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架构的社会网路: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0338689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0.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脑架构的社会网路: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电脑架构的社会网路: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电脑架构的社会网路: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电脑架构的社会网路: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电脑架构的社会网路: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脑架构的社会网路: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脑架构的社会网路: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docx(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脑架构的社会网路: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一、导言二十世纪下半叶的电脑革命,无疑的已对人类社会产生钜大的冲击。而电脑科技持续快速的发展,也逐渐对人类的行为模式产生深远而广泛的革命性影响。电脑对现代人类的日常生活,产生如此深邃钜大冲击的最直接证据,即为现代生活电脑化的症象显现。举凡交通(例如汽车工业)、传播娱乐与网民当个人电脑刚被好事者加以应用而源源引入社会之际,固然曾经在社会上,引起一阵阵好之者的惊叹与全心崇尚以及恶之者的疑惧与亟力抵制;并且,有些人在做了良好的适应之后,逐渐习惯地以电脑为生产工具,甚至进而使得电脑成为其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这种种的现象在人类社会中,虽然也风风光光地喧腾

2、吵嚷过一时;然而,这些现象对于社会学者而言,或许尚不足以引起这些习惯以整体社会为研究考量对象的社会学者的兴趣。因为这些个人电脑之间,基本上是独立的而且是缺乏联系的。这些个人电脑充其量或许只是改善了些许个人的生活或工作品质,但对整个社会而言,意义或许不是太大。但是,当这些一部一部各自独立的电脑,后来被以某种有秩序的方式,逐一串连起来之后;于焉在一瞬之间,一个以电脑为基本单位的电脑社群(computer community),突然间从无中生有的形成了。这个新生的社群表面上看起来,虽然只是由许多个人电脑所架构起来的、静寂的、电脑站(computer stations)的集合,或许可以电脑网络姑且称之

3、。但是,透过如此的安排组构,却使得在一台个人电脑之前的使用者,在有意无意之间,有了机会形成一个活络的、有生命力的社群。令人惊讶的是:这个社群竟然也同样地具有沟通情感与传递讯息的功能。而沟通的方式,除了私底下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联系外,在个人与网路中的集体大众之间较属公共场合的双向联系,亦成可企及之状态。传统社会中资讯习惯由中央核心流向边陲地带的沟通模式,在这个新兴的电脑网络中,已被彻底地颠覆、推翻。这个新兴的电脑网络形成了一种草根式的联结。这种草根式的联结,最大之特色就是允许那些即便是位于社会网络中最底层或最边陲的人,也都与网络中其他位置上的人一样,拥有同等的机会在网络中,陈述他们的意见、传达他们

4、的心声。这个奇特而不同凡响的、炫人耳目的现象乃使得当代社会学者不得不擦亮眼睛,开始密切注意其发展的动向。因为这个电脑网路社群的存在,意味着一种新的、可能的人类社会的组织或结构方式,已在当代的人类社会中,公然地被实验而逐渐成型中。新的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或许将会转移成以电脑网路社群的架构为蓝本也说不定;而这个电脑网路社群的存在,也可能隐喻着新的人类社会的社会秩序,将会逐渐透过这个电脑网路社群来加以维持。而更令当代社会学者瞠目结舌的现象是:这个电脑网路社群并不因此即划地自限,以目前已达成的成就为满足。如同科学怪人一书中,法兰根斯坦博士的创造物,在被拼整出来后,即不断藉着增生的驱体来占据空间,并在时

5、间中自在地优游一般;这个由当代人类社会所集体酝酿创造,并在二十世纪末叶趁势崛起,突然冒出的电子怪兽电脑网路社群正逐渐由区域性的组合,加速演变成为无远弗届的,能将整个地球上所有的人类社会在片刻间串连起来的网际网路。然而,与科学怪人不同的,这个电子怪兽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相对于人类社会的客观存在事物而已,这个电子怪兽甚且已溶入这个社会,变成人类社会的构成部份,而且是甩脱不掉的核心部份。这个特出的耀眼现象,更是令当代所有有识之士睁大眼睛拭目以待,而意欲窥其究竟、探其意涵的。因为地球村、世界一家、生命共同体等原本只是在理论上或概念上的乌托邦,如今似乎有了坚实的、方法上的客观存在基础。对于社会学者而言,电脑

