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四十七中10-11学年高一地理第二次月考新人教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0339686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四十七中10-11学年高一地理第二次月考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南省郑州四十七中10-11学年高一地理第二次月考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南省郑州四十七中10-11学年高一地理第二次月考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南省郑州四十七中10-11学年高一地理第二次月考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南省郑州四十七中10-11学年高一地理第二次月考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四十七中10-11学年高一地理第二次月考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四十七中10-11学年高一地理第二次月考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郑州市第47中学20102011学年上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试题地理一、单项选择题(302=60分)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回答12题。1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 B火山、地震频发C荒漠化日趋严重 D臭氧层空洞扩大2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冰川融化 B全球变暖 C海水膨胀 D地面沉降2008年11月8日飓风“帕洛马”在古巴中部卡马奎省登陆,最高风速为195千米/小时,据此完成34题。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与该飓风相同的天气系统是4此次飓风可能带来的灾害主要有海啸风暴潮地震狂风暴雨沙尘暴AB C D图甲为北半球冬季某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气压

2、数值。图乙为该地区局部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5图乙中的甲处,最有可能位于图甲中的A地 B地 C地 D地6与甲地天气状况最相近的描述是A温暖干燥 B低温阴雨 C风和日丽 D细雨连绵读右面模式图,回答712题。7若该模式图表示“大洋环流示意图”,则该图为A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 C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 D北印度洋冬季的大洋环流8若该模式图表示“水循环中的海陆间循环示意图”,则图中箭头表示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径流输送9若该模式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C乙丙甲丁 D丙丁乙甲10若该模式图表示“海滨

3、地区海陆风示意图”,图中甲地为陆地,乙地为海洋,则图中所示情况是A夜里的海风 B夜里的陆风 C白天的海风 D白天的陆风11若该模式图表示“中纬大气环流示意图”,则图中甲处代表的气压带为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12若该模式图表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处为岩浆,则丙处为A石灰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314题。13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是A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B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14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C河流

4、水灾常年发生 D海平面下降读全球主要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变化表,完成1516题。气体项目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一氧化二氮单位10-410-610-1210-12工业化前2800.802.881990年3531.757643.10年增加率(%)0.50.90.40.2515.上述气体的共同性质是A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B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紫外线C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D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16“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有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放出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 人类大量消费能源,加热了近地面的大气过度砍伐森林,削弱了绿色植物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增加了二氧化碳浓

5、度人口增加,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A B C D用实验模拟某一天气系统(如下图所示):在塑料盒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据此回答1719题。17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冷暖水之间A出现水平交界面,蓝色水在上B出现水平交界面,红色水在上C出现倾斜交界面,蓝色水在上D出现倾斜交界面,红色水在上18该实验模拟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 B锋 C高气压 D低气压19该模拟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没能模拟出主导气流的运动方向没能模拟出成云致雨的天气现象没有模拟出冷锋与暖锋没能模拟出冷暖空气的密度差异A B C D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2028题。海 洋陆 地湖20

6、.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最主要的是A地球内部的热能 B地球的重力能 C天体之间的引力能 D太阳辐射能21.下列实现着图中的功能的是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22.图中的作用是A使沿岸地区气候的海洋性特征增强 B为陆地提供水循环所需要的能量C地壳物质循环的能量源泉 D海陆间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23下列关于水循环各环节中,对“水量”的判断正确的是A大于 B大于 C等于之和 D大于24图中产生的地质作用表现为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地壳的水平运动 D变质作用25从图中可以看出,水资源具有下列哪项特征 A水利水害双重性 B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 C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 D补给的

7、循环性26地球上的所有水体都参与着水循环,不同水体循环的周期是不同的。下列水体中,水循环周期最短(水循环最快)的是A冰川水 B地下水 C湖泊水 D河流水27.改造不稳定径流,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的主要措施是A节约用水 B修建水库 C跨流域调水 D植树造林28.为了解决深圳及香港的水资源紧缺问题,深圳建设了东江引水工程,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这一举措改变了A海水蒸发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输送 D降水我国古典文学中有很多关于天气的精彩描述,对于烘托故事气氛、构造故事情节起着重要作用。读三国演义中“曹操立不起营寨,心中忧惧子伯曰:连日阴云布合,朔风一起,必大冻矣是夜北风大作,操尽驱兵士担土泼水比及天明

8、,沙土冻紧,土城已筑完”。回答2930题。29.造成选文中天气变化的是 A.准静止锋B.冷锋C.暖锋D.气团30.下面关于“是夜北风大作”和“比及天明沙土冻紧”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准静止锋过境 冷气团控制 B.暖锋过镜 暖气团控制C.冷锋过境 冷气团控制D.暖气团过境 冷气团控制二、综合分析题(本大题三小题,共40分)31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1月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问题。(12分)(1)此时,A地受气压控制,其天气状况是。(2)近日,锋将从B地过境。C地在锋面过境后,气温将会出现的变化是。(3)暖空气在锋面上经常发生大规模的上升运动。此时C、D两地中,地的暖空气被迫抬升。(4)此时,新疆地

9、区M处与山东半岛相比,风力较大的是。32.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 和 。(填写具体环节名称,下同)(2)人类可以通过影响水循环中的 环节,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如 等工程。(3)相同状态下,最有利于戊环节下渗的条件是( )A.降水强度大,植被稀少B.降水强度大,植被丰富C.降水强度小,植被稀少D.降水强度小,植被丰富(4)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哪些?高一地理 共6 页 第 5页33.读“印度洋洋流图”,回答问题。(16分) (1)由图示C海区洋流知此时北半球处于 (季节) 。(2分)(2)同纬度的A、B两海域,水温

10、较高的是 ,(2分)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2分)(3)此时,若一艘油轮经印度半岛南端附近海域时发生石油泄漏事故,在洋流作用下,水面上的油膜向偏 方向漂流。(2分)洋流对石油污染所能起的作用 。(2分)(4)试分析图中D 处气候的类型及成因。(4分)类型:高一地理 共6 页 第 6 页成因:郑州市第47中学20102011学年上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试题地理 参考答案考试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考试范围:必修1第二章第三、第四节,第三章全部1【解析】由图可知,这种“环境变迁”发生在大陆沿海地区及部分岛屿上,可推知有可能是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答案】A2【解析】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变暖引起的

11、。【答案】B3.C4.C13【解析】气候温暖,树木生长较快,年轮较厚。由图可知,内部和外侧年轮较厚,中间薄,可知A为正确选项。【答案】A14【解析】M时期处于寒冷期,冰川增多,海水密度增大,海平面下降。【答案】D15、16【解析】表格中的气体均为温室气体,其共同性质为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使气温升高。“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增加,原因主要有:一是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二是大量砍伐森林,削弱了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答案】15.C16.C17-19【解析】当向上抽出塑料盒中间挡板后,两种颜色的水从下至上开始混合。由于红色暖水密度小,蓝色冷盐水密度大,在数秒内将出现红色水在上,蓝色水在下,中间出现一倾斜交界面的现象。由题目文字信息知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蓝色冷水代表冷空气,因此,该实验模拟的是冷暖空气相遇时的情况,故模拟的天气系统是锋。锋分为冷锋与暖锋,锋的类型由锋两侧的冷暖空气运动状况所决定,无论是冷锋、暖锋,都是暖空气沿锋面向上爬升,在锋面上产生云雨现象。而该实验没能模拟出来。【答案】17.D18.B19.A20D 21C 22A 23A 24B 25D 26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