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探索科学奥秘自读文本短文两篇学案鲁人版必修2经典实用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0340999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探索科学奥秘自读文本短文两篇学案鲁人版必修2经典实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探索科学奥秘自读文本短文两篇学案鲁人版必修2经典实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探索科学奥秘自读文本短文两篇学案鲁人版必修2经典实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探索科学奥秘自读文本短文两篇学案鲁人版必修2经典实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探索科学奥秘自读文本短文两篇学案鲁人版必修2经典实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探索科学奥秘自读文本短文两篇学案鲁人版必修2经典实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探索科学奥秘自读文本短文两篇学案鲁人版必修2经典实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读文本短文两篇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在追求成功的过程当中,我们十有八九不会一帆风顺,一定会遇到困难,一定会碰到瓶颈,也一定有“头撞南墙”的时候。古兰经上有一个经典故事,有一位大师,几十年来练就一身“移山大法”,他先当众表演移山,然后故事的结局足可让你回味三日不止世上本无什么移山之术,唯一能移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现实世界中有太多的事情就像“大山”一样,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或至少是暂时无法改变的。“移山大法”启示人们:如果事情无法改变,我们就改变自己。如果别人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人喜欢;如果无法说服他人,是因为自己还不具备足够的说服能力;如果顾客不愿意购买我们的产品,是因为我们

2、还没有生产出足以令顾客愿意购买的产品;如果我们还无法成功,是因为自己暂时没有找到成功的方法;要想事情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借由改变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别人;只有借由改变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山,如果不过来,那就让我们过去吧!微感言:_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赏读: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要学会一种技艺,不是容易的事;做个鉴赏家,也要多观察实物,纸上谈兵是不行的。读书要破万卷,下笔才能如有神助。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赏读:从书本上得

3、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恒,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依靠亲身的实践。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赏读:站在河塘边,与其急切地期盼着、幻想着鱼儿到手,不如回去下功夫结好渔网,这样就不愁得不到鱼。在目的与手段之间,有明确的目的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实现这一目的的必要手段,目的将是空幻而不切实际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赏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啊。求学的人,只有秉持这样的科学态度,才能不断地“格物致知”,获得新认识,达到新境界。一、作者视窗沈致远,江苏溧阳人,1929年11月出生,1980年由中国科学院派赴美国,在纽约

4、理工大学任访问科学家。1983年起在许多美国著名的大工业公司任高级工程师及研究科学家等职务,从事微波电子学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1990年受聘于杜邦公司中心研究院,先后担任研究员、院士等职务。现任资深院士,负责高温超导体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二、审美视窗妙趣横生数字诗宋朝理学家邵康节有一首很著名的启蒙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诗人在二十字诗中,巧妙运用了十个数字,描绘出了一幅旅途风光,展示了一幅朴实自然的乡村风俗画。明代作家吴承恩有一首咏夜景的诗,意境十分开阔:“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两座楼台钟

5、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诗中数字从大到小,把夜色写得静美无比。“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首咏雪诗:“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芦花皆不见。”瑞雪与芦花,大地真是一片白茫茫。郑板桥在山东任知县时,见一破旧的大门上贴了一副春联,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郑板桥即派人送去衣服、食品。众吏问何故,郑板桥笑答:“上联缺一即缺衣;下联少十即少粮食啊。”郑板桥还在一幅画上题联语云:“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三个“一”字,将画家的清高品格寓于物,令人敬佩。清代有位诗人写过一首咏麻雀的打油诗:“一个二个三四个,五六七八九十个,食尽皇家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清代女诗人何佩

6、玉写过一首“一”字诗,诗道:“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黄叶一僧归。”描绘出了一幅山林晚景画。三、基础梳理1.给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一粲()契机()数轴()发掘() 震撼() 六重()怡红院() 左衽() 瑰宝()乍看() 糙米() 霍金()核对() 亲家() 缜密()答案cnqzhujuhnchnyrnuzhcohuhqnzhn(2)多音字藏恶空称重调答案cnznwknknchnchnchnzhndiotio2.辨形组词(1)(2)(3)(4)(5)(6)答案(1)撼憾(2)瑰槐(3)贷袋黛岱(4)贻怡眙饴(5)瓣辨辩辫(6)燥躁澡璪藻噪3.近义词辨析(1)原形