6、网路社群所给予他们的最大启示则在于:当电脑网路联络电脑之时,同时也就联系了使用电脑的人们,而就在联结上了的当下这个时候,电脑网路就旋身变成了社会网络。这个现象对当代人类社会的意义是:这个由电脑所架构的社会网络(Computer-Supported Social Networks, CSSNs)乃是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ies),这一个对人类而言是全新经验的生活事物,的重要基础。与过往人类在真实社区中,必须亲身与其他人来往互动的情形相比较,虚拟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较少有社会面貌的接触。而这种电脑连线的沟通方式,基本上是较少道德束缚或社会规范的,而且是比较具有创意的;但也因

7、此是比较原始、粗鲁而直率的。虽然有这些先天上的限制,然而电脑所架构的社会网络却仍然能够撑持强联系、中联系与弱联系等,这些在真实社区中才会有的网络关系特性;进而使得电脑所架构的社会网络可以拥有足够能力在虚拟社区中提供讯息的交换和社会支持。无疑的,这个由电脑所架构而成的社会网络,在当代的人类社会中,乃是最引人注目的现象。而网路社会与网路之外的传统社会最大不同之处,乃是网路社会极度欢迎所有网民参与知识活动。所有网民都受到鼓励有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并且勇敢地把这些想法公诸于世。因为网路社会深知众志成城的道理。合众人之力的脑力激汤,最能够形成稳固而成熟的思考。在网路社会中,资讯不再是一种固定的商品或资源,

8、它变成是可以合众人之力,不断加以修改增添的共享智慧财产。它把个人的思考过程从孤立无援的状态,转化成一种能与他人相互折冲的动态过程。这使得一位网路使用者,都可以在网路社会获致一个独特而且有用的角色。即便这些网路使用者在真实社会中都只是再平凡不过的老百姓。简言之,电脑网络社会的架构,这个廿世纪末叶最重要的显着事件,有可能是人类社会又将面临大转变的一个起始事件。然而,在探讨这个新型式的社会网络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及其可能的影响冲击之前,吾人有先针对电脑架构的社会网络的本质加以认识理解的迫切必要。首先,若要说明当代的人类社会比起过往的人类社会有什么不同或特殊之处的话,则或许我们可以用平民及网民两个基本概念

9、加以统摄。换言之,在电脑所架构的社会网络尚未成形前的过往的人类社会,基本上是清一色由平民所构成的单元性社会;而电脑架构的社会网络形成之后的当代人类社会,则是由平民与网民所共同构成的的双元性社会。于此,平民这个概念,泛指生存于所有人类社会中的一般人民;而网民这个概念,则意指某些特定类型的人民。这些人是因工作、兴趣、个人特殊需求、或任何其他目的之故,经常在电脑面前,透过电脑连线所形成的网络,而愿意主动与网络中所有可能联结到的,其他的电脑使用者之间产生互动的特殊的一群人。面对当代社会这个平民加网民的二元性特质,社会学者第一个要问的问题自然是:这些网民是否具有任何的特性或特徵,而能与传统的平民区分开来

10、?第二个问题则要进一步探问:若网民真的具有一般平民所没有的特徵或特性,则这些特徵或特性是否具有任何的社会意义,反映出任何的社会事实?最后的一个问题,则是在前两个问题都成立的情况下所要追问的:当代人类社会中的网民人口所占的比例为何?是否已达量变以致质变的境地?在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电脑架构之社会网络的发展历程,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出一些线索来。电脑架构之社会网络最早是在1960年代即开始进行。美国国防部的先进计画研究部门,发展出APPANET以连结各较大规模之大学的电脑及其一些特定的使用者。而一套原本用为美国政府各部门间紧急联络的网路系统,也于1970年代中期对学术界开放,开始为科

11、学研究者之间的电脑会议提供辅助与服务。然而,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则是1980年代中期后,因为个人电脑的飞跃发展配合网路技术的勃兴,透过数据机、区域网路等方法,使得个人电脑与各主要学术部门或政府机关或商业机构的大电脑间,逐渐取得了密切之联系。接着这些大电脑之间,彼此藉着全球性的网际网络以及WWW的方式,也逐渐连结成环环相扣的讯息沟通网络。就是透过个人电脑与大电脑之间的区域网路的扩张和大电脑与大电脑之间网际网路的逐一联结,这种网中含网的联结策略,已使得1990年代人类社会中的电脑逐渐交织成一张弥天覆地的大网。这张大网轻易地就网住了社会观察家的注意视线。据估计全球目前大约有四千万的网民。然而,目前这张已

