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习效果。在一年级的一节音乐课上,当我教会他们一首歌曲后,提出“有谁能单独唱一遍”时,一部分孩子举着手,嘴巴里边大声喊着“我,我,我”,边激动地跑到我的面前。我没有批评他们做的不好,而是大声表扬坐在座位上、小手举得高高的学生。我说:“我最喜欢某某和某某了,你们看,他们回答问题时在座位上坐得直直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我们就请他们来唱这首歌吧。”那些下位的学生听了这话,赶紧回到自己的座位,学着刚才受表扬的那部分学生的样子,高高地举起了小手。这种表扬既肯定了那些做得好的学生,让他们有被发现优点、被认可的成就感,能够以高昂的热情投入

6、学习,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行为使之成为学习习惯。又巧妙地给做得不好的学生提出了建议,树立了应该模仿、学习的榜样,保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四忌平淡乏味,宜生动趣味。正因为智障孩子的智力较低下,注意力易分散,学习效率不高,效果不好,就更需要教师避免平淡乏味的语言,而使用生动有趣、生活化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相对持久的注意力,以保证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我在承担培智四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时,在教授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时候,“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对于智障学生是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顺利突破难点,较好掌握计算顺序?我就采用了较生动有趣、生活化的语言。我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吃饭时、坐

7、座位时我们是如何对待长辈的。学生纷纷说,吃饭时要让长辈先吃,要给长辈让座位等等。然后我们进行总结归纳,做的这一切都是“尊敬长辈”。进而学生自己总结出“在生活中我们要尊敬长辈”。此时,我的话锋一转,将数学中的乘除法比作加减法的“长辈”,引导学生说出“加减法要尊重乘除法”,那么计算的时候,就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学生此时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表明他们已经理解并记住了。在此后的学习中,因为我生动有趣的比喻,学生计算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再也没出错了。教育心理学指出,情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课堂上,老师那饱含着浓郁情感的语言,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而趣味语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中,加入一些妙语,就像在白开水里加入一些葡萄干,才会变得更有味道。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常人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于一件事上,而不被其它思想打扰的最长时间只有11秒,课堂上加入一些“葡萄干”,犹如“兴奋剂”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驱散学生的疲倦感,点亮学生的兴趣之灯。我们特教教师要时刻牢记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不断地在课堂上加一些“葡萄干”,以提高培智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习效果,为他们成长为自食其力的独立劳动者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