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限时训练14.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0339457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限时训练1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化学限时训练1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化学限时训练1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化学限时训练1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化学限时训练1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限时训练1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限时训练14.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限时训练14 制卷人 冯霞 审核人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一1 C12 N一14 O一16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1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一个“方盆子”,许多“水泡泡”。下列关于水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有许许多多水分子聚集而成的 B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游泳池中的水属于混合物 D软水是纯净物2“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B. 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 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 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

2、碳的化合物3.科学家成功地利用精密仪器从石墨中分离出单层的石墨片,这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的材料,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石墨片说法错误的是( )A石墨片是一种单质 B石墨片与C60是同种物质,具有导电性C在一定条件下,石墨片可还原氧化铜D石墨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5.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ABCD实验设计来源:Z。xx。k.Com实验目的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证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气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4.对下列“2”的含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2K+中的“2”表示钾离子的个数为2 B、Cu

3、2+中的“2”表示铜的化合价为+2价 C、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二个氢原子D、(CO(NH2))2中括号外的“2”表示一个尿素分子中含NH2原子团的个数为26近来许多饮品被曝“塑化剂”超标。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化学式为C24H38O4)是一种常见的“塑化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属于氧化物 B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C24H38O4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61 DC24H38O4由24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7.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不通空气

4、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 B. C. D. 8、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 (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碳酸钙 B乙醇(C2H5OH ) C二氧化碳 (2)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 和天然气,它们都含有碳元素,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 (3)很多天然矿石中含有碳元素,菱锰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锰( MnCO3),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 (4)在 440和高压条件下,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金刚石(C)和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碳海绵”是

5、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如下图所示),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具有吸附性 B可重复使用 C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9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用A代替“大于”,B代替“小于”,C代替“等于”,请分别选用“A”或“B”或“C”填空。(1)空气中气体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 氮气;(2)地壳中元素含量:铁 铝; (3)核外电子总数:氖原子 铵根离子; (4)含铁质量分数:氧化亚铁 氧化铁;(5)通常状况下的液体体积:100 mL酒精与100 mL水混合 200 mL。物质的用途与

6、其性质密切相关。 (6)医疗急救时需要氧气,是因为氧气能 。(7)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是 。(8)图书资料着火时,可用二氧化碳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 、 10今年我市初中化学实验考查的内容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下列有关连接仪器方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填序号)。 A将单孔胶塞的约二分之一旋进试管口 B乳胶管与玻璃导管连接前用水润湿管口 C乳胶管一端塞进玻璃导管内D玻璃导管口一端旋进乳胶管一端(2)图1是某人设计的制备二氧化碳的示意图, 其中有 处错误。 写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是检验化学原理的最高法庭”。

7、下列有关实验室 收集二氧化碳方法的叙述中,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填序号)。 图1 A因为CO2能溶于水,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CO2B因为CO2溶解性并不强,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又很不稳定,可用排水法收集CO2C排水法收集CO2时,需观察倒置的试管内液面下降和有气泡从试管口逸出D通常状况下,CO2密度大于空气,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E因为CO2是无色气体,排空气法收集CO2时,需用燃着的木条“验满”(3)如图2所示,向集满CO2的试管内倒入约占试管容积三分之一的澄清石灰水, 旋紧胶塞,上、下持续振荡一定时间。写出实验室鉴定CO2的化学方程式 ; 充分振荡后,试管内压强 试管外大气压强(选填“

8、”或“=”或“”);11、一男孩在排污井盖上燃放鞭炮,点燃了排污井内的气体,井盖被炸飞,男孩被井盖击伤。【提出问题】排污井内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排污井内的有机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发酵产生了气体,其成分可能含有CO、CO2、CH4等。【提出猜想】某兴趣小组同学对排污井内气体含有上述气体中最少2种成分的猜想如下:猜想:有CO2、CH4 猜想:有CO、CH4猜想:有CO、CO2 猜想:有CO、CO2、CH4【实验方案】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探究。【问题讨论】(1)装置A出现浑浊,证明猜想 不成立。(2)小明通过装置C处 的现象,证明猜想不成立。小芳对此提出了疑义,小芳认为要

9、在 位置,再增加一个上图中 (填序号)装置,才能证明猜想不成立。(3)为了进一步确认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小明将装置C处气体完全燃烧后的产物依次通过装置D、E,经实验测定装置D增重1.8g,装置E增重2.2g,因此证明猜想 成立。(4)小明认为要证明排污井内气体是否含有CO,可以不用装置B,小芳认为需要使用装置B,你认为装置B的作用是 。12、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6g石灰石样品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使之与样品充分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时,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90g,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5g。请计算:(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10、的质量(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102013年3月,我国研制出世界上最轻、吸油力最强的固体-碳海绵。碳海绵由碳元素组成,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B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C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D可处理海上泄漏的石油来源:Z20(11分)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目前人类使用的最主要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1)石油中主要含有 两种元素(填写元素符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写化学式)。(2)化石燃料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燃烧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一种新的处理方法是将二氧化碳气

11、体通入含有长石(地壳中最常见的矿石,含量高达60%)成分的水溶液里,其中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KAlSi3O8+CO2+2H2O=KHCO3+X+3SiO2,则X的化学式为 。(3)工业上,煤炭燃烧前进行粉碎的目的是 。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的焦炭,是冶铁的重要原料。23.(2014年江苏省南通市,23题)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保护空气,防止污染空气。(1)分离液化空气可获得氮气和_两种主要气体;氮气用作保护气,说明氮气_。(2)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能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该过程发生_变化。(3)某燃煤电厂富氧燃烧技术原理图如下:富氧燃烧与普

12、通燃烧相比,能提供更多的O2,使锅炉中的CO充分燃烧,请写出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采用该技术有利于对CO2捕捉、封存和利用,减少碳排放,获得的CO2可用于制干冰,干冰的用途之一是_。捕捉CO2也可用NaOH溶液,请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采用图中工艺,可以使煤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和_气体的排放总量大大下降,从而有效防止了酸雨的形成。18(8分)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 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 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B该天然气中不含硫元素 C煤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 D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 (3)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能源,如太阳能、 、 等。 (4)2014年南京青奥会火炬使用的燃料为A物质,纯净物A在B物质中充分燃烧,发生反应:A+5B 3C+4D(部分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来源:学科网ZXXK 在上述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为 ; A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25. (2014年江苏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