12、经成型的大网还在以大约年加倍的速率成长中。也因为如此,使得想要精确估计到底有多少网民的企图,变成一项很艰钜而不易达成的工作,因为全球天都不断有新的成员陆续加入。这张几乎网住整个地球上所有人类社会的电脑网络,也因此不断在加大加密之中。于此,让我们回过头来思考前述之三个问题。根据Newsweek的一项调查,当代人类社会中的网民所共同具有的特徵是:1)政治上属保守主义者,2)白人,3)单身,4)男性,5)讲英文及6)大多数居住在北美地区。这些网民当中,大部份是专业人士、经理级人士及大专学生。在另一项对网民的调查中发现,虽然有迹象显示女性的网民人口也在逐渐增加之中,这些样本中的网民,仍然只有不到五分之

13、一是属于女性。这些网民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曾受过大学以上的教育,且年平均收入在美金六万元上下。这些调查的结果似乎已经回答了我们所问的第一个问题:当代人类社会中的网民是具有某些特徵的。这些调查结果顺便也帮我们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那么台湾地区的网民具有哪些特徵呢?事实上,至少到目前为止,对于台湾的网民,我们仍然不清楚有没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轮廓可供指认。于此,我们似乎有立即着手进行一次全国性网民调查的必要,以帮助我们自己回答这些问题。回到前述的第二个问题:保守主义者、高教育程度、高收入、白人、单身、男性、使用英文为主要语言.等等,这些网民的特徵有无任何社会意义?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再看另一项

14、调查研究结果。根据一项由纽约大学Traub都市研究中心针对北美地区所做的研究发现:网际网路对社会的冲击,主要在于它只是强化了少数几个都市中心及其周围地区在经济及智识上的领导地位。这个研究发现传统的美国东北部及中西部都会区加上加州及华盛顿特区,即是美国网际网路最紧密集结的地区。其中尤其以加州的Santa Clara County为最密集的地区。这项调查研究结果加上前面所讨论的网民的特徵,合起来也使得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变得十分明确。这些网民所独具的特徵或特性,是具有某种社会意义的。无怪乎前年法国总统席拉克要忧心忡忡的警告并提醒法国人民:如果让英文继续主宰资讯高速公路,那么我们的下一代将会处于经济上的

15、和文化上的边陲地带。他要法国人民认清如果任其发展,则下一代的法国人民将无法以法文去思考、去沟通、去感觉、去祈祷。一言以蔽之,法国席拉克总统所戒慎恐惧的乃是文化帝国主义藉网际网路的便利,更将大行其道。于此,免不了要回顾思考一下我们台湾自己的状况。不幸地,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的主政当局似乎仍未意识到这个问题的迫切性与严重性。最后一个问题,同时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果当代社会中的网民具有某些特定的特徵,而且这些特徵会对社会造成影响或冲击。则当代人类社会是否已面临了因量变而生质变的时刻了?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要能够确切掌握网民在当代社会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如前所论,我们目前仅知网民约略是以年加倍的速

16、率扩增中,但全世界到底有多少网民,或是个不同的社会中包括有多少的网民,则因种种因素,尚难以加以精确估计。另外一个必须加以正视、思考的重要问题是:是否所有的平民(citizens)都拥有同等的机会成为网民?抑或是平民中具有某些特质的人,才能具有优先成为网民的特权?凡此,都是关心当代人类社会变迁趋势的社会学者们,所需加以思虑、研究的课题。三、个人与组织关系的重构前面提到由于电脑之间的连锁连线,逐渐形成了电脑架构的社会网络。随着此电脑架构之社会网络的发展,这个由电脑架构而成的社会网络也浮现了至少三层的社会意义:其一、即使从未谋面,网民之间也可能因为彼此间的趣味相投、志同道合,逐渐发展出友谊、伙伴、甚至情侣、配偶等等原本只有在真实的社会网络中,仰赖面对面的互动与沟通才能建立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