7、原型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贬义)。原型:指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例句:8月份上市的变形金刚鼠标垫由东莞明昌橡胶外贸公司生产,图案以擎天柱、大黄峰和威震天为_。影片记者甘远志以甘远志同志为_,以纪实的手法和大量真实生动的细节,艺术地再现了甘远志同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2)奥妙奥秘奥妙:指(道理、内容)深奥微妙。奥秘:指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例句:由金都集团主办、搜房网承办的“重走京杭大运河”活动将沿着历史的足迹,探访运河的_,领略运河的文明。8月22日首届城市部落经销商品培训交流大会圆满落幕。色彩形象大使叶文静教会了与会人员如

8、何去感受色彩的每一个_之处。(3)信奉信守信奉:指信仰并崇奉;相信并奉行。信守:指忠诚地遵守。例句:8月25日台北_“国姓爷”郑成功的延平宫,到澎湖办法会,希望能把当年“国姓爷”郑成功的部属英灵召回宫里。8月24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联合国驻黎临时部队同黎武装部队_停止敌对行动的承诺,并认真履行重视联合国驻黎部队人员安全的义务。答案(1)原形原型(2)奥秘奥妙(3)信奉信守4.词语解释(1)孜孜以求: _(2)不足为奇: _(3)迎刃而解: _(4)拭目以待: _(5)沧海一粟: _(6)浩如烟海: _(7)非同小可: _答案(1)勤勉地追求。(2)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平常。(3

9、)比喻主要的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的问题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到解决。(4)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等待某件事情的实现。(5)大海里的一颗谷粒,比喻非常渺小。(6)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7)形容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不能轻视。一、文本助读【内容概览】说数以数的发展史作为切入点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数学王国的无穷信息,揭示了科学与生活的内在联系,从而宣扬了科学王国并不枯燥、探究无止境的科学观,反映了作者敏锐、机智及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并让人们体验到科学之美,激发了我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对称趣谈通过介绍对称及相关科学知识,揭示了对称性与美学的密切关系,指出了科学也有美学原理。启示我们:科学家既要求

10、真,也要求美。反映了作者将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思想,表现了作者作为一名科学家的科学睿智和人文关怀。【结构图示】二、小组合作1.通读全文,在序号处补充完整说数的结构图。答:_答案负数分数无理数虚数2.通读全文,在序号处补充完整对称趣谈的结构图。对称性质对称与美学科学与美学答:_答案旋转对称诺特定理对称是美破缺是美3.说数一文引用两首诗的作用是什么?答:_答案本文为科学散文,在传授科学知识(数)的同时,应充分体现文学性,即散文的笔法。本文化用诗文,巧妙入题,非常成功。把诗文与科学知识相联系,然后再为自己的文章服务,可谓匠心独运。具体说明:像一篇读不完的长诗既不循环也不枯竭无穷无尽永葆常新数学家称之为

11、无理数诗人赞之为有情人道是无理却有情天长地久有时尽此率绵绵无绝期这一首咏圆周率的诗化用了刘禹锡的“道是无晴却有晴”和白居易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等诗句,既贴切恰当,又文采斐然。零赞你自己一无所有却成十倍地赐予别人难怪你这样美像中秋夜的一轮明月前两句极妙,运用拟人的手法,既突出了零的特点,又赞扬了如零一样自己虽然清贫,却乐于助人的人;后两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上述第一首诗用到文中是为了介绍圆周率的奥妙神奇,第二首诗是为了说明零的特殊地位。两首诗都做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表达效果,都是为说数传授科学知识服务的,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艺术享受。三、师生探究1.对称趣谈是如何体现科学性和文学性的

12、?答:_答案对称趣谈是一篇科学散文,作者借用红楼梦中刘姥姥照镜子这个有趣的故事引出对称问题,介绍了对称的类型、性质和对称性质的发现过程以及与之有关的重要的科学知识,如群论、诺特定理、宇称守恒定律和宇称不守恒定律等。文章进而揭示对称性与美学的密切关系。列举人的外貌和中外古建筑、工艺品之例说明对称是美。对称美在于在杂乱中形成规律,在无序中引入秩序。又列举穿着打扮和蒙娜丽莎、马踏飞燕之例说明对称破缺是美。对称破缺美在于在规则有序中引入不对称。总而言之,对称减少信息,破缺增加信息,巧妙地搭配两者,恰到好处就是美。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进一步指出科学也有美学原理,告诉我们科学家不只求真,也在求美。这反映了作者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思想。本文充满理趣地介绍了对称原理及相关信息,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同时,文章文学色彩突出,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体现出散文的笔法和结构特点,更使文章清新脱俗,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2.结合实例,品味对称趣谈一文语言的严谨准确性。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